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迪丽瓦拉
2024-11-16 14:41:34
0

原标题: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自从秦始皇灭六国以来,大一统的观念开始植入每个君王的心中。不论是割据军阀,还是王朝正统,他们都将天下统一,视作自己的责任。而南北朝时期,神州大地再度陷入了板荡之中。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刘寄奴利用他数次北伐建立起的威望,逼迫东晋皇帝退位,建立了刘宋。而东胡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北魏,也已经传递到了第二代,拓跋嗣手中。而一统天下到底有多难,南北对峙下的刘宋与北魏为何不能吞并对方?

(一)、未有王业立,双方争高下

南北朝时期,那就是军阀乱战的年代。而刘家和拓跋家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前者原先归属于东晋;而后者早年归属于前秦。两者之间,爆发了一场淝水之战,打的是昏天暗地。

后来,刘裕代表东晋北伐时,拓跋嗣还曾派出大军在黄河沿岸围堵。不过晋军准备充分,其阴谋未能得逞。但两家的梁子就此结下,直到刘裕篡晋自立。

1. 辟地三百里,直入刘宋土

等到刘寄奴去世以后,拓跋嗣认为自己一统九州的时机已然来临。此人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在攻打刘宋以前,他先是两度攻打柔然,以防腹背受敌。

而后,又进一步的将统治范围,拓展到了河南地区。他"诏诸州,调民租,户五十石;集于冀,相,定三州"。

"奚斤伐滑台不克,帝怒,议亲南讨,为其声援"。首次进攻失利以后,他又亲率部队,自华北平原南下,克青,兖二州。而刘裕趁着秦乱之际夺取的虎牢、滑台、洛阳、碻磝等城市,也悉数归于了北魏之手。

如此一来,黄河以北的中原,全部由鲜卑人所掌握。而刘宋的势力范围,则后撤到了南方。不过北魏这次的胜利,有很大的侥幸成分。

因为柔然还未彻底灭亡,而且胡夏以及北燕仍然对其虎视眈眈。倘若这次那些政权趁虚而入,恐怕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且,这场战争也是在刘宋完全没有做好准备的前提下开始的。如果南边决定提兵北上,胜负犹未可知。

2. 文帝急于立功业,宋师难渡黄河岸

刘裕继位以后,没有再继续他的北伐事业。可他的次子刘义隆上位后,不忍心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决议要收回当年丢失掉的领土,也想着同父亲当年一样气吞万里如虎。所以,他兴师动众的发动了北伐。

当然,北魏趁着刘裕去世而南征,的确有些胜之不武。不过,兵者诡道也,正如拓跋嗣自己所说"刘裕因姚兴死而灭其国,裕死我伐之,何为不可?"

虽然这场战争有些冒险,不过还是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等到刘义隆彻底掌权的时候,北伐的最佳时机已经失去,根本没什么胜算。

可刘义隆心中的那团火,越烧越旺,他不顾一切的准备出击。一开始的局势,比较顺利,"骁骑将军段宏精骑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劲勇一万,以相掎角"。

但与柔然奋战的拓跋焘很快反应过来,当即击溃宋军。"辛酉,滑台为索虏所陷。癸酉,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引军还"。

(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近二十年后,刘义隆再次兴兵北伐。此时的刘宋已经兵强马壮,他认为定可一统天下。四路大军,声势浩大的进入北魏。而拓跋焘迅速反应,逐个击破,打的刘宋不得已退到了长江一线。

两年以后,刘义隆又组织了一次北伐,这次恢复了部分地区的统治,与无功而返无异。直到公元四五二年,拓跋焘去世,次年刘义隆驾崩,两国的对峙才算结束。那么,北魏为何始终无法渡过长江,而刘宋又为何不能问鼎中原?

1. 君王才相仿,何以虐对方

不论是刘裕还是刘义隆,亦或者是拓跋嗣和拓跋焘,他们都是能力出众的领导者。在那种危急的局势下,只要一方有了守成中庸之主,那么必定会被对方所碾压。就像刘裕去世后,传位于嫡长子刘义符,结果在北方的那点地盘接着就被人给占据了。

刘宋和北魏的前几位君王,都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辈。他们虽然都想着攻灭彼此,但是君王们的实力实在是相当。

拓跋嗣是"孝心睿略,权正兼运,纂业固基,内和外抚,声教南被",而拓跋焘是"平秦、陇,扫统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绝迹,廓定四表,混一华戎。"他是孝武帝,庙号为武者,必不是泛泛之辈。

刘宋的刘裕那自不必多说,他的儿子"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内政外交,那是样样精通。因为当权者的都是出众之人,那么他们治下的国家自然也不会太差。

2. 国力无悬殊,自无以屠戮彼此

在大多数南北对峙时期,基本上都是北强南弱。因为北方民风彪悍,战斗力强劲。但南北朝初期,刘宋和北魏的发展水平都相差无几。当年永嘉之乱,北方饱受战乱之苦,少数民族政权如走马灯般,此起彼伏。所以,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落后一大块。

因此,北魏的经济水平,不如刘宋。但是北魏在拓跋焘的治下,那是铁板一块。同时,他们又不断地向外扩张,内部的矛盾都因此而转移。虽然自身经济不行,但他们擅长于以战养战。

他灭了胡夏、北燕、北凉,打败了山胡。而后又让鄯善、龟兹和粟特等西域部落归附。还将吐谷浑驱赶殆尽。由此也可看出,北魏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劲。

但他们大都是骑兵,只有在平原或者草原,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机动性。但是刘宋占据的南方,还有一道天堑,那就是长江。很多游牧民族已经拥有了中原,他们再向南下,灭掉其他政权,长江都是他们的阻碍。

