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向清朝最后一次朝贡,虔诚、谦卑得让人心疼
迪丽瓦拉
2025-09-27 19:05:00
0

民国时期地图,琉球与中国同色

琉球最后一次向清朝派遣朝贡使团是在1866年的同治五年,一路上可以看出清廷官员高高在上的尊贵姿态,以及琉球使臣对天朝的崇敬和虔诚。琉球使臣见官低一级的谦卑举动让人看了非常心疼。

朱元璋建立明朝,赐琉球中山王金银印,命“闽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经商以及帮助琉球原驻居民进行农业生产。琉球自此完全学习明朝制度,使用明朝年号、学汉语、习汉字、穿戴明朝服饰、修建孔庙等。

琉球国还派遣大量贵族子弟前往明朝,清朝的国子监学习,明朝当局安排这些学生进入南京的高等学府国子监读书。在这群留学生中还有一位女生,名叫姑鲁妹,学业完成后回到琉球被中山王任用为女官,由于她比较了解明朝的各种宫廷制度,中山王对她提出的许多建议都采纳实行。中山王去世,世子继位,姑鲁妹让世子上书朝廷进行册封,此后凡是老国王驾崩新国王继位都请求明朝皇帝册封才为正统。

从此琉球依附明、清两朝长达四百多年,在琉球人的眼里他们不是明朝、清朝的藩属国,而是大明王朝和大清王朝的一部分。自明朝起琉球就自称“小中华”,琉球国王请求明宣宗赐姓为“尚”,而琉球百姓多以林、郑、陈、毛、蔡等姓氏。

由于晚清的衰落和日本的压迫,琉球冒着巨大的风险在1866年向清朝进行了最后一次朝贡。朝贡的路线是使团乘船出海从福建进入内地,清廷于康熙七年在福州设立“柔远驿”,俗称琉球馆。琉球商人、学子可在琉球馆长期居留,最多时能达数百人。

清朝对在海上漂流至中国的琉球渔民、商人给予优厚抚恤:提供食宿、修缮船只,并护送至福州的柔称琉球馆,为此清廷还专门制定了《抚恤琉球难民的条例》。琉球的学生在清朝也能享受超国民待遇,京城教育机构国子监特设“琉球馆”,琉球的学生包吃、包住,每月还有零花钱,参加高考时还有加分优待。

使团到达福州后浙闽总督对贡品进行检查,贡品都是琉球的特产和工艺品。有金银罐、金银粉匣、金缸酒海、泥金彩画围屏、泥金扇、泥银扇、画扇、蕉布、苎布、红花、胡椒、苏木、熟硫磺、海螺壳、红铜等物。其实清廷根本看不起这些贡物,而是要耍那套礼仪来彰显大清的国威。

验贡之日总督坐在大堂上,各司、道官员坐在左右两边,下面是各府、县的大小官员。琉球正副使臣手捧表文、贡单走到府衙的头道门就跪下高声报上自己的姓名:“琉球国正使毛精长、副使某某某拜见天朝总督大人!”然后就跪着靠膝盖移动、爬行到大堂的公案前,把表文、贡单呈上。

总督装模作样地看了看,说几句不疼不痒的官场话就命人给两位使臣赏赐食物。一个差役搬着一张小桌子放在大堂门口,另一差役摆上几碟菜和一壶酒。琉球两位使臣就围着小桌席地而坐开始吃喝,连个凳子都不给。大堂上清朝的大小官员像看戏一样看着琉球使臣进食。人家好歹也是一国使臣,你堂堂大清连一桌像样的酒宴都舍不得招待。贡物检验结束后,这些官老爷们的辛苦聚餐够琉球使臣吃几十年的。两位使臣吃完酒菜还得向总督行三拜九叩之礼,感谢天朝上国的赐食之恩。

两贡使手捧表文、贡单,至头门即跪,报名,膝行而进。至公案前,以表文、贡单呈验,总督略阅一过,传询数语,即令赐食,即有一役以矮桌二置大堂口,酒肴亦续续至,二使者叩头谢,乃就堂口席地坐而食之,各官仍坐堂上也。须臾食毕,复向上九叩首谢恩。

琉球使臣在福州经过例行检查后再乘船从内陆河道北上去京城。到达江苏后在常州,使团的船停泊在常州西门外接官亭下。常州府两名差役抬着一个箱子,后面有个差役在岸上手拿名帖大声喊道:“琉球使臣出来接供应!”这是照例各州府对使团进行物资补充,箱子里装的也就是一些日用品。

只见从船舱里出来两名使团仆从,跪在船首,向岸上叩头道:“谢天朝赏赐!”两名仆从接过箱子抬入船舱取出物品,然后把箱子还给天朝差役。琉球在清朝所穿的仍是明朝时期的服饰,仆从们穿的是黑色衣服,在清朝人眼里像是唱戏的一样。

