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历史上那些传奇人物,人们常常会想到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人,这些人物被后世称为神人。实际上,在唐朝也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著名学者柏杨曾经评价他:他不仅仅是一位奇才,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智慧和尊严的知识分子之一,堪与西汉的张良相提并论。这位人物,正是被誉为大唐神童的李泌。
李泌之所以被称为大唐神童,并非没有理由。据说,他在七岁时就已经名声远扬。当时,唐玄宗听说了他的才华,便特意召他进宫一试。那时,唐玄宗正在与宰相张说对弈,便出题让年幼的李泌写一篇题为方圆动静的文章。没想到,李泌毫不犹豫,迅速写出了文章。文章辞藻华丽、内容深刻,甚至让唐玄宗和张说都惊叹不已。两人当场称赞,认为李泌是一个天赋异禀的神童,未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李泌并没有选择进入官场,而是决定隐居山林,远离尘世。他深知官场的复杂与险恶,选择以修道养性为乐。然而,像他这样出类拔萃的才子,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历史的召唤。很快,安史之乱爆发,这场动乱几乎让大唐帝国面临灭亡。虽然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拼死作战,最终平定了叛乱,但在幕后制定大局战略的人,正是李泌。 当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仓皇逃亡后,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肃宗上台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到李泌请他出山。李泌没有辜负这一重托,他为肃宗献上了一整套平定叛乱的战略规划,被后人誉为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提并论。最终,大唐帝国的基业得以延续,而李泌也因此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和张良一样,功成名就后再度选择归隐山林,继续修道问仙。随着唐代宗的即位,代宗希望李泌能够重新出山,担任宰相。但当时的宰相元载心生忌惮,于是将李泌调离了权力核心,派往了远在江西的地方。后来,元载被罢黜,代宗再次欲重用李泌,却被另一位宰相常衮阻挠,李泌只得被外放至杭州。李泌看透了官场的沉浮,索性再次选择隐退,潇洒离去。 然而,历史的风云再度将李泌推回了舞台。唐德宗即位后,发生了泾原兵变,长安被叛军攻占,德宗被迫逃亡,史称奉天之难。在这危急时刻,德宗再次想到了李泌,并诚恳地请求他出山。虽然李泌已经多年隐居,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出山辅佐德宗平定叛乱,再次挽救了大唐于危难之间。这正是李泌的独特之处:在天下太平时,他选择隐居避世;但一旦国家有难,他总是挺身而出,每次都能改变局势,宛如神仙般的人物。 李泌一生中,还留下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问李泌想要什么赏赐,承诺满足他的任何要求。李泌却答道:我并非世俗之人,功名利禄我并不在意。只希望能在陛下膝上小憩片刻,让天文官认为是客星犯帝座,这样就足够了。这句话并非随口一说,而是借用了东汉时期刘秀与严光的典故。严光不愿仕途,仍因友情进入京城,夜宿时把腿搭在刘秀腹上,结果出现了客星犯帝座的天象。李泌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无意仕途、只愿归隐的心愿。于是,李泌真的在唐肃宗膝上安然入睡,之后便悄然离去。 欧阳修在《新唐书》中对李泌高度评价:泌之为人,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简言之,李泌的一生既有出世的洒脱,又有入世的担当。他既是天赋异禀的神童,也是智慧卓越的智者,更是一位超凡脱俗的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