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教授警告: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但中国眼里却没有韩国
迪丽瓦拉
2025-09-29 17:35:05
0

前言

一个韩国教授金兰都在电视上说了句挺扎心的话:“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这话听着刺耳,但确实反映出一种很微妙的现象——韩国对中国的态度,有点别扭。

这几十年,中国一步步从“追赶别人”变成了“被别人盯着赶”,科技也好、经济也好、军力也好,全都翻了个天。

而韩国呢?虽然也曾靠“亚洲四小龙”的名头火了一阵,但眼看着邻居变成了巨无霸,自己却好像越跑越力不从心,心里自然五味杂陈。

那未来,如果韩国继续看不清现实,又会发生什么?

韩国“看不起”中国?

提起韩国,看不起中国这件事,说到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不敢承认的历史包袱。

咱们先从朝鲜半岛的汉字文化谈起,能写下文字、成文保存文化,这本是人类文明的经典成就,朝鲜半岛早期就是为了这个学习汉字的,可偏偏现在一说汉字,韩国人就手忙脚乱,汉字在政府出台法案后几乎被逐出学校,官方语言切换成了“纯韩文”。

可惜那些历史遗留的痕迹割不断了:直到19世纪末,他们还把汉字当作官方语言的一部分。讲真,这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的表现,越骂越想撇清关系。

还有,文化申遗这边也是一摊乱象。孔子、端午节、春秋...这些原本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元素,不但被韩国申请,还因为“抢注成功”被不少人当成自家文化,韩方甚至宣称“汉字最早就是从韩国传回中国的”。

这典型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方面又拼命去汉化,另一方面又顶着祖宗文化喊“我自己的东西”。这种矛盾的行为,很难理解,但恰恰暴露出他们的认知陷阱——好像不喊“是我的是我”,别人就会拿走一样。

再看今天部分韩国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常常带着一种“看不起中国”的优越感。其实,这种优越感不是自信,而是恐惧下的报复心理。

因为中国近年来迅猛崛起,无论科技、经济、国防,哪一样都是大象级别的飞跃,而韩国只能留在蚂蚁行列,在全球趋势里没啥分量。

这就像个孩子拼命想证明自己行,但拼命否认家长的成果,反而把自己的局限暴露得更干脆。金兰都教授说的那句“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不是随口说说的——这是一种错位的情绪束缚。

中国全方面的碾压

下面我们来看看现实格局有多悬殊:中国的确已经从“追赶者”变成“并跑者甚至引领者”,尤其在科技、产业、军事实力方面全面爆发。

中国2023年汽车出口达到了491万辆,已经连续突破全球第一。而韩国的现代、起亚却跌破眼镜,市场份额被热度远大的中国制造全面赶超。

这说明一个国家不仅能造车,还能造出全球受欢迎的车型,这背后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升级。从锂电池、AI芯片、高精度工艺、到智能制造平台,中国一步不到位,稳住系统,而不是只靠几家大厂。

而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5G网络建设国,基站比日本、韩国合起来都多。AI也是高频率入场,像华为昇腾、百度文心、科大讯飞都拿着实用落地成果。

反观韩国,虽然稍有优势在半导体和屏幕,但总体上面临“中国广度 vs. 韩国深度”的差距。深度是优势,但广度更能决定AI时代和数字经济的战场。

中国现在至少有2艘航母,正在建第三艘,弹道导弹覆盖14000公里,核威慑全面开闸。韩国虽然发展了导弹防御系统,也与美国联合演训,但面对中国顶级威慑体系,翻天覆地的差距说大就大。

这不是吓唬,而是实打实的国际战略态势。美国、俄罗斯看到中国的全面实力也都高度警惕——从美国在五边联盟再到印度洋战略,中国在国际格局里的地位越做越重。

所以说,中国无论科技、产业、军事,站出来就像是一头大象。而韩国,纵使产业领先一时,也经不住体系落后遭中国“全面碾压”。

韩国若不醒悟,全局合作中很可能掉队

既然差距摆在那里,再来看韩国目前的反应。贸易数据给出了清晰的答案:2018年韩国对华贸易还有556亿美元顺差,可到2022年已经变成逆差,2023年更激增至180亿美元。短短几年,韩国盈利变亏损,中国市场对韩依赖倒挂,这就是现实。

可有意思的是,韩国人反应却还是“拼命甩锅”。在中美贸易战、“供应链脱钩”等情境下,韩国却一方面跟随美国出台限制措施,一方面又高喊自己不靠中国活不下去。

这种政策上的进退维谷其实反映了心理上的焦虑与认知错位——想保持对中国优势,却不敢实事求是地面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压力。