琉球至今保留着册封庆典的传统

过了一会,岸上吆五喝六地走来两队仪仗,那威武排场的场面让琉球使团看得肃然起敬,原来是武进、溧阳两县的县太爷到了。仪仗立在河岸,两位县令坐在轿子里不动。;两名差役高高举着县令的名帖大声呼唤琉球使臣接帖。这名帖也非常讲究,以洒金红纸制作,长二尺,宽八寸,双折。中间写着一行大字:天朝文林郎知常州某府、某县、某某人顿首拜。

正副两使臣听见呼喊便走出船舱,在船首朝着岸上长跪,两人双手各捧一县令的名帖,举在头顶表示尊敬,口中报着自己的名字和职务。两位县令只是在轿子里拱拱手,命人传话免礼,自始至终都不下轿,这样才能彰显天朝上国官员的尊贵。

知府级别的更为尊贵,根本不亲临现场进行慰问。要知道,琉球国最后一次出使清朝的正使毛精长官职是三品法司官,到了天朝上国就得见官低一级,这个规矩如果用在洋人身上多好。

武、阳两邑令呵殿来,舆立河干,两令端坐不动,执帖者以名帖两手高举,大呼使臣接帖。于是正副二使臣出,至鹢首,向岸长跪,以两手各捧一邑令之名帖戴于顶,而口中自述职名焉。两大令但于舆中拱手,令人传免而已,不下舆也。(清代野记)

使臣抵达京城后住在正阳门内东皇城根玉河桥的“会同四译馆”。清廷还是比较看重琉球的,在日供应上要比朝鲜高出一些。每天正副使供应白米2升、面粉2斤、羊肉3斤,鸡1只,鱼2斤等,另有“渡海抚恤银”正使500两,副使300两。

琉球的这次出使天朝是为了请求敕封琉球世子尚泰为国王,同治帝派使臣持敕印前往琉球进行了敕封。1872年,日本开始侵占琉球,强迫琉球停止向清朝朝贡并断绝宗藩关系。

民国时期地图,琉球与中国同色琉球最后一次向清朝派遣朝贡使团是在1866年的同治五年,一路上可以看出清廷官员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德... 1864年,在普鲁士宰相奥托·冯·俾斯麦的巧妙领导下,普鲁士开启了旨在统一整个德国的军事行动。在这一...
沈敏迪:破译战国典籍中的文化密... 图①:已经出版的14辑清华简整理报告。 图②:清华简《系年》(局部)。 图③:清华简《算表》(局部)...
原创 战... 公元前353年,齐国的大将田忌联合军师孙膑展开了一场被誉为经典的战役——围魏救赵。战场上,田忌与孙膑...
秦国能一统天下的关键是什么? 战国烽烟弥漫七雄并立,为何最终是那个偏居西陲、曾被东方诸国视为“虎狼”的秦国,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
原创 放...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惨烈的战争。白起凭借一战坑杀赵国45万军队,使得赵国的国力严重衰退。许...
原创 杀... 引言 唐代的诗人曹松在《己亥岁二首》一诗中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道出了战争...
原创 东... 东吴(吴国)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政权,位于东南地区,仅次于魏国,实力较强,是当时的第二大国。从某...
原创 周... 谦卑包容——王者风范的底色 在青铜器上镌刻的周礼中,谦卑包容并非弱者的姿态,而是王者气象的底色。周礼...
原创 大... 在考察大禹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回顾中国古代的五帝时代。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历史学家司马迁详细记...
原创 这... 春秋时期,楚国曾是一个大国,但在早期的争霸过程中先后被齐桓公和晋文公所打败。由于这两次重创,楚国在随...
原创 夏... 今天咱来唠唠夏朝遗址里那些神秘的陶器。你们知道吗,有些陶器底部居然有烟熏痕,这可太让人好奇了,难不成...
簋街——从青铜鼎彝到烟火人间,... 当暮色浸染东直门立交桥,青铜伯簋在霓虹中闪烁,这条全长1.4公里的美食街便苏醒了。麻小的辣香混着涮肉...
《西周史》 本书初版于1984年,后陆续出版增补本和增补二版。 这是许倬云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本书围绕“华夏国家”...
原创 春... 历史开讲 春秋时期的晋国,发生了什么导致同宗相残并引发长达近70年的内战呢?这一系列事件值得我们深入...
原创 三... 在遥远的古代时代,炎帝与黄帝的传奇故事,至今仍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无数部落在辽阔的河流与山脉之间流转...
原创 同... 先秦时期,那个动荡不安、纷争四起的年代,几乎所有的中原大地都局限于黄河流域的狭小范围。那时候的中国,...
原创 日...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原创 赵... 在春秋时期的晚期,晋国的王室权威逐渐削弱,逐步被智、韩、赵、魏四个显赫的家族所取代,成为了名义上的统...
原创 商... 摘星楼上的最后王者:被历史灼烧的帝辛之谜 当哪吒传奇的片尾曲响起时,无数孩子为纣王与妲己在烈火中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