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风潮迅速席卷了南方各省,许多地方纷纷宣布独立,标志着清朝统治的崩溃。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袁世凯作为清朝的领袖,与革命党展开了谈判。经过一番波折,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清朝的历史宣告终结。这一事件象征着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彻底告别。
作为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在这一年仅六岁,时光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溥仪这位“末代皇帝”的传奇一生。尤其是他的前半生,几乎无法自控,充满了无奈与悲剧,而后半生则在新中国的环境下得到了转机,焕发了新生。1959年,溥仪被特赦,身为战争罪犯的他,迎来了人生的新篇章。
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溥仪的兄弟姐妹们聚集在政协礼堂,这一天,金志坚这位38岁的中年男子,终于在这里见到了自己久违的大哥。金志坚原名爱新觉罗·韫欢,生于1921年,那时清朝已经灭亡。然而,虽然身处民国时期,韫欢还是通过家人的口中,听到了许多关于清朝末期的秘闻,尤其是父亲载沣对当时光绪皇帝的描述,给了她很多印象深刻的记忆。她记得父亲曾提到,光绪皇帝在慈禧的软禁下度日,载沣曾去探望过他。由于被监视,父子二人只能默默感叹,却无能为力。几年来,光绪去世,慈禧依旧在颐和园享尽荣华,度过了她74岁生日。而在慈禧风烛残年的时候,她决定让三岁的溥仪继位,成为清朝的新帝。
这一决定震动了全家,尤其是载沣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当场晕倒。她深知,慈禧此举意味着自己的孙子也将面临危险。然而,尽管心中不满,载沣和他的家族依然不得不服从命令,最终,三岁的溥仪被送往宫中,开始了他的皇帝生涯。而韫欢,作为溥仪的妹妹,只能从家人嘴里听到有关大哥的零星消息。
尽管清朝已经灭亡,作为皇族成员的韫欢,仍然生活在旧社会的阴影之下。她和父亲、家人去向溥仪请安时,尽管心中满是对大哥的感情,却依然要保持尊敬,无法称呼他为“哥哥”,只能叫他“皇上”。这份与血缘割裂的礼节,令她内心充满了无奈。时光飞逝,韫欢渐渐长大,26岁时,六姐出嫁,韫欢常常在街上看到其他人开心地玩耍,感到一丝羡慕。在1949年,韫欢28岁时,她首次参加了10月1日的国庆庆典,结识了不少朋友。她的婚姻问题成为了朋友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女教育家李淑芬的介绍,韫欢认识了乔洪志,解放战争时期曾参与革命,后来在华北大学工作。乔洪志沉稳大方,英俊的外表和正直的性格令韫欢十分满意。两人很快互生好感,并不久后举行了婚礼。婚后,韫欢在小学任教,和乔洪志一起,过着平凡却充实的生活。虽然工作繁忙,他们却都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
韫欢一直秉持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她也向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然而,因她的特殊身份,学校对此难以做主,入党一事一度搁置,甚至连累了丈夫乔洪志的组织问题。对此,韫欢非常愧疚,但乔洪志安慰她:“这与你无关,是我做得不够好。”他们的婚姻充满了爱与支持,然而,悲剧却悄然降临。1960年,乔洪志在带学生去密云水库劳作时,不幸因心脏病猝死,年仅40岁。这个打击令韫欢深感痛苦,但她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
1959年,韫欢看到大哥溥仪被特赦的消息,内心充满了喜悦。随后,学校通知她暂停上课,她被专人带到政协礼堂,在那里,她与久别的大哥溥仪重逢。几十年未见,韫欢激动地称溥仪一声“大哥”,这让溥仪不禁感动落泪。1960年,溥仪再次获得特赦,周恩来总理再次接见了他们家族。1961年,周总理关心韫欢的生活,并询问她是否有困难。当时,韫欢的工资仅70元,且需要养育三名孩子,生活异常艰难。尽管如此,她没有向总理提出任何请求,因为她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建国后,韫欢在教育事业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先后在北京崇文区政协和多所学校担任职务,工作态度一丝不苟,深受同事们的赞誉。1975年,韫欢从副教导主任职务上退休,享受到了相对安稳的晚年。她为新中国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豪和欣慰。2001年,韫欢的二儿子因癌症去世,这对她打击极大,长时间卧床不起。然而,她依然鼓起勇气,为了自己的孙子,她决定振作起来。2004年,韫欢因病住院,不幸于同年去世,享年83岁。
她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100多人前来吊唁。尽管她出身贵族,但她的一生平凡且坚韧。与溥仪相比,她没有任何需要忏悔的历史,反而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小贡献。韫欢的离世,也标志着清朝皇族成员彻底与历史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