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绪皇帝真的成功掌权,清朝的灭亡速度无疑会加快,而绝对不会出现繁荣昌盛的景象,所谓的“中兴”只是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实现。这个观点的理由何在呢?
光绪帝在实际上并未真正掌握权力。他出于对弱者的同情以及某种“不做就不会出错”的思维,导致了人们潜意识里认为光绪会更开明。因此,有人认为如果他真的能够执掌政权,那么与坚守保守政策的慈禧太后相比,中国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光明的前景。然而,这种想法实质上是一个严重的误解。
事实上,慈禧太后早就给了光绪帝一些机会。在当年,她选择隐居于颐和园,光绪帝借此机会与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一众改革派人物联手,共同发起了“百日维新”。这一举措,虽名为“戊戌变法”,实则俨然是一场光绪与康有为等人的空想与狂热的结合。
光绪虽然身在清廷,但实际上一直是个傀儡,然而在这种环境下,他应当对政府的运作有一定的了解。康有为以“南海圣人”自居,其实不过是一个幼稚而自负的理想主义者。作为一国之君,光绪却缺乏基本的识人能力,毫无保留地信任康有为和他们这些政治斗士,而没有考虑到变法对既得利益者可能带来的冲击。这最终使得本意良好的改革变成了一场闹剧。
在面对甲午战争时,光绪帝同样没有认真思考中日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及其可能的后果。为了追求政权,他贸然决定参战,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但奇怪的是,光绪却没有承担失败责任的勇气,显示出其在面临重大国家危机时的无能与幼稚。
尽管慈禧太后未曾有过励精图治的志向,也缺乏让中国复兴的意愿和才能,但她凭借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在清廷中的超然威望,始终能够维持晚清中国的统一,否则早就陷入分裂。显然,光绪帝从未具备这样的能力,他那种单方面的理想和固执的追求只会让清朝的困境更加严重,加速其灭亡的步伐。这样的历史演变,不得不让人感慨,若光绪真得掌权,未必能够迎来中华的复兴,反而会陷入更深的危机。
下一篇:杜文玉:唐隆政变与玄宗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