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国名媛郑念:42丧夫52岁丧女,历经沧桑,离世前说道:我活够了
迪丽瓦拉
2025-07-24 02:03:20
0

民国名媛何其多,但有一个名媛则与众不同,被誉为“民国第一名媛”。她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她不像其他名媛靠装饰自己而表现出来,那只能是昙花一现。

而这位名媛出身名门贵族家庭,却一生历经坎坷,42岁丧夫,52岁丧女,自己也身陷囹圄,却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始终保持那份淡定与从容,活出真正的自我,透露出骨子里的那种高贵。

晚年的她独自漂泊在海外,94岁在美国安详离世。从她的人生故事中,我们能窥视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或许我们能得到人生的启迪,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

出身官宦之家

这位名媛叫郑念,原名叫姚念媛,于1915年出生在北京的官宦之家,祖籍湖北。她的祖父姚晋圻,是清末年间的大儒,光绪年间的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为皇帝起草诏书,曾参与过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则回到老家教书育人。

同样她的父亲姚秋武,早年留学过日本,曾跟随孙中山闹过革命,是北洋政府的高官,少将军衔。

她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无疑是幸运的,从小接受极好的教育,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甚是宠爱。姚念媛自幼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处处透露出高贵的气质。

她不同于其他富家子弟,她沉敛有内涵。当其他名媛忙着追求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忙着交际融入上流社会的圈子,忙着谈论着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生活。而郑念却喜欢独处,喜欢在某个角落里看书,追求一种精神上的需求。

真正的高贵不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而是内心世界里那份淡定与从容。郑念毫无疑问属于后者。

这份“高贵”也体现在她的学业上,郑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在读中学期间,曾四次登上《北洋画报》的封面,她的美貌与智慧让人惊羡不已!也是众多青年学子追求的对象,但她的家世与学识,让很多人可望不可即。

她的父母曾包办婚姻,为她物色众多门当户对的青年男子,郑念统统看不上,她崇尚自由恋爱,追寻内心的选择。在英国留学期间,她找到了真爱,这个人又是谁呢?

在异国他乡遇真爱,短暂的幸福生活

郑念中学毕业后,考上燕京大学,随后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留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在赴英留学期间,她遇到她生命中的“王子”,他叫郑康祺,来自山东济南。两人在一次聚会上相识,一见钟情,郑康祺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郑念被郑康祺的才情、儒雅所吸引,互生情愫,不久后,两人喜结连理。

婚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幸福生活往往是短暂的。他们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效力,国内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期间,他们来到大后方重庆。凭借出色的学识及良好的外在形象,郑康祺担任中国外交官工作,并长驻澳大利亚。

郑念也跟随丈夫长驻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期间,他们夫唱妇随,琴瑟和鸣,过着幸福的小日子,在国外还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在1942年,他们的女儿诞生了,名叫郑梅萍。

女儿的出生,郑康祺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更加努力工作。郑念则在家相夫教子,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过得精致而不奢侈。

由于时局变化,郑念一家人回到国内。新中国成立后,郑康祺进入中国当时唯一家外贸公司——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他担任总经理助理。

彼时郑康祺工作稳定,在国内外的银行都有存款,他们住在上海市中心的三层小洋楼里。丈夫在外工作,郑念则悉心照顾家庭,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得空时两人就逗女为乐,终日沉浸在幸福中。这样甜蜜精致的生活令人十分羡慕,就连郑念的英国朋友都说:“她家是这个色彩贫乏的城市中充满幽雅高尚情趣的一方绿洲。”

然而,一切风平浪静的背后,则是暴风雨来临的征兆,一场灾难正向她慢慢袭来。

丈夫在外贸公司担任高管,表面上光鲜亮丽、年轻有为,实则郑康祺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压力,如果搞不好则是“里外不是人”。由于长期的劳碌,积劳成疾,丈夫郑康祺的身体状况亮起红灯。在1957年,郑康祺不幸患癌病逝。

丈夫英年早逝,给这个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郑念是否还能维持之前如此精致的生活?留下孤儿寡母,郑念又将何去何从?殊不知后面还有更大的灾难在等着她。

被迫入狱

丈夫在弥留之际,嘱咐妻子:你要保重自己,好好照顾我们的女儿曼萍,我先你们而去深表难过!

