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报废的飞机竟然敢飞上天:1992年10月8日武汉航空4211号班机空难
迪丽瓦拉
2025-07-24 09:33:09
0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报废的飞机竟然敢飞上天:1992年10月8日:武汉航空4211号班机空难:武汉航空一架旅游包机在中国甘肃省坠毁。

这是一起九十年代的空难事故,导致机上35人中14人死亡,21人受伤,相当的惨烈。

我们从头来说。

1992年10月8日下午,武汉航空4211号班机从兰州中川机场起飞,目的地是西安咸阳机场。

武汉航空4211号班机,是老旧的伊尔14运输机。

简单说一说伊尔14的历史。

在二战时期,苏联使用的运输机,主要为低端山寨美制C47的里2运输机。

里2的性能很垃圾,二战刚刚结束的1947年,苏联就装备了伊尔12运输机。

该运输机是里2的改进版本,性能在40年代不算先进。

投产仅仅2年多,到了1949年伊尔12就停产了,一共只生产了600多架,主要装备苏联空军和民航公司。

需要说明的是,伊尔12是一种很不安全的飞机。它一共只生产了600架,却有50架因为各种原因坠毁,损失率竟然接近十分之一,非常的夸张。

军方和民航都对伊尔12非常不满,苏联才在1954年服役改良的伊尔14。

相比伊尔12,伊尔14性能有一定进步,大部分零件做了升级。苏联一共生产了1200多架伊尔14,作为各种型号的运输机或者民航客机。

50年代的中国没有自产大型运输机的能力,只得从苏联进口了55架伊尔14。

在60年代,中国曾试图仿制伊尔14,这就是著名的运6项目。由于仿造进度太慢,加上高层罗瑞卿认为伊尔14在60年代大大落后世界水平,最终终止了运6的研发。

罗瑞卿的判断没错,伊尔14很快就过时了。苏联在50年代就不再制造这种飞机,转而交给华约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东德制造,借此赚点外汇。

60年代中国民航进口新式飞机后,就将口碑不佳的伊尔14淘汰给了地方民航,主要从事干线运输。

换句话说,到了1992年,这批伊尔14最少使用了30年时间。国内大部分伊尔14老旧不堪,被迫退出现役。几架状况较好的伊尔14,主要作为短程旅游观光飞机,或者战略储备飞机,不从事民航运输任务。

然而,90年代中国很多领域管理非常混乱,武汉航空不知道用什么手段,购买了这架伊尔14。

后来报道表明,这架伊尔14使用时间太久,各种飞机故障频发。刚修好这边,那边就又坏了。维修人员不堪重负,多次建议直接将飞机报废。

然而,那个时代地方航空公司的奇缺飞机,尤其这种短程干线飞机更是少之又少。

国企的作风从来就是高层领导不懂业务,却有决策权。懂业务的底层技术人员,根本没有话语权,说话形同放屁。

于是,高层领导胡乱拍脑袋做主,要求尽量维修老飞机继续服役。

负责维修的技术人员多次表示,这架飞机过于老旧,无论怎么修也难以达到执行航班的状态。

上级不理睬他们的建议,技术人员明知道会出事,也只能埋头做事。

当天,4211号班机负责运载两个涉外旅游团,分别是来自法国和台湾地区的旅行团,共有28人。伊尔14是老飞机,需要两名飞行员、一个导航员、一个机械师和一个通讯员,共5人之多,另外还配备了2名空姐。

这么算来,飞机上就有35人之多。

而除了7名机组成员以外,伊尔14标准载客数量为18人,也就是多了整整10个人,飞机严重超载状态。自然,伊尔14最初是作为军用运输机设计,必要时候可以超载运输,却会大大增加安全隐患。

4211号班机超载不是偶发事件,全国其他航空公司经常这么做。

以伊尔14为例,山西的伊尔14曾经坐过44人,比4211号班机还多了9人!