结果就是韩国市场被中国电动车、科技品牌大举侵蚀,而韩国只能在全球舞台上抢救自己剩下的市场地位。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互联网上很多韩国人抱怨“中国不尊重我们”,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中国没必要理会韩国这种“小事”。

中国对国际其他国家有更大更重要的关注对象——美国、欧盟、日本、中东等,而非韩国这个“邻里小国”。这种权力与话语上的失衡,就跟蚂蚁围绕着大象怒吼一样,结果只会让别人觉得好笑。

韩国若不解决内在矛盾,不思进取,最终会被现实甩在身后。产业崛起、科技突破、文化认同、人口红利,这些中国都掌握得相当牢靠。韩国还能靠什么继续“看不起”?这是当局和民间必须要重新审视的问题。

结语

韩国对中国的“优越感”不过是一次心理闭环,是建立在误判和焦虑之上的错觉。现实告诉咱们:一个国家真正能成为强国,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硬实力。

中国从科技、产业、经济到军事,已经具备和美国“掰手腕”的资本。韩国若继续沉浸在“我是小龙”、“我才行”的自我感觉良好中,只会错失巨大合作机遇,被旁人无声地边缘化。

希望韩国能够抛弃心结,把对中国的关注和资源投到实实在在的合作与创新上。只有看清世界格局,认准自己的定位,才有真正被尊重的机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提起民国时期的那些人物,总有那么几张老照片能让人一看就停不下来,尤其是戴笠和胡蝶的那些旧照。戴笠那张...
原创 慈... 曾国藩真正步入权力的巅峰,恰逢慈禧太后夺取清朝的统治大权之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十八日,慈...
原创 朱... 咱都知道,朱元璋可是历史上相当传奇的一位皇帝,从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放牛娃,一路摸爬滚打,最后成了大明王...
原创 周...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句词生动地勾画了周瑜...
韩国在辽金时期是如何侵蚀中国土... 在《韩国是如何吞并了中国古朝鲜之地?唐朝的无奈退让,贻害千古》的文章中,我介绍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原创 湖... 近年来,湖南永州道县的福岩洞成为考古学界的一个焦点,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47枚人类牙齿化石。通过铀系...
原创 古...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在研究战争...
原创 吕... 吕布被誉为“天下第一”的原因,尽管他从未斩杀过任何著名将领,这一现象看起来有些矛盾。背后的原因其实相...
2025年非洲贸易报告 非洲进出口银行(Afreximbank)2025年发布的《非洲贸易报告》,聚焦全球金融架构变革下的非...
杨靖宇,家乡人民永远的骄傲!(... □本报记者 刘晓波 本报通讯员 苗银 英雄,民族最闪亮的标识。回望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无数英雄用鲜...
原创 项... 巨鹿之战的前后,项羽生擒王离,并与章邯对峙,然而在这段关键时刻,刘邦究竟在做什么呢? 在项羽杀掉上将...
原创 蜀... 五虎上将,是指在三国时期,特别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过程中,凭借着卓越的战功和忠诚的表现,帮助刘备奠定蜀...
杜文玉:唐隆政变与玄宗即位 神龙元年(705)至开元元年( 713),是唐朝政局由混乱转向稳定的关键时期。此后的唐朝逐渐达成“开...
政区调整对黄河决溢的应对之道 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影响深远。 灾害过后,为降低风险和保障社会安定,当时的朝廷经常会采取调整政区...
原创 光... 如果光绪皇帝真的成功掌权,清朝的灭亡速度无疑会加快,而绝对不会出现繁荣昌盛的景象,所谓的“中兴”只是...
原创 乌...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中国有个叫韩非子的思想家,他写下一些关于国家存亡的道理,这些话放到今天看,还挺...
原创 春... 战国七雄在几百年的争霸中,虽然战火不断,但却一直没有出现过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与此相比,诸葛亮在北伐...
原创 美... 二十多年前,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一套颇具争议的理论。他的名字听上去学术味十足,而他的代表作《...
原创 秦... 秦始皇被后世尊称为“千古一帝”,他的伟业令像扶苏、胡亥这样的人无法望其项背。这种超越常人的成就不仅源...
原创 朱... 免死金牌这个东西,不仅仅是在电视里面有,在古代确实也存在过。一般是有巨大功劳,或者是上一辈的功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