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41年苏联红军的弱点,缺乏经验的军官和混乱的指挥体系
迪丽瓦拉
2025-07-24 01:33:36
0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战争第一天就成功突入了苏联国境线,并迅速对边境地段的苏军采取了合围和歼灭。苏联部署于西部国境线的三大方面,西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西方面军损失尤为惨重,他们在一周之内就陷入了德军编制的比亚维斯托克——明斯克包围圈,不仅被歼灭了超过四十万军队,还被德军快速攻取了整个白俄罗斯。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苏军在1941年唯一的失败,在这一年苏军蒙受的损失几乎可以说是灾难性的,除去西方面军的损失外,还有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毫无必要的反冲击中损失的兵力,重组后的西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无用的反冲击,西南方面军在基辅地区的损失,因为错误判断而造就的灾难性的维基亚马——布良斯克战役等等。诸如此类的失败在1941年数不胜数,苏联红军蒙受的损失数字极有可能超过400万,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局面呢?

归根到底,是苏联军队有太多缺乏经验的军官,以及苏军内部那些混乱到极点的指挥体系造成的。

首先,我们必须确认的一件事是,苏联红军是一支快速扩张的军队,从苏联建立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为止。苏军的力量膨胀速度非常惊人,这种速度体现在苏联和军事相关的一切方面,比如说苏联坦克制造的发展就是个例子,1931年苏联研发了第一款正式列装的坦克,T-26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在数年时间里生产了超过五千辆。考虑到此时尚处于和平时期,那么苏军的扩军速度只能用惊人来形容。

可以说,苏联在战前的军工部门为苏联军队提供了大量急需的现代化装备,这对于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十分关键。但相比于军工部门的成功,苏联在官兵素质上的进步只能用低效来形容,甚至是出现了极大程度的倒退。这一点着重体现于那场苏联版的“天黑请闭眼”,大批有素质的军官被以各种原因送去了卢比扬卡大酒店,或是被枪毙,或是被包吃包住,比如说号称苏联“三驾马车”之一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他就曾被送入卢比扬卡大酒店居住,1940年才被释放并被任命为第9机械化军军长。

如此大量的军官或被处死或被监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是难以接受的,它不可避免的会降低军队的作战能力,甚至是在军队训练上都出现巨大问题。这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普通士兵固然是军队的基石,可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军官队伍指挥的话,那么这些士兵也就只能被称之为乌合之众了。没有优秀军官带领士兵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在更加艰难的作战任务里他们几乎是束手无策。

而苏军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办法很简单,晋升一批年轻军官来充实军队的指挥层。这个办法听上去很美妙,毕竟年轻人更有朝气和干劲,在很多事务上能取得那些老资历们不敢想的突破等等。但很可惜的是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现实情况是这些年轻的军官根本不能在晋升后很好履行自己的责任。

原因很简单,军队的晋升是有一个流程的,这倒不是官僚程序,而是因为履历本身等同于工作经验,如果晋升速度过快的话就会在工作上无所适从。这方面有两个典型案例,一个是苏联那位断送了西方面军的巴甫洛夫大将,另一个是葬送了第6集团军的保卢斯元帅。

很不幸,苏联就晋升了太多这样的年轻军官,他们中大多数人或许都极具潜力,比如说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卡图科夫等等,这些人都是在苏德战争中大放异彩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太多人显得无所适从,比如说巴甫洛夫、基尔波诺斯、巴格拉米扬等等,从各种战史资料中都可以看出许多在战前快速晋升的军官,在战争初期的表现都非常糟糕,其中典型例子是是巴格拉米扬。

巴格拉米扬在战前是基辅特别军区的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战争爆发后基辅特别军区转为西南方面军,他自然也就成了方面军的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长。那么在战争爆发后他做了些什么呢?他在战争初期根本无力解决客观摆在面前的问题,既不能解决通讯问题,也不能为方面军司令及时整理和分析出战场情况,甚至还在第一天给莫斯科发了一份乐观的报告,而这份报告很快就为西南方面军带来了灾难,日后西南方面军被下达的反冲击命令就是这样来的。

毫无疑问,缺乏足够经验的军官在骤然遭遇战争的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无论他们在战前按部就班的工作中表现的多好,可在战争状态下他们最初的表现都很一般,甚至于犯下了太多的错误。当然,这些年轻的军官们自己也并非想不到任何对策,他们大多会采取一个十分消极的解决方案,那就是一切按照上级命令去执行,他们没有魄力和勇气打破常规和随机应变,完全依靠军事操典来进行作战,这也是苏联初期一连串军事失败的原因。

最后需要指出一点,那就是苏军的政委们在战争初期带来了意料之外的麻烦。虽然苏联的政委们在战斗时不缺乏勇气,可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和过分的傲慢也是不争的事实。巴格拉米扬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形容一名叫做谢尔盖耶夫的一级营政委,声称这位年轻的政委“已学到了傲慢的官腔和某些老干部所特有的妄自尊大”。这位仅相当于中校级的政委对还是上校的巴格拉米扬毫无尊敬,甚至在某些时候显得不耐烦。

