作为一国的国民,特别是那些自认为知识水平高于常人的人,应该对本国的历史有所了解。 了解本国历史,不仅要知道其内容,更要怀有一份温情与敬意。 …… 只有当每个国家的国民都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这个国家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进步和希望。——钱穆《国史大纲序言》 这段话出自一本历史课本的序言,这本书的作者是钱穆,一位传统的学者,他的立场和观点在当时受到不少争议。有人称他为现代儒家的卫道士,因此他的历史观念也遭到了不少批评。这本书就是著名的《国史大纲》。
但今天我们并不讨论这些争议,而是想和大家聊一聊这段序言。或许你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一本历史课本的序言写得这么悲壮?其实,这本书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本课本。中国能走出1840到1945年这个耻辱世纪,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悲壮。 这本书为何如此悲壮呢?因为当时钱穆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阅读,而是为了让未来可能沦为亡国奴、成为‘身份上日本人’的中国人看到。 1937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的命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我们从今天的角度来看,知道中国最终通过顽强抗战打败了日本,驱逐了侵略者,这一切似乎有些理所当然。但这只是上帝视角,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这种自信,因为中日之间的国力差距实在太大。 比如汪精卫,曾是革命志士,然而在这关键时刻,他被吓破了胆,投向了敌人,选择与侵略者合作,他认为这才是最好的出路。 当然,并不是所有有爱国心的中华志士都如此卑劣,大多数人并不愿意看到国家亡于外敌,但也有不少人无法确保中国是否能摆脱亡国的命运。钱穆便是其中之一。 抗战爆发时,钱穆当时住在北平,他匆忙撤往西南的大后方,许多自己长期编写的教材也随之散失。那时的中国,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运如何,国家是否能够挺过这一劫?抗战是否能够取得胜利? 大家都感到悲观,确实很悲观。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这些大城市都已沦陷。我们怀着必胜的信念,但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直到1939年6月,《国史大纲》终于完成,而到了1940年6月,这本书正式出版。那个时期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根据钱穆的说法,他当时的心情是:这是中国人写的中国最后一本史书。是的,中国真的有可能灭亡……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即便中国面临灭亡,中国人依然存在!钱穆认为,至少他留下了一本中国历史的书籍,让后人知道中国的历史与文明成就,激励后人振兴中华的决心。 或许中国暂时会陷入困境,甚至龙游浅水,但钱穆坚信,未来中国会迎来复国的时刻,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如果你读过《倚天屠龙记》,或许你会觉得郭靖和黄蓉所做的一切,只是虚幻的故事——他们将那两把神兵利器留给后人复国的梦想,也许只是空想。但实际上,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事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骨气!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悲壮的气质,世上又有几个民族能做到呢?正是因为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中华民族必定会再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