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史记载中,刘锜被誉为与岳飞、韩世忠等人并列的名将之一。提到夜袭敌军时,传统上大家常强调“人衔枚,马摘铃”,这意味着行军时要绝对保持安静。然而,刘锜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做法,他甚至要求军队每人配备口哨,大声行进。这种与常规背道而驰的策略,最终帮助他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顺昌保卫战,它也成为了宋金大战中的一场经典战役。 顺昌保卫战发生在金国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完颜宗弼(即“金兀术”)率领大军南下时。他亲自指挥四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军。而迎战这支大军的,是刚刚上任的东京副留守刘锜。此时,刘锜接到消息,汴梁已经失守。当他赶到顺昌时,金军的前锋已经进驻陈州,双方的距离仅有三百里。
顺昌地理位置重要,被誉为“屏蔽江淮”的战略要地。若顺昌失守,金军就能顺势南下。为了阻止这一局面,刘锜决定带领两万名士兵,联合当地地方官,坚守顺昌。 刘锜的背景颇为显赫,他来自甘肃省,父亲刘仲武曾任泸川节度使,是名门之后。刘锜自北宋徽宗时期就已经出仕,在南宋建立后,他担任了陇右都护,负责抗击西夏,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张浚等名臣的赏识。高宗更是把他调入宿卫军,给予了他重要的保卫任务,这也显示了高宗对他的信任。 在准备战斗时,刘锜亲自督战,派兵侦察敌情,并招募当地百姓收集情报。同时,他命令军民修建工事,布置器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为了增强士气,他亲自将家人安置在寺庙,并将寺庙周围的柴草堆起,表示若金军来攻,他将放火点燃,从而鼓舞士兵的斗志。这一“破釜沉舟”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士气。 经过六天的准备,金军的前哨终于到达顺昌城下。刘锜决定趁敌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发动了一次夜袭。这次出其不意的打击,成功地让金军遭受了不小的损失,尤其是在敌军没有足够防备的情况下。 随着金军主力的到来,刘锜并没有急于迎战,而是选择了巧妙应对。金军不断派遣增援部队,刘锜则采取了智取的策略。为了迷惑敌人,他通过散布虚假消息让金军相信他并非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将领。完颜宗弼信以为真,决定轻装前进,准备进攻。 刘锜则继续利用巧妙的策略,故意提出要和金军“公平决战”,并在浮桥上做了布置,声称让金军先过河。然而,他却在金军渡河的过程中准备了突袭,同时在河水中投毒。如此一来,金军不仅中了埋伏,士兵还遭遇了中毒的困境。 此外,刘锜对金军的攻城器械“铁浮屠”和“拐子马”也早有应对。他指挥士兵使用标枪和斧头,成功削弱了金军的优势。经过几轮激烈的战斗,金军在天灾和宋军的巧妙战术面前被迫撤退。 最终,刘锜凭借不到两万人的兵力,成功击退了十万南下的金军。顺昌保卫战被视为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之一。它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140年5月25日到6月1日,历时6天,成功击溃金军的前锋;第二阶段是6月7日至6月12日,刘锜带领全城军民与金将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的主力军决战,并最终取得胜利。此战让金军不仅损失惨重,还让他们的士气遭遇重创。 顺昌保卫战被誉为宋金战争中的一次经典战役,它的胜利不仅展现了刘锜的军事智慧,也凸显了他在逆境中的非凡领导力。这场战役的历史评价极高,被认为是战略和战术的完美结合,令敌军心惊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