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如日月 恍若流星:短暂又辉煌的隋朝
迪丽瓦拉
2024-11-16 20:43:43
0

原标题:光如日月 恍若流星:短暂又辉煌的隋朝

《北京晚报》2024年4月29日第20版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三字经》本段讲述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

结束分裂 一统山河

“一土宇”指统一疆土。隋朝是如何统一中国的呢?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周静帝年幼,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后,北方的突厥意图攻隋。583年隋文帝出兵反击突厥,并用离间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突厥两部,平定了突厥。

当时南方的陈朝政治腐朽,府库空虚,统治者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方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之后,隋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巅峰时人口超过五千万,疆域近五百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的70%多,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文帝像

开通大运河 沟通南北方

隋统一后,国都长安位于北方,而当时经济最为富庶的却是江南地区。为加强南北交通,方便物资运输,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陆续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流淌千年,沟通南北,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形象地说明了大运河的功绩。

大运河经历代维护、兴修、改造和利用,至元朝裁弯取直后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最终因战争、黄河改道以及轮船海运与铁路运输的兴起等原因而废止。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治理,部分运河河道发挥起重要的灌溉、防洪功能。2002年,京杭大运河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长江下游的水通过它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河北、天津等地。

在时间的长河中,大运河还沉淀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全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运河三老”等仁人志士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含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申遗成功

开创科举取士

我国古代的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实行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夏、商、周时期实行世袭制。商鞅变法后,秦国开始实行军功爵制。两汉时期以察举制和征辟制来选拔官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吏选拔注重门第出身,而不注重才能,官吏的选拔权被门阀士族所垄断。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这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避免了士族对政治的垄断,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中下层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沿用约1300年,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并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隋二世而亡的原因

隋朝与秦朝有太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样的雄才大略,气吞山河;一样的结束分裂,统一中国;一样的改革制度,影响深远;一样的好大喜功,耗费民力;一样的仅传二世,短祚而亡。

当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扫平天下,结束乱世,统一中国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当强大的王朝仅传二世便即凋零,又是何等的让人心痛!其中的缘由则更惹人深思。

思考当时的社会情况,大乱之后统一的王朝,都面临着旧秩序的破碎、新秩序的重建、内外不稳定因素的解决等问题,其治理难度之大远超其他时代。正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王小甫教授所说:“在久乱承平之后,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文化的融合与整合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渐进地实行。”这就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需要统治者在稳定全局的基础上,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民生得以发展,在发展中解决各类问题。

秦始皇没有这样做,所以在他死后,失去了他强有力的威压,转眼间强大的秦朝就分崩离析了。

隋文帝或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即位之初就像西汉初期的文景二帝那样厉行节俭,采取各项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然而,隋文帝的继位者隋炀帝却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隋炀帝继位后,每年都要征发数百万的人力,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和驰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他多次乘龙舟下江南,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他三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得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引起社会的动荡,出现了《旧唐书·李密传》中描述的“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的状况。

最终,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短暂又辉煌的隋朝就此落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看完《三国演义》之后,很多人对诸葛亮临终时为何坚持要除掉魏延感到疑惑。魏延如此出色,为何诸葛亮不愿意...
首次集中出现 西安发现25座战... 张家坡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张家坡村东,东距浐河约1.2千米,西距韩森寨战国秦陵约2....
原创 福... 历史就像一层迷雾,笼罩着许多无法解开的谜团,一直在挑战着我们对过去的认知。我们通常通过史书来获取历史...
原创 2... 时至今日,任何关于苏联的讨论,几乎都能揭示出参与讨论者的年龄。毕竟,苏联的解体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
原创 西... 1949年底,人民解放军向川南地区推进。当部队接近川、云、贵三省交界时,几名衣衫褴褛的农民忽然出现在...
原创 魏... 魏武侯为何亲手拆散三晋联盟? 如果说魏武侯的一生中,夺取楚国的大梁是他攻战事业的巅峰,那么与赵国的交...
原创 清... 1922年,在东京郊外的一座老洋房里,38个身穿洋装的年轻人整齐地排成两排,低着头,听着管家读父亲写...
分合之间:历史周期里的大势与人... 分合之间:历史周期里的大势与人心密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写下...
原创 郑...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在位时虽然让国家享有了万国来朝的美誉,但实际上,这...
原创 说... 我们知道,在《说唐》中提到“隋唐十八条好汉”,在《兴唐传》里有“隋唐十六杰”,而在评书《隋唐演义》中...
【三国冰河时代】平民 怎么拿核... 核心结论:武将获取需结合自身氪度选对渠道,零氪 / 微氪靠免费 + 精准囤货,中氪重氪聚焦高性价比渠...
原创 封... 《封神演义》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其中九尾狐妲己作为重要人物之一,在商朝灭亡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
原创 此... 中国古代刑法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酷刑不仅残忍,而且让人无法想象。像凌迟、五马分尸、炮烙等刑罚,因其血...
原创 多... 在大清朝,长期以来一直忌讳提到“辅政大臣”这个词。这是因为在清朝建国初期,有一位名叫多尔衮的人,他以...
原创 古...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朝廷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机制。它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并且贯穿了中国...
原创 古...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不断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变化。这不仅仅适用于历史...
原创 赵... 公元191年的幽州大地,寒风刺骨,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年轻的赵云站在公孙瓒的军营中,目光坚定且澄...
原创 蒋... 在民国初期,刺杀事件相当频繁,许多当时的重要人物在这一过程中丧命。例如,光复会的元老陶成章、国民党的...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外有列强入侵,内有人民贫困的困境。这一时期对清朝来说非常痛苦,外部...
原创 关... 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陆续进入四川,只有关羽独自留守在荆州,负责守卫大本营。但即便如此,关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