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皇位的争夺可谓是多姿多彩,而其中最为激烈的非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莫属。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康熙皇帝心中最看重的继承者,便是四皇子胤禛与十四皇子胤禵。最终,胤禛如愿以偿,登基成为了皇帝。然而,令人好奇的是,为何掌控着24万兵马的十四皇子胤禵,最后却选择了对雍正臣服而非反叛,这当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当太子被废除后,皇室的继承权便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在这一时期,八皇子、四皇子以及十四皇子成为了最有希望争夺皇位的人选。然而由于八皇子性格急躁,且对其妻子的不满,使得康熙对他失去了信任,最终将八皇子排除在外。在四皇子胤禛和十四皇子胤禵之间,康熙则更为青睐前者。
在康熙的治理中,四皇子胤禛始终待在京城,他在皇帝面前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气质,尽管身边风起云涌,但他始终忍辱负重,待人接物温文尔雅。随着时代推移,胤禛在康熙后期处理朝政的表现也逐渐得到认可,表现出极大的稳重和从容,因此获得了康熙的高度赞赏。而十四皇子胤禵虽然在朝中也颇有威望,凭借在外镇压准葛尔的叛乱而屡次建功,但他的处境却渐显孤立。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十四皇子手中掌握着强大的24万军队,但面对皇位的争夺,他却没有选择发动反叛,而是选择了屈从于四皇子。这背后有着诸多因素,首先在康熙晚期,皇帝对十四皇子的信任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军事补给,然而在雍正继位后,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草从“一月一发”变为了“每日一补”。这意味着十四皇子虽然在表面上拥有强大的军队,但实际上却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
不仅如此,雍正为了应对潜在的威胁,特意派出了心腹年羹尧,在十四皇子周围布置了重兵进行严密监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十四皇子有心造反,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粮草和周围强大的外力威胁,他面临着几乎无望反抗的局面,只能选择对雍正俯首称臣。
最终,十四皇子被雍正召回京城。在这里,他完全处于雍正的操控之中,被软禁在宫中,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胤禵都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与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乾隆皇帝登基,胤禵才久违地得到自由。然而此时的他由于岁月的流逝,早已年老体衰,对权力的渴望与争斗的心思也已不复存在。因此,虽然十四皇子手下有着24万兵马,但在关键时刻却因种种制约而未能行动,最终只能对雍正屈服,成为他力量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