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正妻遭废,那她的儿子还是嫡子吗?3个案例给出答案
迪丽瓦拉
2025-09-29 17:35:40
0

人们常因商纣王与其兄微子启的旧事,产生一个误区:古代情形中,假如母亲起初是妾,后来才正位,那么这个儿子依照出生时妾的身份,依旧算是庶出,母亲正位后所生的儿子,才是正室所出。

这种做法是对古书的片面解读。商纣王与其兄长微子启的嫡庶身份差异,源自《吕氏春秋》,其完整记载如下:

微子启和中衍出生时,他们的母亲只是妾,后来才成为正妻并生下了纣。纣的父母原本打算立微子启为太子,但太史依照法律争辩说:有正妻所生的儿子,就不应该废掉妾所生的儿子。纣因此成为了后。按照这样的法律行事,不如不守法。

这段话的要点,在于末尾那八个字:按照这种办法,倒不如不区分嫡庶。意思是,如果在礼法上采用这种方式来区分嫡庶,那还不如干脆不搞嫡庶之分呢。

阅读历史记载可知,从秦汉时期开始,一旦母亲获得正妻地位,那么她在这之前和之后所生的儿子,无一例外都是正妻所生。

汉武帝原本是汉景帝的第十位非正妻之子,在他母亲王娡晋升为皇后后,他转而成为汉景帝的嫡出长子,接着被确立为储君。

武则天育有四个子嗣,前两个儿子李弘与李贤,是在她担任昭仪期间诞下的,后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则是在她成为皇后之后出生的。然而,李治的长子身份,归属于武则天为昭仪时所生的李弘,而非她为皇后时所生的李显。这四位兄弟的继承位次,是依照他们的出生年月来排列的,依次为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朱允炆降生之时,其母吕氏尚为妾室,之后才被晋封为妃。册立他为皇太孙的官方文书里,明确记载了“正孙允炆”这四个字。

能够看出,儿子的身份是嫡是庶,是由母亲的地位决定的,一旦母亲的地位得到提升,原先的庶子身份也会随之改变,成为嫡子。

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若母亲原本是正室,后来被废黜,那么儿子是否还是嫡出之子?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看看历史上的3个真实案例。

01、刘秀和郭圣通的长子刘彊

刘秀和郭圣通、阴丽华的狗血故事,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刘秀在兄长遇害之初,便已娶阴丽华为配,后因奉命远赴洛阳,遂先将阴丽华暂寄于其家中。

没想到刘秀这次出行,目的是为了赢得真定王刘杨的援助,因而迎娶了刘杨的侄女郭圣通。

刘秀历经多年征战,创立了东汉王朝,并即位称帝。当时他名义上拥有两位妻子,一位是他的原配阴丽华,另一位是后来迎娶的郭圣通。这两位女性都是通过正式的婚礼仪式,以妻子的身份嫁入宫中的,然而皇后的名分只能授予一人。

然而,郭圣通具备两大显著长处,其一她的宗族为刘秀登基作出巨大贡献,其二她当时已诞下子嗣而阴丽华未有后代,对君主来说,皇位继承者最为关键。

郭圣通最后身兼东汉国母之职,她的儿子刘彊,作为刘秀的长子,被确立为储君。

十五年间光阴飞逝。郭圣通家中衰败,阴丽华家族的亲属力量则不断壮大。

阴丽华侍奉刘秀很多年,她和郭圣通一样,都为刘秀生育了五个儿子。她的长子刘庄非常聪明,比太子刘彊更有才能,并且也受到刘秀的疼爱。

刘秀与阴丽华,既是初恋也是发妻,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情谊愈发牢固,相比之下,郭圣通则逐渐失去了宠爱。

在多重因素之下,刘秀废黜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皇后。

当前,刘秀面临一个棘手状况:皇后的地位被剥夺,她的儿子是否还能被视为正妻所生的长子?倘若不能,那么郭圣通的儿子刘彊,是否需要将储君的位置让给阴丽华所生的刘庄?

刘秀终究是无过失的废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已经十分严重,倘若再无过失地废黜太子,局面就会变得极其混乱。

因此,刘秀只能先劝慰刘彊:我废黜的是你的母亲,这件事与你没有关系,你还是应该专心做好太子这个角色。

可刘彊怎么可能安心呢?

他感到,母亲已然失势,新王后诞下亲生子嗣,而他持续占据王位继承人之位,这实在有违礼制。

更何况,皇帝如果真心想维护太子的地位,就不会废黜太子的生母,另立有儿子的其他女子为皇后,这难道不会让太子处境艰难吗?