这种态度在当时的苏军并不少见,几乎是成为了一种常态。这些政委是被快速提拔的,在政治上这些人非常的可靠和忠诚,但战前的政委们对于军队日常运作和作战指挥则几乎一窍不通。处于战争状态中的政委,无论是何等级别的政委们大多都会采取蛮干状态。典型例子还是在西南方面军的军事委员瓦舒金,这位军级政委富有热情和爱国情怀,但是在战时的表现就不甚理想,莫斯科下达的反冲击命令明显不合道理,可瓦舒金还是强硬的推行了这一命令的执行,还给提反对意见的普尔卡耶夫扣上了一个“惊慌失措”的罪名,这在苏联可是一项重罪。

而在反冲击命令被执行时,瓦舒金又气恼于各部队的集结速度过慢,而这种态度导致了他前往了因油料匮乏而被迫停止前进的第8机械化军。他要求第8机械化军组成快速纵队,也就是分批次的让部队投入战斗,这无疑是分散了第8机械化军的力量,而指挥作战的则是旅级政委波佩尔,这职责本应该交给一位更具经验的装甲兵军官,而不是交给一名政委。这直接导致了第8机械化军在杜布诺损失惨重,而瓦舒金则无法承受反击的失败选择了自杀。或许瓦舒金是承受不了失败,承受不了那么多将士的死亡,但这一切本身就是他造成的。

当然,瓦舒金的错误不是个例,西南方面军的失败也自然不全是他的责任,但这暴露出了在战争初期的各级政委们并不具备参与高级军事决策的能力。然而政委们在某些时候拥有比军事主官更大的权力,当政委们从政治角度要求执行某一错误决策和命令时,军事主官们就只能顺从这些政委们,原因是政治上的不可靠在苏联是一项重罪。这大大加剧了苏军在初期面临的困难,即便军官们知道那些命令是错误的,可政委们的态度导致他们只能顺从这些错误的命令,并最终导致了指挥体系的混乱和更为惨烈的失败。

事实证明,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损失,不能简单的从物质条件来看,德军是在兵力和装备等方面占据优势,可苏军也并非是完全处于劣势,甚至在某些方面他们远远优于德军。可是苏军自身的问题,无论是那些经验匮乏的军官,亦或是那些充满热情和勇气的政委,他们都在客观上造成了苏军指挥体系的低效和混乱。对于一支军队而言,低效和混乱的指挥体系不可能赢得战争,苏军自然也就只能在战争初期迎来一连串的失败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齐... 齐国和鲁国,是两个并行于山东大地上的诸侯国。早在周朝建立以后,这两个诸侯国便已经存在了。 只不过不同...
原创 明... 在封建王朝时期,战争一般都是举行得比较频繁的,那么在明代这样的现象,自然也不会例外。明代的兵器库中,...
原创 关... 一手捋长须,一手执《春秋》,关羽这一形象深入人心,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关羽为什么喜欢读《...
原创 石... 我在军队工作了二十六年,所做的事情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都淡忘了。但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终生难忘。这...
原创 1... 各大姓氏“首席”名将代表: 1、李氏,李牧排行首位。天下名将,“李氏”最多,非要排第一,李牧可以接过...
原创 三... 关羽上限值非常高,下限值几乎低到超一流,张飞觉得全季巅峰之时,刚出来大概还没跟大师对战经历,受到吕布...
原创 真... 真实的慈禧太后非常强硬,为何大清还向西方投降呢?大清的妥协是被列强用炮打开的无奈!看看吧! 在我国绚...
原创 历... 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我们却能越来越感受到局限性,而在过去,古人也往往只能将不能理解的事物,寄托于神...
原创 “... 大家平时是怎样称呼自己的父亲呢? 现代社会之中,其实很少人称父亲,因为父亲这一称呼在现代人眼中看来太...
原创 2... 到了新疆后,穆铁柱心想自己总算有“用武之地”了,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开始安排穆铁柱锄地,但是锄头...
原创 三... 也许是受《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影响,我们的目光主要都是聚集在曹魏、刘蜀、孙吴等几个势力之上,而往往忽略...
原创 朱... 蓝玉,明朝开国著名将领,大将常遇春的小舅子。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终于踏平了其他诸侯,将元朝...
原创 身... 三国纷争,不仅三方各有雄主,也为众多武将谋士提供了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其中若论武将,曹魏麾下八虎将,...
301处!西藏最新发现 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第二阶段工作进入年底冲刺期,目前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市18个县(区)...
原创 明... 明朝灭亡的原因众多,社会各种观点多元。大概可以分为:社会体制、财政崩溃、天灾人祸、李自成内乱等。总之...
原创 正...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魏延的军事生涯也随之结束,并且,他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不久之后,他便被杨仪擒杀...
原创 第... 1941年苏德数百万大军共襄盛举,进行物理切磋的初期阶段,苏军兵败如山倒,小胡子做出了先在南线拿下基...
原创 锦... 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25万人进攻的矛头指向锦州城。作战计划为:3纵司令员韩先楚指挥2、3、8...
一本护照,翻开华侨领袖的传奇人...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日前在北京开展。在展览中,陈嘉庚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与...
原创 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谥号是生者或逝者平生行为、品德、成就等的总结和评价。其中,殇是一种谥号,多用于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