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杨之甜 通讯员 张俊军
9月30日,“全球首批甲骨数字回归”专题展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7片“甲骨”惊艳亮相,远在海外的甲骨文以数字化形式回到故乡、焕发新生。
△9月30日,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文馆一楼北厅,参观者操作裸眼3D视频观看从韩国采集的数字化甲骨资料。
此次专题展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打造,展览基于翔实准确的资料,通过高清视频、高保真图像和图板、互动等展示形式,展示了自韩国采集的7片甲骨实物的高保真图像、相应释文及释义,以及全球收藏甲骨的基本情况。主办方还制作了精良的裸眼3D视频,画面生动、场景震撼,在全球范围内向观众首次呈现现代科技手段加持下的甲骨状态。
△9月30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文馆一楼北厅,参观者在观看从韩国采集的数字化甲骨展览资料。
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刘浩介绍,在此次展出的7片甲骨中,有两片价值最高,其卜辞分别记录了武丁的子嗣祭祀祖父小乙以及黄河发生雷雨天气的事件,侧面印证了后世史书对于商朝世系的记载;其中三片均为卜王辞,没有记载具体的占卜事项;剩下两片是残辞。
现场观众争相观看数字甲骨的“真容”,纷纷赞叹不已。“非常荣幸能够看到首展,太震撼了。”“作为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新生,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成,在甲骨文传承上发光发热。”“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文化自信和作为安阳人的自豪感!”
△一位参观者从数字化甲骨资料展板前走过。
“‘全球甲骨数字回归’是我国综合国力、文化影响力提升的生动体现,对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魏文萃表示,该馆将积极与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作,全力推动全球甲骨数字化回归故乡,并将陆续展出后续成果,展现这一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共同见证新时代甲骨文数字焕新之路。
据了解,今年8月13日,作为“数字甲骨共创中心”牵头单位,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次开启海外甲骨数字化采集,实验室一行5人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博物馆将7片甲骨实物高保真数据带回故乡安阳。
从提出“甲骨文全球数字回归”计划,到实现甲骨文数字化技术突破,到成立“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开启甲骨数字回归征程,再到远赴韩国成功进行甲骨数字化采集,甲骨文数字化回归故乡成为现实。“流失在国外的甲骨还有3万余片,未来我们还要去往14个国家把它们‘带回家’、展出来。”刘永革表示。(图片均由王建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