(三)、各有优势,而又各有劣势

如若两个政权,要想形成对峙的局面,那么双方必定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有水平相当,才能够做到谁也无法征服谁。若是有一方,毫无优势,那么他们肯定会很快的被敌人给攻灭。

1. 纵有凌云志,止步扬子江

拓跋焘曾率军追击柔然近千里,但是到了长江岸前,他也只能"望江兴叹"。元嘉北伐,他打的刘宋军队无处遁逃,可追赶至长江,拓跋焘就止步不前。因为他的骑兵,都是些旱鸭子,根本无法渡江。而短时间内,又不能训练出可以和刘宋对战的水师。

刘宋的基本盘就在江南水乡,其水军的能力自不必多言。那是它的王牌,是它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最强之盾。拓跋焘也知道,要打过长江须得付出很大代价。想当年曹魏军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曹孟德横槊赋诗,酾酒临江,几十万大军愣是没打过孙刘联军。

还有前秦的天王苻坚,没有听从王猛临终前的建议:"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非要贸然攻打东晋,结果输的一败涂地,这些都是拓跋焘的前车之鉴。

此外,他知道"贱夷狄,而贵中华"的传统,即使打过了长江,必然会兴起很多的起义。到时候,自己根本处理不来。

除非北魏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否则他不敢轻易跨过这道天然屏障。但是两国的实力,基本处于相持的状态,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拓跋焘不敢轻易过江。

2.军中多步兵,何敌横刀立马

古代文明程度略低的游牧民族,之所以可以屡次打败高阶的农耕民族,就是因为他们手中有大量的精锐骑兵。北魏的那些士兵,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若其不通习骑射之术,就没有食物可吃。

因此,这些士兵们不用经过很系统的训练,就是优良的骑兵。他们到了战场上自是要比南国的士兵更勇武。

而刘宋军中大都是步兵,骑兵少之又少。宋文帝推行了元嘉之治,那时候刘宋国力确实比北魏高出一截,但到了华北平原却发现自己的步兵,在骑兵面前就像是"活靶子"一样,任人砍杀。因此,北魏的经济劣势,又在军事上找补了回来。

而他们又碍于长江而不能过,只得饮马长江,不得入刘宋之国土。因此,双方长久以来,都是处于相持不下的状态。

当年拓跋嗣趁着刘裕病危,夺取了几个城池,也不敢再继续南下;而刘义隆趁着拓跋焘和柔然作战,趁虚而入,也没有吃到什么好果子。这双方,谁都不具备压倒性优势。当然,刘宋的失败,和当权者的指挥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

结语:

双方都想赶紧将对方吞并,而后建立成大一统国家。但是彼此的局限性,都太过明显。他们都只在乎攻城略地,看的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从未想过直接颠覆其政权,让金字塔从上往下瓦解。

其实,还是王猛看的比较透彻一些。早年间还有东晋的时候,他就和苻坚说过,不能急着对南方下手,要等到他们出现无道主而又民不聊生,内患迭起之际,再一鼓作气过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卧... “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这是古人对刘备的忠告,但即便刘备得到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的...
原创 年... 班超,东汉时期的英雄人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历史贡献,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名将之一。他的生平充...
原创 官... 前言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最为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曹操凭借少数兵力打败了袁绍,重创了袁氏集团,牢牢巩...
原创 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到宦官干政,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明朝,比如魏忠贤、王振、刘瑾等人。然而,若与...
原创 同... 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防守方和进攻方的力量对比不同,最终结果也自然不同。 西汉时期,梁王刘武是汉景帝...
原创 东... 在东汉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并不是东汉末年,而是公元106年到公元121年这段时间。与东汉末年的动荡不...
原创 为... 在我阅读魏晋南北朝历史,特别是十六国时期的混乱时,常常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痛惜。历史书中,短短的一段文...
原创 玄... 李世民与李渊的父子之争 大唐盛世的巅峰,正是在“贞观之治”期间实现的,而这一切的缔造者便是李世民。说...
原创 韩... 前言 在西汉历史中,韩信的死因是一段引人唏嘘的往事。作为汉初的英雄将领,他因聪明才智和勇猛善战受到广...
原创 诸... 前言 在《三国演义》的历史舞台上,诸葛亮的北伐是其中最为震撼人心的篇章之一。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策略的...
原创 赵... 赵云与马超:谁的武力更强? 赵云和马超,都是刘备麾下的顶尖猛将,拥有惊人的战斗力,深受人们的敬仰。那...
原创 难... 刘备在打赢汉中之战后,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来守卫汉中,对抗曹魏。于是,关于谁来担任汉中太守的问题,讨论纷...
原创 再... 这篇文章讨论了蜀汉时期诸葛亮和张飞的爵位问题,重点强调了“乡侯”与“县侯”的区别,并试图澄清相关误解...
原创 古... 对于古代沙丘感兴趣的朋友们,今天我将带来一篇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沙丘,这个名字在古代历史中并非只...
原创 曹... 荀彧的故事:曹操背后的智囊 提起三国时期的谋士,我们常常会想到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原创 刘... 刘备是一位以仁德著称的君主,擅长用人,而他的成功离不开众多谋士的辅佐。其中,法正因其非凡的智谋和忠诚...
原创 关... 说起“武圣”,大家脑海中立刻浮现的就是关羽,那个长髯飘飘的英雄形象。除了“过五关斩六将”和“千里走单...
原创 秦... 秦国历史中的几位关键人物与事件 1. 秦昭襄王的晚年 在战国长平之战后,范雎因为推荐了郑安平和王稽,...
原创 他... 在隋朝的历史上,有一位命运坎坷的武将,他不仅是隋文帝杨坚的心腹,还多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却最终未能...
原创 西... 周朝的辉煌与衰落:春秋战国的历史探秘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统治了近800年的古老朝代,虽然其历史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