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后世尊称为“千古一帝”,他的伟业令像扶苏、胡亥这样的人无法望其项背。这种超越常人的成就不仅源于秦始皇卓越的领导能力,更是他在位期间对反叛势力的迅速镇压所造就的。在他的统治时代,虽然表面上看似无人敢于反抗,但实际上,这一切均得益于秦始皇个人的权威以及他治理国家的高超策略。任何尝试造反的力量,最终都被他快速平息,未能形成对抗政权的合力,确保了他统治的稳固。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详细记载,秦始皇即位之初,时值晋阳发生叛乱,他立即派遣蒙骜前去镇压,迅速将动乱平息。八年后,他的弟弟成娇也试图造反,九年间又有嫪毐率兵进攻蕲年宫,与咸阳展开交战。到了二十三年,楚国的将领项燕立志拥立昌平君为楚王,意图反抗,秦始皇不得不派遣王翦和蒙武出征,彻底将其镇压下去。
在其统治期间,秦始皇还遭遇了多次刺杀企图,显示出其政权的不稳定性。政权的在位第二十年,荆轲曾试图刺杀秦王。随着秦始皇称帝,他更是多次成为刺客的目标,如高渐离在其称帝后,东游时试图行刺。而在二十九年,张良也在阳武博狼沙策划对秦始皇的刺杀。三十一年,秦始皇在夜间出游时,被“盗”所觊觎。这些“盗”的身份虽然不详,亦显示出社会动荡不安的一面。
再谈到“盗”,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因戍边、徭役或者是生计问题而成为“盗匪”的人不少。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刘邦、黥布、蒲将军、彭越、英布及桓楚等因生计困顿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名人,数量众多。这说明了在政权强大的表象下,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
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上山成为“盗匪”的人无疑是反抗的表现。然而,彼时他建立的统一政权威慑力仍然存在,因此朝廷中的众多官员都要恪守臣子的本分。李斯、尉缭、蒙恬、蒙毅、任嚣和赵佗等旧臣都在随时听命于秦始皇。而曾经的六国遗族也因秦始皇的威慑而尽量藏于民间,如项梁、项羽、陈馀、张耳等人,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走上刺杀的道路,例如张良。
然而,随着秦始皇的去世,曾经稳固的政权瞬间陷入混乱。最早站出来反抗的陈胜、吴广等人率先称王,点燃了全国范围内的起义风潮,最终导致秦朝的覆灭。扶苏、胡亥的尝试都无法挽救这个王朝。
历史的反思告诉我们,拯救秦朝的,可能只有一位与秦始皇相似的人物:既有果断决策的能力,又能够有效地控制权臣的影响。他应当继续维持对全国的法度,以迅速平息公开的叛乱。待稳定长城防线和岭南后,修缮骊山陵墓,逐步减少徭役和驻军的数量,并根据减员情况调整税制,让人民的生活逐渐进入正轨,这样才有可能将秦朝带入一个新的治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