另外,这个航空公司管理相当混乱,忙的忙死,闲的闲的死。

这7个机组成员连续飞了1个月,期间无法回家休息。他们一直在高强度工作,人人都疲惫不堪。

众多危险因素加在一起,4211号班机想不出事都难。

当天下午2点,飞机从兰州中川机场顺利起飞,很快爬升到巡航高度。

兰州距离西安不算远,即便航速很慢的4211号班机,飞行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起飞后45分钟,4211号班机突然出现严重机械故障。

飞行员震惊的发现,左边发动机出现喘振现象,也就是发动机在非正常工况下的振动,接着动力迅速下降。5名机组成员手忙脚乱应对仅仅半分钟后,这台发动机完全停止工作。

好在伊尔14有两个发动机,不至于立即失去动力坠毁。

可是,该飞自身就有12吨重量,剩一个发动机只能勉强飞行一段距离,必须找地方快速迫降。

更要命的是,4211号班机又是超载,想要迫降谈何容易。飞行员心知肚明的是,这架伊尔14用了30多年,发动机老旧不堪。哪怕正常飞行期间,飞机也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现在依靠一个动力打折的发动机迫降,恐怕天王老子来了也未必成功。

好在飞行员的素质还算过硬,他们立即顺桨。顺桨指的是发动机螺旋桨的桨叶转到最小飞行阻力的位置。此时发动机螺旋桨的迎风阻力最小,产生的偏航力矩也小,便于飞行员操作飞机保持直线飞行,避免灾难性事故发生。

随后,机组成员联络地面的陕西空管,要求紧急迫降。地面快速研究一通,让他们飞向最近的榆中机场。

此时超载的4211号班机已笨重迟缓,很难坚持到榆中机场。

飞行员们为了自救,用尽最大力气维持了25分钟的飞行时间。

黑匣子的记录,今天听起来也相当吓人。

机组:“4211呼叫榆中,我们保持不住高度了。”

榆中机场:“你们现在高度多少?”

机组:“2200米。”

榆中机场:“你们再保持一下高度,不要低于2200米。”

机组:“我们现在左发停车,右发工作也不正常,上升不了。”

榆中机场:“4211,你们还有多远(距离机场)?”

机组:“30公里!”

榆中机场:“4211,你们尽量保持。”

榆中机场要求航班保持2200米以上高度,这是为什么?

因为航线上有一座海拔2300米的蒋家湾山,不能保持高度就会直接撞山。

可惜,飞机速度越来越低,根本就不可能飞跃这座山。

万般无奈下,飞行员只能选择在野外迫降。

他们咬牙下降高度,最终在甘肃定西县白碌乡华家村附近小山上迫降。

这架伊尔14实在太老旧了,根本经不起这种折腾。

飞机刚刚触地,左侧起落架就立即折断,飞机向后翻滚,左翼撞得粉碎。

整个机身直接碎裂,飞机解体成几块,燃起了大火。

本来乘客都要被烧死在大火中,万幸的是此时天降大雨,很快将火焰浇灭,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即便如此,飞机驾驶舱和前部机舱的所有人全部遇难,包括2名飞行员在内的5名机组成员无一幸存。

只有在后部机舱安抚乘客的2名空姐活了下来,乘客则有9人死亡。

相比台湾乘客,法国旅客死伤更大,14人只幸存了5人。

目睹空难的当地村民史生德这么回忆:那是下午三点半左右,我正在家门口,突然一架飞机在我上空从东往西飞来,它飞得十分低,声音又大,但响声与往常有点不一样。当时我认为是测量什么的,由于飞得低响声就大一点吧。它刚飞过去只听见“砰”的猛一响就听不见了,我考虑是过山了,声音猛不响了,也没有注意就到家里了。刚一进门,只听见山顶里有人在哭,我就马上跑出去,原来是我们村上一位名叫王兰的妇女在放羊,她看见飞机坠落了,就大声哭喊“飞机坠下来了,快上去看一下”。这时,我父亲也听见了,他也在叫喊,我一听见就马上往山上跑。此时,我们的左邻右舍都听见了,都跑来了,我们就一起往山上跑。

史生德又说:没几分钟我们就到了小山顶,这时,还离现场有二三百米,就看见飞机坠毁的惨状。靠南有两个人顶着一件红色衣服,接着一个人(用)双手在往起爬,行李、铁块都摔了一山。

平定小学史生荣校长回忆:当听说飞机出事之后,我连忙喊上学校里另外两位代课教师杜君德和王淑珍,带领学校里年龄稍大的6名同学一同赶往现场。(在现场)首先碰到的就是顶衣服避雨的,当时我就问了一声“师傅,你们怎么样?”他们把衣服往起一提,没有说话,只是摇了一下头。原来他们是外国人(当时我还不知道是法国人),脸上有血,都受伤了。我就说了声“你们等一等,我们马上找医生来救人。”接着就往前走没几步,前面爬着、站不起来的人就用手势叫我们,到跟前之后他们一直在惨叫,说话听不懂。我就将他们往安全平整的地方移动,还找了些飞机上摔下的软垫,盖在了他们身上,但他们还是在惨叫。这时,我们就到飞机另一侧,这里还有几个伤轻的,他们血流满面。首先碰着的是一位法国女人,她坐在机座上只是叫唤,原来她前面机座下有个人,大概是她的丈夫。我低头一看,他已经死了。

