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众多高级将领,有些在战场之上被俘虏,有些则跟随蒋介石败退到了台湾。今天,我们来说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他曾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军事生涯的前期非常辉煌,但在军事生涯的后期却饱受诟病,甚至被讥讽为“将”,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后来,此人带领家属移居到了马来西亚,在当地的乡村当小学教师,以此来养家糊口,生活十分窘迫,晚年的时候写回忆录都没钱出版。
这个国民党高级将领就是刘峙,他是江西吉安人,早年间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在北伐战争和中原军阀混战时期,刘峙凭借着忠心和战功逐渐获得蒋介石的器重,被蒋介石称为“福将”,并且位列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不过,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刘峙在与日本侵略者作战的时候,却常常一溃千里,沦为了长腿将军。在解放战争中,刘峙的声誉更是一落千丈,被同僚讥讽为了“猪将”。
“猪将”这个贬称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方面在中原地区组建了徐州剿总司令部,蒋介石任命刘峙为总司令官。当时,国民党内部不少人对这一人事安排非常不满,甚至有人戏谑地说:“徐州是南京的门户,徐州丢失则南京震动,如此重要的位置,应该派一员虎将坐镇,即使派不了虎将,也要派一员将,可谁知竟然派了一员猪将。”由此,刘峙“猪将”的头衔不胫而走,沦为了笑柄。
刘峙出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官之后,也觉得自己应付不了即将爆发的大战,因此请求蒋介石为自己派了一个得力助手——杜聿明。而刘峙索性将实际指挥权交给杜聿明,自己跑到了蚌埠安全地带。后来,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刘峙则逃到了江南地区,很快就被蒋介石罢免。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灰意冷的刘峙带着家属跑到马来西亚定居,由于没有什么资金来源,只好在当地的华文小学当起了教师,赖以度日。
当地的群众在听说“这个教师”原来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之后,纷纷前来围观,闹得刘峙非常的尴尬。1954年,经过蒋介石的同意,刘峙才带着家属到了台湾,被安排担任顾问一类的闲职,领取一定的薪水,不过日子仍然不富裕。晚年的刘峙耗尽力气写了一本回忆录,因为没有钱出版,只好以油印本的形式免费送给昔日的同僚和部下阅览,可见是又多么穷困潦倒。后来,这本回忆录被出版商看中,才得以正式出版。1971年,刘峙因病去世,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