他经由身旁的亲属和朝臣,反复恳求刘秀一件事:他愿意放弃储君的名分,只希望能获得藩王的爵位,得以照看老母,平静地度过晚年。

父子双方反复争执达两年之久,刘秀最终允许刘彊贬为藩王身份,同时以“子女因母亲地位而尊贵”为由,选定阴丽华的大儿子刘庄作为继承人。

刘彊由于识时务,主动退让,成为了历史上难得善终的废太子。

由此可见,一旦拥有嫡出长子的皇后被废黜,其子嗣便极难继续担任太子之职,因为皇帝已有新的正妻及新的嫡子。

02、曹丕和甄宓的长子曹叡

曹叡的生母名叫甄宓,她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美女,关于她的身份,不少人猜测她就是洛神赋中的核心人物。

甄宓原是曹丕的正式配偶,她虽在结识曹丕前已有婚配经历,但曹丕仍为其容貌所打动,向曹操请示,最终正式娶她为妻。

起初,曹丕和甄宓感情非常好。甄宓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曹叡,从小就非常聪明,同样深受曹操喜爱,曹操曾经公开表扬他:我的基业将依靠你来延续三代。

不过,在曹操离世之后,曹丕继位为魏王,接着又夺权称帝,他身边佳丽不断增多,甄宓却慢慢被冷落了。

曹丕即位之后,很快就把甄宓安置在邺城,既不将她接来身边,也不将她这位合法妻子册封为皇后。

此时,曹丕倾心相爱的郭女王已经来到他身旁。我们或许可以揣测,曹丕意图让甄宓为郭女王让出位置。

黄初二年,即是曹丕即位两周年之际,他因甄宓背后发牢骚,便将其处死在邺城。

甄宓活着的时候和去世之后,都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实际上等同于被废除了身份。曹叡作为原本的嫡长子,处境就变得很微妙了。

曹丕也没再把他当嫡长子对待,还把他从齐公废为平原侯。

随后,曹丕把郭女王正式立为皇后。

倘若郭女王当时诞下子嗣,那么曹丕便拥有合法的嫡子身份,他必定会册立这个孩子为储君。

郭女王一直没有生育子女。三国志中记载,曹丕当时打算立为太子的,是另一位受宠妃子所生的儿子曹礼。然而曹礼年纪还小,其生母地位又不高,曹丕因此迟迟未能做出决定。

儿子们慢慢长大,同时也有不少孩子不幸早逝,曹丕突然意识到,在所有孩子当中,最出色、最有能力继承大业的,始终是甄宓所生的曹叡。

如果当时是天下一统的太平年代,曹丕或许能够安心确立继承人,然而当时是三国并立,曹丕依然要考察继承人的才能与品质。

曹丕内心并不认同甄宓所生的孩子拥有嫡子的身份,然而曹叡却是排行最大的儿子。由于郭女王没有生育子女,曹叡原本也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但是,曹丕已经决意册立曹叡为储君,于是他决心进一步稳固曹叡的权位,以免他因那位被赐死的母亲而受到牵连。

此外,曹丕还想到,他钟爱的郭女王假如能诞下子嗣,未来便有更稳固的支柱。

于是,曹丕下令,把曹叡过继给皇后郭女王。

曹叡再次成为法统上嫡出的长子,其后承袭帝位,即位后追尊其生母甄宓为皇太后。

可以说,当曹叡的母亲甄宓被废黜时,他就丧失了嫡长子的身份,而当时曹丕并没有打算立他为储君。

曹叡后来得以成为太子,并最终继承皇位,根本原因在于曹丕没有合法的嫡出儿子,于是他将孩子过继给郭皇后,从而再次成为嫡长子身份。

从这个例子来看,儿子的嫡庶变化,是跟着母亲的身份变化的。

03、唐宪宗和郭贵妃长子李恒

以往的实例,我们都是经由君主及当事人的立场判定,母亲失势后,儿子亦不被承认为正妻所生之子,然而,终究无人将此意明确表达出来。

而接下来的这个案例,当事人则给这个问题下了最终的定义。

这件事发生在唐朝。主人公是唐宪宗和他的郭贵妃。

在唐宪宗尚未即位之时,彼时他还是广陵郡王的身份,郭氏便已嫁与他,并被确立为正室。然而唐宪宗登基之后,考虑到她是名将郭子仪的孙女,便有所顾虑,唯恐她干预宫闱事务,又担心外戚权势过盛,因此只肯册封她为贵妃,却不愿意将她立为皇后。

不过,唐宪宗也没立别的女人当皇后。

此刻,一件令人难堪的状况出现了:郭贵妃在身为广陵王妃期间,已经诞下了嫡出的长子李宥。然而,郭贵妃并未最终成为皇后,那么,她的儿子李宥,是否还能被视为嫡长子呢?

