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杀害戊戌六君子的刀具名为“大将军”,慈禧为何叮嘱一定要用此刀
迪丽瓦拉
2025-11-23 15:32:16
0

我们都知道,戊戌变法的失败,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血腥处决为标志。当清廷的刽子手挥动刀刃,那些年轻的生命便戛然而止。变法的梦想也随着他们的死去,彻底宣告破灭,清朝对宪政的希望瞬间破碎。

然而,在执行戊戌六君子的死刑时,整个过程充满了波折,尤其是在选择用何种刀具的问题上。最终,慈禧太后做出了决定,选用了一把名为“大将军”的刀具。

那天,步军统领衙门派遣了大量士兵进行严密的警戒。时至午时,刽子手提着慈禧亲自钦点的“大将军”刀走了出来。这把刀与人们通常理解的刀具不同,它最让人感到恐惧的地方在于它的“钝”劲。这把刀是清朝最“钝”的刀具,刀锋没有锐利的切割感,反而有着令人不寒而栗的迟缓。

根据大清律例,平民百姓在执行死刑时多使用快刀,而对官员则使用钝刀,而且官职越大,所用的刀越钝。“大将军”刀便是当时清朝最著名、最钝的刀。慈禧太后认为,戊戌变法的罪犯,尤其是这些参与的官员,背叛了朝廷,罪大恶极,所以她决定让他们受到比普通百姓更加痛苦的对待。

慈禧对戊戌变法的参与者充满了深深的仇恨,特别是对戊戌六君子的憎恨更是到了极点。正因为如此,这把特别“钝”的刀被用来斩杀他们。

那么,一把“钝”刀究竟在人的脖子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当时,戊戌六君子的处决过程非常残酷。杨深秀首先被执行,他的头颅被“钝刀”劈下,鲜血如泉涌出,头部悬挂在脖子上不易断裂。由于刀锋的钝性,第一刀并没有让他立刻死亡,刀口也无法深切,必须反复砍数刀,才勉强将头颅斩下。整个过程中,几乎是连砍带锯的方式,才完成了对他们的处决。

那时,站在最后的谭嗣同,目睹了前面几位同伴的惨状。一般来说,看到前面的惨痛情景,他应该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痛苦。然而,谭嗣同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表现得格外镇定、勇敢。他没有被恐惧吞噬,而是鼓足了勇气。在行刑的最后时刻,谭嗣同毫不畏惧地高喊出了那句令人铭记的名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快哉,快哉快哉!”他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即使死去,也不悔恨的心情,甚至对于死期的来临,他反而充满了洒脱与勇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统治了276年。在这段历史里,共有16位皇帝登基,同时也涌...
原创 皖...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围困了新四军军部。尽管新四军奋力抵抗,经历了数...
原创 历... 中国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到各个朝代,总共涌现出了422位皇帝,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如程胜、吴广、张献...
原创 清... 你相信命运吗?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普通的船工张员外,他的命运因为一次偶然的冒险几乎发生了改变。这名...
原创 章... 如果单从指挥战斗的能力来看,章邯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顶尖的指挥官。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除了韩信几乎没有任...
原创 秦... 标题:秦国灭楚时,王翦如何带领六十万大军成功取胜? 在历史的长河中,某些重大事件如同闪亮的星辰,...
原创 正...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中,华阳夫人一直被视为秦国政权背后暗流涌动的关键人物。许多流...
原创 国... 钟松,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曾是胡宗南的得力助手,负责指挥整编第36军。尽管这支部队隶属于军队体系,...
原创 朝... 文|格瓦拉同志 公元1649年,正值清世祖顺治六年,距离大明王朝灭亡已过去五年。当时,清帝国正在忙于...
原创 南... 在宋史记载中,刘锜被誉为与岳飞、韩世忠等人并列的名将之一。提到夜袭敌军时,传统上大家常强调“人衔枚,...
原创 美... 美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为乌克兰割地求和28条的方案,要求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占领的地区、裁减军力一半、放弃长...
原创 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朝代的后宫妃子们,在皇帝去世后,常常面临着悲惨的命运。她们要么随皇帝入葬,要...
原创 日... 有分析指出,在地区局势中,有个国家令日本颇为忌惮,若其能牵制日本,或可影响相关格局。美高层在与该地区...
原创 为... 《——【·前言·】——》 为了救刘邦脱困,陈平提出了一项极为大胆且异常的计策——用2000名美女...
蒋介石签名照的价值 蒋中正(1887-1975),字介石,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其亲笔签名照片作为民国及台湾时期的重要...
历史系台生廖妤轩:在川渝之间,... 中新网成都11月23日电 题:历史系台生廖妤轩:在川渝之间,寻找历史的答案 记者 王鹏 “我觉得学历...
原创 李... 唐代的王勃曾经感叹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深刻表达了李广命运的多舛和无奈。 其实,李广的命运并...
原创 刘... 自古每位开国皇帝手中都会有几位功勋将领。这些将领或提供策略,或亲自带兵征战,为帝王的疆土建立做出了巨...
甘肃三代“书医”接棒守护古籍残... 中新社兰州11月23日电 题:甘肃三代“书医”接棒守护古籍残卷 匠心延续千年文脉 中新社记者 闫姣 ...
原创 杀... 我们都知道,戊戌变法的失败,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血腥处决为标志。当清廷的刽子手挥动刀刃,那些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