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将,是指在三国时期,特别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过程中,凭借着卓越的战功和忠诚的表现,帮助刘备奠定蜀汉基础的五位杰出将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五位将军组成“虎将”的称号,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这五人被赋予了这种特殊的称号,逐渐成为蜀汉英雄的象征。无论是在历史书籍中,还是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五虎上将的形象都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和崇敬。清朝乾隆时期主持的《四库全书》将五虎上将的传说收录进去,才使得这个称号在正式历史记录中得到了确认。
最初的依据可追溯至三国时期的史学家陈寿,他在《三国志》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五位将领并列记载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后世便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五虎上将”的概念。
关羽(?-220年),字云长,作为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的勇猛和忠诚贯穿了整个三国历史。他曾被曹操生擒,在曹操的压力下屡屡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最著名的事迹之一,是他在白马坡斩杀袁绍的大将颜良,以及与张飞并肩作战,成为“万人敌”。刘备称帝为汉中王后,关羽负责围攻襄樊,并大获全胜,屡次击败曹军将领。曹操一度因害怕关羽的威胁,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关羽的英勇不仅体现在战场上,还在与曹军的多次对抗中,展示了他过人的军事智谋。然而,最后因东吴吕蒙的偷袭而兵败,悲壮殒命。刘禅为其追谥“壮缪侯”,关羽死后,更是被历代朝廷尊奉为“武圣”,逐渐神化。
张飞(?-221年),字益德,早期与关羽一起追随刘备。张飞在刘备遭遇困境时,总是勇猛无畏地挺身而出,尤其是在长坂坡一战中,他以二十骑兵断后,令曹军不敢轻举妄动。张飞的勇气和豪爽也深得刘备信任,他在多次战斗中屡次获胜,立下赫赫战功。在汉中之战时,他以一己之力击败了张郃。尽管如此,张飞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他最终被自己的部下范疆和张达刺杀。刘禅追谥为“桓侯”,为其英勇一生作出肯定。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源自名将马援的家族。年轻时便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华,被曹操多次征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后来马超与韩遂联手抵抗曹操,但最终被曹操用离间计打败。之后,他投奔刘备,并在汉中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蜀汉的重要将领。最终,他官至骠骑将军,封为斄乡侯。在章武二年(222年),马超因病去世,刘禅追谥为“威侯”。
黄忠(?-220年),字汉升,原为刘表部下的中郎将,后投靠刘备。黄忠最为人熟知的战绩是在汉中之战中,他以惊人的勇气斩杀了曹军的名将夏侯渊。这个战役为黄忠赢得了极高的声誉。黄忠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能在战场上披甲上阵,勇不可挡,成为刘备军中的一员猛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黄忠去世,刘禅追谥为“刚侯”,对其战功表示高度赞赏。
赵云(?-229年),字子龙,刘备最早的追随者之一。赵云原为公孙瓒的部将,后投靠刘备。在长坂坡一战中,他单骑救主,拯救了刘备的儿子刘禅,成为名扬千古的英雄。赵云不仅勇猛,而且智慧过人,屡次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智。赵云的“虎威将军”之称,成为蜀汉军队中备受尊崇的名号。他是五虎上将中唯一一位能跨越两朝的元老,直至建兴七年(229年)去世,刘禅追谥为“顺平侯”,以示对他的敬意。
然而,五虎上将中,并非所有杰出将领都得到了同等的荣誉与称谓。魏延,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魏延在刘备时期便为重要将领,深得刘备的信任,尤其是在蜀汉建立后,他被任命为镇北将军,镇守汉中多年,屡次在战斗中取得重要胜利。尽管魏延的功绩显赫,但陈寿在《三国志》中并未将其列入五虎上将之中,这一遗憾的决策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历史原因。
魏延在蜀汉政权中地位很高,但他性格孤傲,作风强硬,尤其与杨仪之间矛盾不断。诸葛亮临终时,委派魏延为后防,然而,杨仪因对魏延的担忧,借机将其诬陷为叛徒。最终,魏延被杨仪追杀并斩首,其家族亦被满门抄斩。魏延若能避免这些政治斗争和误解,他的战功和地位绝对可以与五虎上将媲美,甚至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