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被称为“晚清第一屠夫”?这三次杀戮就是铁证!
迪丽瓦拉
2024-11-09 02:42:13
0

原标题:曾国藩为何被称为“晚清第一屠夫”?这三次杀戮就是铁证!

每每提到曾国藩,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的赞誉就不绝于耳,而且还是“中兴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对于一个文人出身的曾国藩来说,该得到的,他都得到了,他获得的赞誉可能是那些士子文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巅峰。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曾国藩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一些质疑和批判的声音也如影随形,而“刽子手”、“晚清第一屠夫”的称谓显得就格外刺目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每一个朝代的建立和稳固,无一例外地伴随着流血和杀戮,这就像“优胜劣汰”一样,成为一条自然准则。后满清时代由于内忧外患的不断加剧,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由此产生了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民间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初期,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发展的极为迅速,后来一度和清廷分庭而治,如果不是内部出现矛盾和分裂,满清的历史可能早就被终结(但是也不用期望太大,因为太平天国的统治方法和满清相比,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还有些落后,因此,太平天国得势的话,局势的走向可能会更阴暗)。

太平天国存在了13年之久,为了平息这场动荡,清政府绝对是不遗余力,也下了老本,可是腐化的八旗军和绿营军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面对太平军的步步紧逼,清廷束手无策。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曾国藩开始登上属于他的历史舞台

太平天国起义后,因母丧在家守制的曾国藩受朝廷之命招募军队,成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他与太平军作战长达十余年,可谓太平天国的“死敌”。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也挽救了几乎倾覆的大清王朝,这一点就够他吹一辈子,因此,清廷给他的各种嘉奖完全都是“受之无愧”。然而,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的杀戮也成为后人争议的焦点

有些学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剑子手。最著名的好像就是史学家范文澜,在其著作《汉奸剑子手曾国藩的一生》中曾说道:

“曾国藩是被清廷付与大权的第一人,因为他以血腥的手腕暂时扑灭了汉族人民的大反抗,暂时拯救了清朝的大危机……曾国藩从此不但与清皇帝更亲密的结合在一起,而且与外国侵略者也结合在一起,厉行所谓‘安内壤外’,终于将太平天国的革命火焰淹没在几千万人民的血泊之中。曾国藩的这个‘事业’,使他成为百年来一切出卖民族的汉奸与屠杀人民的剑子手的开山祖。”

这种措辞十分犀利,在点评历史人物的时候都很少见,为什么评价功高盖世的曾国藩时却要如此极端呢?看看曾国藩的三次杀戮,也许就能找出一丝端倪:

第一次:攻破九江

咸丰八年四月,曾国藩的手下李续宾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攻破了战略要塞——九江,九江沦陷之后,安庆就失去了一个屏障。

可能是挤压已久,城破之日,余气未消的湘军下达了“屠城”的命令,就这样,九江城中2万军民被屠戮殆尽。湖广总督官文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

号叫之声惨不可闻,自卯至午,歼除净尽。尸骸堆积,流水腥红

当时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次:安庆陷落

咸丰十一年八月,安庆陷落,负责攻城的正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城破之时,湘军又下达了“屠城”的命令,安庆城中数万军民被杀,具体数字至今都没有定论,但是,遇难者要比九江一役多太多。

别人的话不能信,但是作为曾国藩忠实幕僚的赵烈文却在日记中记下了当时的惨景:“成年男子皆死,妇女俱为掳出……军兴以来,荡涤未有如此酷者矣”。而曾国藩的亲信李榕也称:“前后杀贼4万余人,军兴以来,杀劫此为最重”

第三次:天京沦陷

同治三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沦陷。湘军对太平军10余年的仇恨在城破那一刻就开始宣泄,湘军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见了财物和女人就抢,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根据曾国藩自己的记载:

“湘军分段搜杀,三日共毙贼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伪宫伪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自五代一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

这就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所作所为。作为大清臣子,他是称职的;但是他所造成的杀戮和浩劫也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正面对待。

很多人觉得判定曾国藩是“名臣”还是“屠夫”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这些杀戮带来的影响是否积极,是加大了社会的动荡、还是维护了社会的秩序?这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论点,因为太平天国和大清的政治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所以,结论也就没有形成统一的可能。

太平天国好吗?未必,虽然它差点推翻满清的腐败统治,它的一些举措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却滋生了另外一种自我满足的腐败沉沦,而且它所推崇的不仅仅是“皇权”,还有“神权”,更具愚弄色彩,有可能会将中国带入更黑暗的一个时期

剿杀太平天国是曾国藩一生最大的功绩,却也因此成为后人口诛笔伐的短柄。网上流行一种说法,“曾国藩若是早死三年,他就是个完人”,真的这样吗?早三年的话,无非是不发生平息捻军的失利,不产生天津教案的败笔,功成名就,但是,他对太平天国的暴行却是怎么都遮掩不了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读历史有两种作用,一是可以增广见闻,通晓古代的大事,可借以预料将来的形势;二是可以观摩成败,看英雄们...
原创 日... 提到日本这个国家,人们很容易想到中国曾经受过的耻辱。在抗战时期,他们欺压我们的老百姓,让很多百姓流离...
原创 朱... 解缙本是明朝难得的大才子,他在小时候就有“神童”之称,饱读诗书,且有过目不忘的功力,参加乡试的时候赢...
原创 《... 1959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十个生日。 这一天发行的《人民日报》上,人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报...
原创 朱... 中国古人非常看重身后事,所以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对于自己的安葬都会尽可能地精心安置。 而其中...
原创 项... 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涌现了无数的名将但是为何项羽被称为千古无二,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呢?咱们先来分析一下...
原创 中... 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的贪官都是靠着一副“狐假虎威”的做派又或者是左右逢源、投机取巧的本事才会一路晋升...
原创 古... 现如今,我们一提到“肚兜”二字,脑海中就容易浮现男欢女爱之事,但事实上,肚兜却是古代女子都会穿的一种...
原创 朱... 朱元璋性格如何,是豪放大度还是小肚鸡肠?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他写的诗: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原创 唐... 一提到唐朝的审美,普罗大众的第一想法就是唐朝以胖为美。只因这个看法在世间实在是已经根深蒂固了。从出土...
原创 1... 众所周知,紫禁城是明清时期的皇宫,是皇家所居住的地方 。现如今北京的故宫成为了北京的著名景点,对大众...
原创 一... 剧照:诸葛亮 诸葛亮曾经不过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阳博览群书,后得遇圣主,甘愿赴汤蹈火竭力相助。其在《出...
原创 1... 1949年,上海解放了。 一个国民党特务的妻子满怀希望,前往上海市政府,坚决请求面见市长。 她认为,...
原创 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版图最为广阔的王朝,其军队的强悍可想而知。 但是如此厉害的王朝,为何却只存在了9...
原创 明...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巩固其统治,监视百官,于洪武十五年,秘密建立了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机构—锦衣...
原创 刘... 刘备的一生中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偏偏把皇位传给刘禅呢?提起刘禅,一定能想到“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既然...
原创 太... 太上老君跟玉帝,谁的实力更强? 在《西游记》中,绝大部分法宝皆与老君有所关联。太上老君曾以解化女娲之...
原创 如...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里面的英雄人物流传千古。特别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更是把三国时代传播广大。...
原创 中... 我们一直被称为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在历史发展和融合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元素被融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比...
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化中... 中国石油大学学生在馆内参观学习。 图为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提供 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的岩心。 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