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
张玉凤/文
编者按:以发掘、研究中国革命历史上“干部南下”这一重要战略行动史料为神圣使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近年,在许多南下老革命已作古的情况下,争分夺秒,踏着父辈当年进军大西南的足迹,开展“四川全域寻访”活动。在巴山蜀水抢救性收集整理父辈们被尘封的故事,用艰辛和汗水向世人展现南下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2025年8月上旬,持续一个多月的高温不下,人仿佛要被热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以下简称史料研究会), 在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一如既往的支持、关心、协调下,会长范文、副会长吉晓江、会员董志民、张玉凤冒着酷暑赶赴资阳采访南下老革命。除范会长外,他们平均年龄73岁。这是史料研究会征集组到川内21个市州寻访的第16个行程。上午10点12分采访组一行人到达资阳北站,一下车热浪扑面袭来,还好,资阳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早已在此等候,为其安排了车辆与行程。
会长范文进行“南下——1949年”主题汇报
10点半,采访组一行人来到中共资阳市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局副局长尹英、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付南斌、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黄建淑、老干部局保健科科长杨勇、雁江区委老干部活动中心干部方琼一行已在大门外等候着,这犹如一股清流注入心田,让人凉快了许多。短暂寒暄后,便开始座谈交流,会长范文以“南下—1949年”为主题ppt作了汇报,讲述了研究会为《父辈的南下》第一辑纪念图集编辑的起始,书中的故事,每当讲到父辈们无私无畏、英勇奋战、流血牺牲时她几度哽咽、潸然泪下,在会人员无不为之感动。会上,尹副局长深情地说到“看了你们的ppt介绍,是感动,更是教育。
我们接到省局电话后,当即召开会议布置做好对接工作,并为你们提供我们做的一些老革命的视频资料。南斌副主任感叹道“这是一场生动的党史教育课,习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挖掘整理南下入川干部史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是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党史部门将全力配合”。
会长范文进行“南下——1949年”主题汇报
会上,范会长将《父辈南下》第一辑分别赠送中共资阳市老干部局、中共资阳市委党史办;党史办也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资阳历史》1921--1949、1949--1978历史文献赠送给研究会。短短两小时,采访组收获颇丰,为后续采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中共资阳市委老干部局、中共资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座谈交流并互赠书籍
资阳市在建国初期为内江市资阳县,几番分合,于2000年6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地级资阳市和资阳市雁江区。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三兵团中路十二军先遣部队大川五中队二区队由指导员晋福景率领,于午后入城,资阳宣告解放。同时接管新区政权干部与战斗部队同步进军,解放城市随即开展接管工作。被派往资阳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川南支队五大队一中队。
左起:资阳市雁江区委老干部活动中心二级主任科员方琼、董志民、张玉凤、中共资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付南斌、范文、中共资阳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尹英、吉晓江、资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黄建淑、中共资阳市委老干部局保健科科长杨勇
下午2点20分,在老干部局保健科科长杨勇的陪同带领下,采访组来到吴承荫老革命家中,96岁高龄的老人,一人独居,买菜煮饭洗衣自己样样行,他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思维清晰的他讲述了1949年5月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的故事。
左起:吉晓江、资阳市委老干部局服务管理科科长杨勇、 吴承荫、范文、张玉凤
76年前的今天,考入学校,在刘伯承、邓小平首长的领导和教育下,学习政治理论和军事训练,五个月后进军大西南。他激动地说到,我还清楚记得校长刘伯承开学典礼大会上地讲话“…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革命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啊!因此我想到,大家今天来到军大,这不是偶然的,假若没有一定的认识,是不会这样坚决行动的。”我们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毅然决然地背起背包扛起枪,告别亲人,意气风发地踏上了“打到西南去,解放全中国”的征途。
吴承荫,摄于1949年
1949年10月从南京浦口出发,经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于1950年1月到达分配地川南地区任资阳县临江乡工作组组长,中共资阳县县委第一任秘书;1956年至1964年任资阳县人民委员会农业科科长,1958年12月,吴承荫还光荣出席了“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到北京参会。1964年至1990年先后任资阳县农场场长、资阳县农机厂革委会副主任、资阳县标准计量管理局副局长、资阳县标准计量管理局调研员,直到1990年12月离休。他说,资阳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吴承荫(第一排左四)
对吴老采访结束后,采访人员踏着热浪,马不停蹄赶到王纪先、张惠、张步侠老革命家先后采访三位老人。
王纪先,生于1931年10月,现年94岁,山西省平鲁县人,中共党员。
王纪先南下时照片
1946年4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医院五所任看护员;1949年10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南下入川;1950年至1953年西南军区第二后方医院一分院护士、班长; 1954年转业先后在重庆铁路分局九龙坡医院护士、重庆铁路分局九龙坡地区党委工作、成都铁路局卫校党总支干事、成都铁二局人民武装部助理员、成都铁二局人民武装部工作、铁道部资阳内燃机车工厂九分厂干事,厂职工子弟二校支部书记兼校长;1983年8月离休。透过老人家他的阅历不难看出:“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不正是他们这代人所共有的特质吗?
左起:吉晓江、资阳市老干部局服务管理科科长杨勇、 王纪先之女、王纪先、范文、张玉凤
张惠,女,1925年9月出生,现年100岁,江苏宿迁人。
1949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后被编入二野军大第四团直属女子排。这位百岁老人,依然留存着昔日青春靓丽的模样。当年怀揣理想信念跟着自己的丈夫一起踏上了“打到西南去,解放全中国”的征途。1950年2月到达分配地,被分配到中共川南区资阳县参加接管建政工作;1952年至1981年先后在资阳县、雁江区百货公司当营业员;1981年退休,1993年改为离休。她的岁月或许苦难多于甜蜜,但,她将这些苦苦甜甜的年华编成了一串珍珠项链,每颗都映着不同季节的亮光,虽已期颐之年的她,仍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每天她的儿孙们都会陪着她打打麻将,尽享天伦之乐!
左起:吉晓江、张玉凤、范文、张惠、陆纯、周代斌、 中共资阳市委老干部局保健科科长杨勇、董志民
张步侠,生于1927年4月,现年98岁,安徽泗县人,中共党员。
张步侠近照
1940年8月参加新四军先后任第四军第四师战士、抗日大学四分校宣传员、华东军区政治部警卫连文书、第二野战军181师炮兵营书记、第二野战军181师警卫营教员、第二野战军181师司令部参谋;1950年随部队抗美援朝,参加作战一个月后调回四川省第九步兵学校学习;1952年毕业后分到乐至县人民武装部先后任区武装部部长、县武装部副部长;1960年因(作战受伤)伤口复发,医治无效致残,经成都军区批准退休。1982年8月离休,2005年享受正县级待遇,2009年享受副厅级工资待遇,2024年享受副省(部)长级医疗待遇。这位老英雄,经历了抗日战争,打过日本鬼子、解放战争打过国民党反动派,抗美援朝战争打过美国鬼子,身上留下了太多的伤疤,最终因伤病复发导致身体残废。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近百岁老人,颐养天年之时,享受着党和政府给与他的关怀。
左起:董志民、中共资阳市委老干部局保健科科长杨勇、 范文、张步侠、张玉凤、吉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