丈夫的离世,她的心都碎了,甚至想追随丈夫而去。但想想丈夫临终的嘱托、想想年幼的女儿,她还是顽强地活了下去。历经这次磨难,她更加坚强。

她以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责任,既要带娃又要上班工作。郑念以自身良好的条件,接替丈夫的工作,担任壳牌公司总经理的助理,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成为一名职场女性。

凭借出色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及业务能力,她得到领导高层的赏识,甚至一度代为行使公司总经理的权力,这让公司许多中国女性羡慕不已!

丈夫的离世,虽然对她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但她仍然有能力继续保持之前精致的生活。女人的自信才是最大的底气,不像其他豪门富家太太,离开夫家变得寸步难行。能在乱世中独立生存,这才是真正的名媛。

只可惜上天并没有眷顾她,让她在磨难中愈显坚强。在1966年的某天,几十个陌生人冲进她的花园别墅,一顿乱砸,将家里的一切搞得面目全非,这里面有很多是古董瓷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郑念还能淡定地坐在阳台上喝着咖啡、吃着西餐,举手投足透露出优雅与精致,她知道那些东西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时实在看不去了,她劝他们不要砸,那些都是古董,可以拿去卖为国家赚外汇。

不久后,郑念以“通敌叛国”莫须有的罪名押入大牢,因为她曾在英国留过学,并且在英国公司也干过,误认为她是英国的间谍。其实那是时代的悲剧,十年浩劫,有很多人被迫害。

郑念入狱后,彻底切断与女儿的联系。在狱中,郑念受尽折磨,始终拒绝承认自己的“罪名”,也不供出其他“革命”同志。

牢房的环境极其恶劣,郑念说“我有生以来,从未接触过,也没想象过,世上竟会有这么一个简陋又肮脏的地方。”

天花板上爬满了蜘蛛网,墙壁因年久失修开裂,窗户布满灰尘,满目疮痍的水泥地板上,四处可见斑斑污迹,房间内昏暗潮湿,仅有一扇锈迹斑斑的小窗,一束微弱的阳光,照在郑念有些苍老的容颜上。在这里,她开启长达近7年的铁窗生涯。

尽管牢房的环境很恶劣,但一向精致的郑念想方设法改善这里的环境,她从不将就,仍然努力认真地生活着。

她借来一把使用了多年的破扫帚,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网都拂掉;要来许多清水,将布满尘埃的窗玻璃擦干净,这样阳光就能透过玻璃照入室了;她将一些饭粒当浆糊之用,把手纸贴在沿床的墙面上,睡觉时,被褥便不会被墙上的尘土碰脏了;还借来针钱,将两块新买的毛巾缝起来 ,给水泥马桶做了个垫子。又将手纸垫起来缝好,给贮存水的脸盆做好一只盖子。再用手帕剪裁了一块遮眼罩,以便晚上入睡时不再受电灯光的干扰。

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动,却大大改善了她所处的环境。外部环境可以改善,但心理倍受煎熬,在狱中,郑念面对严刑拷打,从不屈服,手铐铐得她双手血肉模糊,不带喊一声疼,因为骨子里的高傲不允许她叫出声来,那样也不太文明。

高傲的灵魂从不屈服,面对困境,郑念积极乐观坚强地活着,她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光明,不死终出头。

在狱中,为了不使记忆力退化,她背诵古诗词强化记忆力。每当避免饥饿及忧伤对身心的吞噬,动摇争取生存的信念时,郑念就通过与看守之间的矛盾来刺激自己的抗争精神。她会与看守无端挑起“事端”宣泄一通,尽管这样做,会遭来看守们的谩骂及殴打,但会体会到富有幽默性的快感,富有抗争力,心情也就会平静下来。

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她从不曾低下高傲的头颅。纵使生活虐她千百遍,她始终笑对生活。

她被囚禁了近七年,终于迎来了曙光。但又有一个天大的噩耗在等着她,不幸的命运不断摧残着年近花甲的女人。

出狱后闻知噩耗,痛别上海漂流海外

1973年郑念无罪释放,恢复了人身自由,并要求登报致歉。她迫不及待回到家中与女儿团聚,却发现空无一人,翻找女儿物品时,却发现这几年都没动过,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后来才得知女儿在她入狱后第二年,已自杀身亡。听闻噩耗,郑念悲痛欲绝,但仔细想想女儿郑梅萍怎么会自杀呢?她没有自怨自艾,暗中调查得知女儿是被人推下楼谋杀的,凶手也得到相应的惩罚,她与女儿终于沉冤昭雪。

