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是明朝开国大将,亦是开国六公爵之一。他前后跟随朱元璋征战超过四十年,参与了无数大小战役,既有显赫的功劳,也付出了辛苦的努力。然而,冯胜却成为六公爵中唯一一个死得最冤屈的人,这究竟是为何呢?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他便开始根据追随者们的功劳大小进行封赏,最终确立了六公与二十八侯的封爵。在这六位公爵中,徐达、李文忠、邓愈以及常遇春之子常茂首当其冲,均因身体健康欠佳而病故,他们的死与朱元璋并无直接关联。至于李善长,则因为过于放肆,明知胡惟庸有反叛之意却隐瞒实情并与之交好,因此最终被朱元璋严惩,这实在不算冤屈。
唯独冯胜的死因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史书上对朱元璋为何要杀冯胜的记载模糊不清。“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冯胜的遭遇极有可能是由于朱元璋的猜忌所致。
随着朱元璋年岁渐长,他对这些功勋卓著的将领愈加惧怕,最终选择以一些微小的过错为借口,直接屠戮冯胜,怕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无法掌控这些功臣。因此,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开始了蓝玉党案的调查,许多原本被朱标准备重用的功臣,如蓝玉和冯胜等,因担心朱允炆难以驾驭,纷纷遭到了杀戮。除了汤和因长期告老而侥幸逃过一劫外,其余的大功臣几乎难逃一死。
尽管冯胜的死似乎格外冤屈,但他自己的行为也并非没有争议。例如,在元将纳哈出被他招降后,便有人上告冯胜私藏大量蒙古战马。同时,在一位蒙古王子去世后,他还强行纳王子的女儿为小妾,这样的行为无疑激起了更多的非议。此外,冯胜的二女婿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周王的封地在今开封,然而朱元璋当时有明确规定,藩王未经允许不得离京,但朱橚却在某次偷偷实施了这一行为,恰好此时冯胜也在凤阳。如此亲近的关系,让朱元璋如何能放下心来。
当朱元璋最终下令赐死冯胜时,他特别强调冯胜的儿子不得继承宋国公的爵位,意味着宋国公这一脉至此与权贵阶层完全割席断交,冯胜的家族因此饱受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