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演义》以文学水平论高低,曹操父子三人绝对碾压刘备、孙权和司马懿,估计也只有“建安七子”和诸葛亮、周瑜可抗衡!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父子三人的文学成就是一座丰碑,魏晋风骨的形成就在这一阶段,并成为唐宋文学复古运动竞相效仿的主要部分。
东汉中叶,随着宦官弄权、良臣散野,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也出现严重滑坡,一些赞扬盛世的大赋开始转向抒情小赋,文学作品凋零。
直到董卓、袁绍、曹操、孙权等人开始了诸侯割据,对家国、志向的思发情感才由寂灭转为活跃。在文学方面,开始进入真正的“文学自觉时代”,文人们不再为赞美、忧叹本身而兴发,开始摆脱经学、儒学独立发展,播下百花齐放的种子。
曹操和曹丕的诗风趋于一致,风格沉稳雄壮,体现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以孔融、陈琳为首的“建安七子”,其文分诗风多沉郁悲切,体现出家破国亡的哀叹和为国为民的忧叹。
作为天下才占了八分的曹植则和王粲合称“曹王”,文风细腻、思维天马行空、辞藻清丽雅姿,体现了和乱世截然不同的气象,也开启了现实主义文风。特别是曹植的《洛神赋》、《白马赋》,自魏以后,除王勃可与之拮抗外,已成绝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前后《出师表》,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造诣毫不逊色“建安七子”,特别是金句频出:“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诸葛亮的《出师表》:“志尽文畅,表之英也”,陆游则夸赞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治世结合文学,经政融合典故,诸葛之文采,绝对是妥妥的文赋大师!
至于“羽扇纶巾”的周瑜,又怎么可能没有超绝的文学才华呢?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上表孙权:“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只是这一句被后人借用了几千年的‘非池中物’,足以证明其文采斐然!
所以,如果以”文学造诣“论成败英雄,孙权、刘备、董卓、袁绍、司马懿绝对是干不过上面这些牛人的!
《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演义小说,通过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塑造一些英雄人物事迹,向后人传递历史经验教训和忠君思想。
罗贯中写此书的着眼点是战争、政治和人物塑造,通过朝堂诸侯的明争暗斗、历次战斗,展现多方政治和智囊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形成,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思维深度。
有人疑惑为何罗贯中不在《三国演义》中提及曹操父子的文学成就,塑造文武双全的人物形象。其实,除了孔融、陈琳和诸葛亮、周瑜之外,其他人还真没法和他们比,那样的话,就体现了忠于汉室正统的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