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事物常常充满了相对性。就像同样是矮个子,其中一个可能比另一个高出一厘米,那么这个高出一点的人,依然可以被看作是“高个”。再比如,地球在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放在太阳系中,它已经很渺小,而放到广袤无垠的银河系中,地球几乎就无足轻重。再比如,有些人生活在名人的身边,他们的光芒永远被掩盖,自己渐渐变成了“名人的谁谁谁”,或许是家人、朋友、子女,甚至是随扈,也许他们本身的名字就被淹没了。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人,他的才华一直被误解了上千年。这个人,就是唐朝的皇帝李治。你或许会想,李治究竟有多强?只要看看外界对他的评价,你就能大致了解。
提到李治,不得不说,他其实有些“冤枉”。他的父亲李世民开创了辉煌的贞观之治,母亲武则天更是历史上少见的女皇帝。与他们相比,李治常常被看作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许多人将武则天的登基归咎于李治,说他没有能力,因此给了武则天可乘之机。人们甚至认为,如果换成别的帝王,武则天肯定不可能登上皇位。
然而,这种观点对李治来说是不公平的。虽然他没有父亲李世民的英武,也没有母亲武则天的果敢,但李治的才干却并不逊色,否则他也不可能在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成功登基为帝。李治的优势在于他极擅长“扮猪吃老虎”。换句话说,他常常故意表现得柔弱,给人一种可以轻易欺负的印象,但实际上,他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果断与决策能力,令人钦佩。
李治的成功,其实离不开他从不争权夺利的个性。他之所以能够在李世民众多的子嗣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因为他不争不抢,另一方面则因为他看透了权力的游戏。在李世民的皇子中,李承乾和李泰一直在争夺继位权。李治始终不偏不倚,静观其变。这种做法,让他在父亲和朝廷眼中逐渐赢得了信任与好感。
而李治的智慧体现在他如何处理继位的时机。当李世民感到两个儿子争权给自己带来了困扰时,他自然开始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李治在这时表现得十分稳重,从不添乱,反而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了父亲的赏识。最终,李承乾与李泰因为过于激烈的争斗,不仅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也断送了自己的皇位梦想。李治因此顺利登基。
然而,李治上位后,并没有继续以“温文尔雅”的形象示人。他有着自己的主见和坚持,尤其体现在他对武则天的选择上。李治将武则天从寺庙中带出,立她为宠妃。这个决定不仅是因为他爱武则天,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武则天打破传统的门阀制度。李治意识到,唐朝若要长治久安,必须要解决门阀世家的问题,给寒门子弟一个上升的机会,这样才能保持国家的活力与竞争力。李治显然具备超凡的政治眼光。
那为什么武则天后来能够登上帝位呢?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远不止夫妻那么简单。两人其实是志同道合的政治合伙人。武则天不仅能够理解李治的政治理念,也在实际操作中帮助李治分担了很多政务。李治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够放手让武则天参与朝政,尤其是在当时外敌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李治依然能够安然出征,亲自领导军队,打击突厥,甚至将疆土扩展到中亚。这一系列的成功让李治在国际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西方历史文献中,李治的形象高大勇猛,被认为是一个卓越的军事指挥官。
除此之外,李治还征讨高句丽、打击百济,使唐朝的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但李治并非无懈可击,他也有自己的脆弱之处。由于家族遗传的病症,李治后期饱受头痛困扰,渐渐无法有效地处理政务,这为武则天参与政务提供了机会。
从今天的角度看,李治的功绩往往被他父亲李世民和妻子武则天的光辉掩盖。但从外界的评价来看,李治无疑是一位极具才干的帝王。他不仅稳固了唐朝的统治,也为寒门出将入相提供了机会,还打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使得武则天能够在历史舞台上展示才华。李治的历史智慧,直到今天依然令人称道。只是,许多人只看到了表面,误解了他的一生,未能读懂背后的深意,令人不禁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