经过十年浩劫,上海这座城市带给她太多伤痛,已物是人非,无心眷恋于此。

1980年,65岁的郑念痛别上海,取道香港漂流海外,来到美国华盛顿。在亲戚的帮助之下,郑念学会了开车、去自动取款机取钱、去超市购物,很快就适应了在美国的生活。

虽然她身处异国他乡,但时刻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祖国的经济欣欣向荣感到欣慰,可是她仍然忘不了那段残暴又荒诞的历史,忘不了自己和人民因此受到的劫难。

她想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于是,她开始写作,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以“郑念”为笔名来纪念亡夫。

历经7年,72岁的郑念出版《上海生死劫》英文版。该书一经出版,就广受欢迎,成为畅销书籍。一夜之间,郑念也成为知名作家。人老心不老,晚年的她学会去跳迪斯科,80岁时,郑念穿梭美国各大高校进行演讲,成立以女儿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帮助那些在美国困难的中国留学生。

即使已入暮年,可她依旧精致地生活着,她总是穿着一身真丝衬衫,脚穿黑平跟尖皮鞋,梳着一头精致的银发,即使她的容颜不再,可是她的优雅气质始终长存。

2009年,郑念在浴房里不慎被烫伤,因细菌感染住进医院,医生则告诉她最多只有一年的寿命,她丝毫没有悲伤,反而淡定地说道:“我已经活够了,要准备回家了!”

她坦然面对生死,不久后,郑念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94岁。这位历经磨难的老人,终于在另一地方与丈夫、女儿团聚啦!

历经一世沧桑的郑念,她依旧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以一种优雅的态度迎接生活。生活的磨难,让她的气质愈发醇厚,更加优雅。什么是贵族?什么是名媛?她才是真正的贵族、名媛,真正的贵族气质不是靠外在的金银珠宝所能装饰出来,它是内在的精神富足,是内心的淡然,一种迎接生活苦难的态度。郑念之后,再无贵族,她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在近代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1924年中国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军事学府建成,它就是鼎鼎大名的黄埔军校...
原创 马... 自从我军解放西安,扶眉战役大捷,胡宗南退守秦岭,国民党为了保住西南,企图依靠西北胡、马,特别是二马钳...
原创 一... 前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西汉的前六位皇帝。刘邦最会用人,汉惠帝最仁慈,刘恭因一句话而丢了性命,后少帝刘...
原创 姑... 在古代皇室,婚姻伦理观念方面并不像现在这么看重,很多近亲表哥表妹结为夫妻被认为是亲上加亲,甚至还有姑...
原创 滕...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5年大授衔,有不少开国元勋因为离开军队而未授衔。 坊间流传甚广的“评衔不授衔...
原创 大...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少人就是因为看了这部剧,而成为了明史爱好者。笔...
原创 谭... 中国是国流血的第一士。——梁启超称谭嗣同 大家都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渐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涌现...
原创 三... “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有困难,有要求,可随时告诉我,想办法给你们解决。” 这是毛主席对朱其升以及彭友...
原创 项... 项羽,西楚霸王。在最后一次和刘邦的博弈中,兵败自刎。一代英雄人物就此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留下了数不...
原创 报...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报废的飞机竟然敢飞上天:1992...
原创 原... 只要是一个人,就都会吃,都会喝,还会进行排尿和排便,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人们,不管是平民老百姓还是...
原创 奴... 前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然而,秦国的辉煌背后,是...
原创 诸...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刘禅...
原创 中...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开启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
原创 “... 标题:任何民族,只要融合了汉族,最终都能强大? 在探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观点,...
原创 齐... 齐国和鲁国,是两个并行于山东大地上的诸侯国。早在周朝建立以后,这两个诸侯国便已经存在了。 只不过不同...
原创 明... 在封建王朝时期,战争一般都是举行得比较频繁的,那么在明代这样的现象,自然也不会例外。明代的兵器库中,...
原创 关... 一手捋长须,一手执《春秋》,关羽这一形象深入人心,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关羽为什么喜欢读《...
原创 石... 我在军队工作了二十六年,所做的事情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都淡忘了。但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终生难忘。这...
原创 1... 各大姓氏“首席”名将代表: 1、李氏,李牧排行首位。天下名将,“李氏”最多,非要排第一,李牧可以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