村民们和学校老师一起动手,将重伤者抬到小学校舍内,等待救护车赶到,轻伤者就跟着他们下山。

天上下着大雨,坠机点又在山上,道路湿滑陡峭,没有担架。村民们只能4个人抬一张油布,将重伤者放在布上。就这样费了很大力气,用了2个小时,才将伤者们全部抬到小学里。

村民们在第一时间报了警,很快救护车辆赶来,将伤者全部送到当地医院,伤情严重的又转送到甘肃条件最好的兰州军区总院。

村民到现场抢救很及时,共有21名伤者获救。

空难后,台湾乘客为了感激村民们的救命之恩,捐献50万元为当地的平定小学建筑了一栋气派的教学楼,又赠送了大量书籍。

这次死伤的乘客都是外宾,在“一等洋人二等官”的中国,这就是一件重大事件。

中央政府要求分析空难原因,很快就有了结果。

原因很简单,首先是4211号班机的左边发动机因高压电柱绝缘体被破坏,出现了直接停机的严重故障。

其次是,右边发动机因长期维修不利,导致动力不足。

报告中明确注明,这架伊尔14早就超过报废年限,属于超龄服役,出现这些故障不足为奇。

4211号班机出事后仅仅2个月,1992年12月,中国下令所有民航伊尔14飞机退役。

也就是说,你当年坐的飞机,很有可能是应该报废的,真TM乱到家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在二战战场上,德国和日本是最主要的侵略者。德国在欧洲战场,日本则在亚洲战场,双方都以一国之力侵略各个...
原创 炸...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出生于1835年,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她以其独特的政治才能和野心,在清朝...
原创 他... 后来,清华的领导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他有今天的成就,无论如何都要抢到这个人才啊!然而一切都晚了。...
原创 李... 说实在的,李渊驾崩前留给李世民比较著名的“遗言”,那真的是“无迹可寻”,因为李渊去世的时候,李世民极...
原创 曹... 正始十年( 249年) , 曹魏重臣司马懿出其不意的发动政变,控制了都城洛阳。而手握天子的大将军曹爽...
原创 宋... 在宋朝历史中,宋词的多姿璀璨使宋朝成为了一个充满着文化气息的朝代。千年之后,将宋词读来还感慨万千,为...
原创 人... 作为中国的国家象征和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在许多方面被认为是一个奇迹。发展至今,人民大会堂已经成为了中...
原创 东... 东晋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祖父生于北方的一个官僚大家族,祖辈世世代代担任高官,俸禄两千石。西晋“八王起义...
原创 为...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既能改变个体命运,也能使人沉湎其中 。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范进的中举之路,...
读书 | 张广勇:我出版了斯塔... 作者接受德国学者的采访,谈《全球通史》中文版的出版及其影响 写这篇文章的想法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种原因...
原创 唐... 在历史上秦琼并没有救过李渊一家,所以这个所谓的救命之恩在凌烟阁排名上是没作用的。 任何一个朝代打了天...
原创 李... 要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且毫无争议恐怕就只有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了。李世民的确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大...
原创 张...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抵分为三个势力,魏蜀吴。其中,刘备统治的蜀国,自称汉室后代,最为名正言顺。...
原创 中... 感谢邀请,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到底是权臣多,还是强势的皇帝多?按照正常的想法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能够...
文化中国行丨吐鲁番:149件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吐鲁番在古丝绸之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里发生过怎样的历史故事?9月27日...
原创 南... 南宋为了报靖康之耻采取了极端手段,包括与蒙古的联盟、残酷对待金国皇帝和人民,以及与蒙古的冲突。这段历...
原创 杨... 隋朝开国之君杨坚,出生于一个世代显赫的关中高门大家族,天资聪慧,襟怀气度不凡。 他继承父业,官至大...
原创 毛... 文/ 陈建新 湖南是毛泽东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1928年以前,毛泽东在湖南曾有两次担任“省委书记”的...
原创 1... 这段历史很少被提起,但读起来却让人心情复杂。 1958年底,当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即将回国之际...
原创 作... 众所周知,秦陵兵马俑是世界上奇观之一。2000多年前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在死后在陵园建造护卫自己的兵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