唐宪宗强势地表示:当然不算。

李宥为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有嫡子的情况下立嫡子为继承人,如果没有嫡子,则立庶出的长子。因此,唐宪宗决定立自己的庶出长子李宁为皇太子。

李宁身兼太子之位仅两年,便因病离世,此事颇显蹊跷。唐宪宗在悲痛之余,又萌生了册立次子李恽为太子的念头。

然而,郭氏家族在朝廷中的影响力相当显著,宫内宫外众多人都拥护郭贵妃所生的儿子李宥,唐宪宗先前不顾重重阻力将郭贵妃的位份贬低,另立出身微寒的长子李宁为储君,这本身已承受了巨大的阻力。

李宁在19岁时不幸离世,唐宪宗打算另立母亲身份低微的第二个儿子做太子,郭氏的拥护者们对此强烈反对。

经过一番拉锯之后,唐宪宗无奈退让,决定立李宥为太子。

他让次子李恽草拟了一道奏章,内容大致是依照宗法原则,长兄离世后理应由他继承储位,但他自认德行不足,福分不够,甘愿把太子之位让给三弟李宥。

这件事表明,唐宪宗之所以不打算让郭贵妃当皇后,是因为他不想立有郭家背景的李宥做太子,因此决定通过让郭贵妃降级为妾的方法,取消李宥嫡长子的地位。不过,他中意的太子李宁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他只好顺从了这一情况。

04、写在最后

实际上,一旦正室的地位被废除,再去讨论她儿子是否还是嫡出,已经毫无意义了。

昔日,皇后遭废,处境已然艰难。朝臣们认为,君主犹如父亲,皇后似同母亲,儿子怎能坐视父亲遗弃母亲呢?

古代帝王废黜皇后,常被看作是有违德行,必定会遭到臣子规劝,相关记载会出现在史册中,并被视为不光彩的记录。

当皇后诞下子嗣,这个孩子几乎注定要成为储君,一旦废除皇后,这位储君的处境如何?倘若太子出身寒微,他的支持者会面临#图文夏日征集令#很大的劣势,他若有一个被废弃的母亲,还能坐稳储君之位吗?

还有就是,君主若对后妃心生不满,顶多是像汉宣帝那样,很少召见自己的第三位皇后王氏。倘若非要走到废黜后妃的地步,那就说明情况已经非常严峻了。

因此,通常情况下,若皇后有子嗣,即便皇帝对她心存芥蒂,只要牵涉到太子,也极少会考虑废黜她。一旦皇帝强行废后,不顾及太子的尊严,背后真正意图废除的往往并非皇后本人,而是太子。

你觉得是不是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赵云与吕布的死战究竟能持续多少回合?张飞心里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作为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赵云和张飞的...
观展悟担当:吉林 “长子” 的... 8月19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于长春市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展,“长子的担当” 这一主题被展品...
陕西考古发现隋朝“兵部尚书”家...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2年8月,该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陶家村(现属西咸新区空...
原创 清... 曾经风光无限的"少林CEO"释永信,这回真是栽了个大跟头。 从住持被撤到面临刑事调查,再到戒牒可能被...
原创 朱... 同样身为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出的能力和勇气,远远超过了刘邦。与刘邦主要依靠智囊群...
原创 古... 在冷兵器时代,军队的胜负往往取决于将领的个人实力与武力水平,正如韩信所说的“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
原创 最... 说起皇宫中的太监,我们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将他们视为权力的帮凶。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太监是处于权力低层、只...
原创 清... 今天咱唠唠清代镖局那些事儿。大家印象里,镖局就是一帮武功高强的人,拿着刀枪棍棒,护送着重要货物走南闯...
原创 在... 在雄伟的大山深处,生活着一群特定的人,他们代代相传,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守护了整整三百年。这些人是明朝...
一年了,这三国SLG凭啥让玩家...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SLG游戏市场中,一款游戏能在上线一年后还保持着良好的口碑和热度,实属不易。《三国:...
原创 北... 提到地域歧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中国,地域黑的现象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始出现地域之...
原创 与... 靖康之变,北宋王朝的覆灭,标志着一个辉煌历史的结束。金国的军队占领了中原地区,许多热爱祖国、心系百姓...
原创 这... 提起民国时期的那些人物,总有那么几张老照片能让人一看就停不下来,尤其是戴笠和胡蝶的那些旧照。戴笠那张...
原创 慈... 曾国藩真正步入权力的巅峰,恰逢慈禧太后夺取清朝的统治大权之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十八日,慈...
原创 朱... 咱都知道,朱元璋可是历史上相当传奇的一位皇帝,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放牛娃,一路摸爬滚打,最后成了大明王...
原创 周...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句词生动地勾画了周瑜...
韩国在辽金时期是如何侵蚀中国土... 在《韩国是如何吞并了中国古朝鲜之地?唐朝的无奈退让,贻害千古》的文章中,我介绍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创 湖... 近年来,湖南永州道县的福岩洞成为考古学界的一个焦点,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47枚人类牙齿化石。通过铀系...
原创 古...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在研究战争...
原创 吕... 吕布被誉为“天下第一”的原因,尽管他从未斩杀过任何著名将领,这一现象看起来有些矛盾。背后的原因其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