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网上有很多“山东名人评选票”。
例如,几年前某平台发布了一份《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历史名人排行榜》。其中有孔子、孟子、孙武、朱辅衍、房玄龄等古代人物。 “谁领先谁落后”的问题?引发了一场场面。但有网友却发表了令人惊讶的言论:列出的候选人这么多,为什么没有白英呢?
当然,有些网友听到这个名字时,比听到“不受欢迎的诗人李某某”更困惑:白英是谁?
白莹是谁?我先告诉你一件事:清朝顺治年间,一群荷兰人来到山东扔木棍。
广告
《了不起的中国军人》(全5册)锻造军人品格,成为精英青年
作者:张勤主编/陶康源、王小帅、胡静、张勤
当当网
买
1:流向怪九棍
欧洲经典《荷兰使节初访中国》记载:1655年,荷兰使团经京杭大运河北上,打算去北京觐见顺治帝。当年6月4日,他们抵达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在这段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最高处”、被认定为咽喉要道的河段,随行的清朝官员告诉他们:如果向河里扔九根棍子,六根会向北流,三根会流向北方。将向南流。面流。持怀疑态度的荷兰人尝试了一下,果然,这是真的。
这一奇异现象的背后,是京杭大运河工程中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工程奇迹:“南王道问”工程。该工程的设计者是明代山东省汶上县白家店人。村民白英。
为什么明清时期相隔一个多世纪的两批欧洲人会对这种“怪异现象”产生兴趣呢?因为,在元末明初,这是关系到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件大事。
2:主动脉阻塞
说起京杭大运河这个古代人类令人震惊的工程,我们常常会谈到它一千多年的历史。但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京杭大运河已经不再是隋炀帝的原始版本,而是在元初重生了。
自北宋“靖康之辱”以来,中国分裂为南北。北方水文条件也发生了剧烈变化。黄河变迁,使淮河失去了出海口。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京杭大运河长期处于断流状态。元代南北统一后,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大运河,采取了“削弯成直”的方案,即以山东地区为新建大运河主干道,使大运河畅通无阻。
山东地貌及运河流量图(来自公众号山东海事)
这个设计看上去很幸福,但京杭大运河建成后,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皮包骨感”:“变直”的大运河进入山东后,流量也忽高忽低。尤其是南旺河段,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出现干水现象。这条号称纵贯南北的大动脉,在整个元代实际上运输量非常有限。
明朝建立后,经过连年战乱,3000多里长的大运河已今非昔比。而且,当时的黄河并没有像今天那样在山东入海。而是取了淮河入海。大量泥沙成为运河的大敌。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口后,山东大运河会通河段(济宁至临清)也淤塞150余里,整条交通线几近瘫痪。
因此,明朝建立后的三十多年来,南北交通是水运和海运相结合的。但海上运输风险极大,水运困难重重。北方的粮食供应,尤其是每年要运往北京的四粮,是五百万石粮食,也是十分困难的。在永乐皇帝即位之前,这件事就可以处理了。永乐皇帝即位后,迁都北京就被提上日程。面对如此事关国运的大事,运河问题不能妥协。
于是,永乐九年,明朝动员了30万民工,开始治理会通河。按照明代工部尚书宋理的思想,过去河道之所以经常堵塞,是因为河床不够深。现在,如果整个挖掘有三尺深的话,应该没有问题吧?谁知道堵不堵,整个项目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就在这个时候,白影出现了。
三:创造奇迹
历史上关于白英的记载非常简短。他们只说他是汶上人。他年轻时曾航行到那里。他熟悉水文学,甚至自学天文、地理。永乐九年,治河军一片混乱时,白英已经48岁左右了。面对不知所措的宋李尚书,白影经过深思熟虑,向他透露了整个项目最大的问题:地址错误。
元代走直线的京杭大运河为何总是如此堵塞?关键是地理问题。山东地势北高南低。大运河“爬”过来之后,北上就越来越困难,水干了也就不足为奇了。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整条河流上,汶上南旺地区是最高点,相当于一个“斜坡”。这里的水很难“爬”上去。当遇到违规等灾难时,那就更糟糕了。连三十万人都挖不通的大运河,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白英想出了“南王道温”的新主意:在山东东平筑坝,将大汶河水引入南王湖,然后在这个“高坡”上将其分成两段,十分之四向北,十分之四向南,让大运河充沛的水流爬上坡。困扰一个王朝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但白影还没有说完。过去大运河靠天吃饭,降雨少了就容易干涸。于是白英设计了一套“手动控制”系统,在南王南北方向修建了城门,历时三十年才建成。八个水闸。水多时关闭闸门,水少时打开闸门。让这项关系国运的重大工程从此完全由人类掌控。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京杭大运河不仅变得顺畅,而且进入了长期稳定的时期。明朝迁都等工程顺利进行。从此“以东南之富,统一西北之兵,天下无敌”。凭借这位山东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新的黄金时代顺利开启。
参考资料:《大运河漂到故宫》《明朝祖宗》
作者: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