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一个明君,不同于刘邦、朱元璋那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他并没有大规模地杀害开国功臣。然而,到了晚年,他却亲手杀了自己的一位重要臣子侯君集。为什么李世民会不顾自己的声誉,亲手斩杀这位曾经的功臣呢?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名列第十七,素以勇武著称。早年,侯君集就投身李世民的幕府,并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平定吐谷浑、击退吐蕃、征讨高昌等重大战役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李世民登基、打江山以及保江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侯君集还曾担任过车骑将军、左卫将军、右卫大将军、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深得李世民的器重。
然而,侯君集虽然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他贪财、心胸狭窄且野心勃勃。根据《旧唐书·侯君集传》的记载,侯君集自小就喜欢装饰自己,喜欢夸大其词。他虽然玩弓箭,但始终没有学会精湛的技艺,却常以武勇自夸。侯君集能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正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也是他凭借自己一生的努力换来的荣誉。可谁曾想,这位曾与李世民生死与共的老兄弟,竟然和李世民的儿子一同策划谋反。 事实上,早在侯君集担任吏部尚书时,李世民的表叔江夏王李道宗就曾对李世民提出过警告。他说:侯君集虽然志气很大,但缺乏智慧。他自恃功高,根本不愿意屈居房玄龄、李靖之下。虽然李世民任命他为吏部尚书,但他依旧不满足。这种人,迟早会引发乱事。 李道宗分析道:君集虽然有一些功劳,但他性格自负,心胸狭隘,不甘居于他人之下。他对房玄龄、李靖不满,常常对时贤人物发出不平之语。虽然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但始终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必定会出乱子。李世民当时并没有相信侯君集会叛变,但种种迹象表明,侯君集的确开始对现状产生了不满。 这种不满的表现,首先体现在他对财富的极度渴望上。早在征服高昌时,侯君集的贪婪便显现无遗。他私自掠夺了大量珍贵的宝物和妇女,而他的手下士兵见到大将如此行事,也纷纷效仿,开始盗取财物。这种行为不仅给朝廷带来了不良影响,也让侯君集自己心虚,因为他害怕别人揭发,于是根本不敢制止这种行为。此外,侯君集还擅自任命官员,未经朝廷批准。 侯君集的个性问题也为人所知,他性格狂妄自大,不甘心屈居他人之下。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生活方式非常奢靡,他竟然专门养了一位乳娘,每天让她喂奶。此种行为令人无法理解,也显示了侯君集对于权力和物质的极度渴望。 后来,侯君集因为贪污被投入监狱,尽管最终被释放,但他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懑,情绪低落,渐渐滋生了反叛的念头。最初,他试图拉拢功臣张亮一同谋反,但没有成功。后来,他看到太子李承乾似乎未能获得李世民的完全信任,于是便与太子暗中勾结,商议一同发动叛乱。然而,最终叛乱计划被揭露,侯君集走上了不可回头的绝路。 当叛乱的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时,李世民迅速采取了行动,及时制止了这一叛乱。随后,侯君集被押到李世民面前。根据唐律,谋反是最严重的罪行,应该立即处死。临刑前,李世民对侯君集说:我不会把你的画像从凌烟阁中撤下,因为你曾是我的兄弟,是大唐的功臣。但由于你犯下了这个错,从此以后,我不会再登上凌烟阁。侯君集请求李世民宽恕自己的妻儿,李世民答应了,将侯君集的妻儿流放至边疆。随后,侯君集被处决,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