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说起金国第八位皇帝金宣宗完颜珣几乎是一无是处,南迁汴梁的结局如同当年的宋徽宗一样被蒙古看清了孱弱的虚实。南迁汴梁不但导致中都失守北部沦丧,而且河北山东等地的豪强也不再受制。虽然金国册封九大势力为公爵,但是依旧无法避免这些山头或自立、或降蒙。南迁后仅仅保留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金宣宗面对强敌,居然和西夏断绝还进攻南宋妄图鸠占鹊巢。这种四面树敌的作死行为很快让破屋更遭连夜雨的金国更加风雨飘摇,在四面楚歌中宣宗去世真有点浪费了宣宗这个庙号。
一直非常纳闷金宣宗这个庙号的由来,按照他的一生昏庸且没有格局的经历本不应该有宣宗这个庙号。因为庙号也有褒贬之意:太祖、太宗这些开国我们不比,中宗、圣宗是中兴之主我们也不说;宣宗属于有功有过的庙号,整不明白金宣宗的功劳在哪儿?与历史上唐宣宗李忱、明宣宗朱瞻基这几位宣宗的功绩相比,金宣宗这个庙号的水分是在有点大。南迁都城暴露金国的虚弱、四面树敌失去了结盟抗蒙的机会,北部祖地沦丧、山东河北九公诸侯林立。金国的衰落和灭亡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金宣宗要承担半数责任。
蒙金议和后金宣宗南迁汴梁,明白金国虚实的蒙古直接占领中都燕京;北部祖地国土彻底沦丧,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南迁的金宣宗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金宣宗时期的金国已经饱受蒙古威胁,反复进行拉锯已经让金国捉襟见肘。大定之治的盛世已经远去,金国不得已向蒙古求和初步结束战争。虽然蒙古已经取得对金国的军事优势,但是蒙古对于金国的具体虚实并没有摸透。如同当年崛起的金国看待北宋,同样摸不清虚实。虽然金国吃了败仗,但是金国强悍的反击也让蒙古心有余悸。此时的金国如同黔驴一样凭借自己昔日的高大和决绝让蒙古一时摸不透底细,然而金宣宗没有胆量像历史上明朝帝王那样天子守国门。也就是虽然中都燕京已经处于金蒙交界处,但是燕京处于金国南北要冲位置非常关键。守住燕京金国南北沟通畅通,金国尚且还有一战之力。金宣宗南迁汴梁让金国的虚弱一下子暴露在蒙古面前,蒙军直接攻占中都燕京金国领土被一分为二。北部领土沦丧殆尽:辽东宣抚使叛乱尽力东夏政权,契丹人耶律留哥自称辽王建立东辽政权。曾经南北狭长的金国彻底丧失了东北祖地,这还没完金国南部同样蕴含着危机。
金国都城南迁后北方统治薄弱,河北、山东各路豪强纷纷自立被金国封为“九公”;进一步暴露了金国孱弱的本质
金国都城南迁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但被看到虚实的蒙古蚕食了大片领土;而且金国虚弱的现实也让河北山东各地的豪强纷纷自立。也就是由于金国南迁汴梁,河北山东一带成为金蒙前线。金国在此地统治力薄弱,乱世之中实力强劲的豪强纷纷割据一方。地方豪强纷纷站队各政权,蒙古、金国乃至南宋力量犬牙交错纷纷在豪强中扶植自己的代理人。蒙古打算扶植豪强渗透蚕食金国领土,南宋幻想着收复失地还于旧都;于是纷纷插手各路豪强势力。蒙古收服了史秉直和张柔等武装,南宋直接宣传红袄军为自己的代理人。
腐败的金国此时对河北山东的统治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为了表明自己的直辖统治,金国居然册封河北山东九个最大的武装割据势力头目为公爵史称“九公封建”。也就是获得册封的九公可以在各自地盘上合法的任命官吏、征收赋税、设置官府,俨然然割据合法化。对于乱臣贼子的册封让金国彻底扯下了遮羞布,进一步暴露了金国孱弱的本质。连弱宋都感到这个区域寻找代理人,期待收复故土、还于旧都。所以金国册封各路豪强的行为,绝对是得不偿失。
金宣宗欺软怕硬、畏惧蒙古,在断交西夏后又非常不理智的进攻南宋妄图鸠占鹊巢;结果处处树敌,南宋也在战斗中提升了抗金的信心
金宣宗典型的欺软怕硬,在被蒙古击败后被迫南迁。金宣宗不知道积极发展国力、自力更生,反而把目光放到了他自认为依然在金国军队铁蹄下瑟瑟发抖的南宋。他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南宋早就今非昔比,都敢到金国北部去渗透和发展势力。金宣宗的外交政策非常愚蠢,在与西夏断交的同时居然打算进攻南宋鸠占鹊巢实现重新崛起。一个王朝的衰败一定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金国已经腐朽到无可挽回了。依靠河南一省之地,即便金国再穷兵黩武也无可能战胜拥有半壁江山且物阜民丰的南宋的对手。果然在举国南侵依然没有达到预期,苟延残喘的金国逐渐陷入四面楚歌的局面。而南宋在抗金过程中发现此时的金国也不过如此,极大地提升了南宋军队的抗金信心。这为以后南宋联蒙灭金提供了契机,所以金国灭亡说来说去从金宣宗时期就埋下了伏笔。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