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总像个疑心重重的邻居,总觉得别人要抢它家地盘,非得先下手把人拉进自己圈子不可?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事儿,从苏联在冷战初期的那些“出格”举动说起。别看它表面上喊着和平,骨子里却老是想着怎么把周边的国家变成自家后院。这不光是历史上的旧账,还跟它自己的心结脱不开关系——想想吧,一个国家刚出生就被人围追堵截,能不紧张吗?
苏联的这股扩张劲头儿,从哪儿来的呢?它继承了沙俄那套爱占地盘的坏习惯,可没因为革命变社会主义就改邪归正。这套基因还变异了,变得更猛烈。苏联的缔造者们老是担心,如果不把革命输出到别国去,他们的政权就稳不住。就像个总觉得自己被孤立的家伙,怕别人从邻国下手来报复,于是就先动手拉拢“小弟”或建缓冲区。拿芬兰来说吧,二战一结束,苏联可没打算善罢甘休。1947年《巴黎和约》签了,苏联逼芬兰割让更多土地,还在1948年逼着签了《芬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意思就是,芬兰得老老实实中立,不能让北约那帮人靠得太近。苏联这么干,无非是想在西北边上多一道屏障,免得列宁格勒(就是今圣彼得堡)成靶子。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太霸道了点——芬兰人本来就挨过“冬季战争”的打,战后还得继续当苏联的“人质”,这事儿搁谁身上都窝火。
转眼说到欧洲另一头,土耳其那边的海峡危机。1946年,苏联眼馋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这俩地方是黑海通地中海的咽喉。要是控制住了,苏联的海军就能随便进出,威胁英国的印度和中东油田。苏联直接给土耳其发照会,要求改《蒙特勒公约》,甚至想在海峡建联合军事基地。土耳其哪敢答应?在美国撑腰下,他们硬扛住了,美国还派军舰到地中海示威。结果呢,苏联灰头土脸地退让了。这段儿让我想起了歇后语“螃蟹横行——横着走”,苏联总觉得海峡是自家后门,非得插手不可,可这招儿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逼得土耳其更紧抱西方大腿。
再看亚洲,中国东北那块儿,苏联的算盘打得更精。1945年,二战末尾,苏联打败日本关东军后,短暂控制了东北地区。跟中国签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要求保留旅顺港和大连的特殊地位,还想通过支持共产党势力影响中国内战。1946年5月,苏联在国际压力下撤军了,但这事儿暴露了苏联的野心——它想在亚洲多块地儿建安全带。搁我看,这不光是战略需求,也有点儿机会主义。苏联觉得东北是块“肥肉”,能帮它牵制美国,可最终呢,撤军后中国内战复杂化了,苏联也没捞到多少实惠。
可这还没完,伊朗危机才是苏联扩张的经典“失败教材”。先从背景说起,伊朗本是英俄两国的势力范围,二战后苏联又来搅局。苏联觉得伊朗北部是自家后院,担心德国或别人从那儿威胁它的高加索油田。1941年,英苏联手占领伊朗,苏联借机扶持当地分离势力。快进到1945年,德国日本都投降了,苏联该撤军了,可它就是赖着不走,还在伊朗北部鼓捣阿塞拜疆自治。伊朗国王礼萨·汗以前想平衡外交,拉美国和德国进来对抗英苏,可全失败了。德国势力一进伊朗,英苏就火了,联合占领后,礼萨·汗被迫退位。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上台,伊朗政府可没闲着,向联合国告状。苏联一开始嘴硬,说自己没干涉内政,可证据摆那儿,它只能让步。1946年5月,苏联撤军了,伊朗以石油租让权换和平,但议会后来否了协议,苏联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还不算,苏联在希腊的间接干预也够热闹。1946到1949年,希腊内战打得火热,苏联没直接出兵,但通过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给希腊共产党送武器和训练。苏联的想法是,拉希腊进阵营,就能在地中海多一道屏障。可美国不干了,杜鲁门主义一出,美援源源不断,希腊共产党败了。苏联这招儿聪明是聪明,可风险大,间接干预容易被对手反制。
中亚的阿富汗也没少遭罪。1940年代后期,苏联对阿富汗边境施压,支持普什图族和巴洛奇族分离势力,想削弱阿富汗中央政府。苏联搞军事演习、经济援助,试图把阿富汗拉进自己势力范围。可阿富汗靠英美支持,中立到底,苏联的渗透像泥牛入海。搁我这儿看,苏联的这些举动都源于一种“被迫害妄想”——它总觉得自己被围堵,就想先下手,可这往往适得其反,让更多国家站到对立面。
我得说说专家的看法。历史研究显示,根据冷战初期档案,苏联的扩张政策导致了全球紧张局势加剧。比方说,一项由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1945 - 1950年间,苏联与邻国的冲突事件增加了30%,直接促成了北约的成立。另一个数据来自联合国报告,那时候有多个国家向安理会投诉苏联干涉,占了当时国际纠纷的40%。这些事实说明,苏联的举动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冷战格局的催化剂。从中立角度,我觉得苏联的担心有道理——它确实面临外部威胁,但方式太极端了,搞得大家都防着它。
苏联的扩张野心在冷战初期虽有嚣张,却屡屡碰壁,教训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