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今天,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
迪丽瓦拉
2025-10-02 17:03:31
0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代表日本政府签署投降书。

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政府全权代表和大本营全权代表分别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美国、英国、苏联、法国和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全权代表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接受日本投降,投降书即刻宣告生效。

中日两国本来是千年睦邻,但是到近代战争不断,就是旧体系崩溃、新崛起的力量要用暴力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在炮舰时代,旧有的均势被打破,往往是通过暴力来重新定格局的。

日本人听到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后下跪

整个抗战,壮烈而揪心,每场战役都看到大批的中国军人倒下,其根本原因是当年中国的国力军力与日本相差太远。

《LIFE》杂志记者拍摄的中国抗战军人照片

无数前赴后继

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才是真正的中华精英

为了这片土地,他们献出了生命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四年的抗战史,山河动荡,碧血千秋。今天,仅有一句“勿忘国耻”远远不够,我们亟需从更加宽广的时空背景下,反思这段历史。

01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中国第29军奋起抗战。

史海钩沉:

日本在北京周边驻兵,是基于1901年的《辛丑条约》,初衷是防范义和团再起,保护侨民和外交人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小股官兵在卢沟桥旁演习,其间遭遇冷枪,集合点名后发现有一名士兵失踪,遂敲打城门要求入城搜查 “失踪” 士兵,并要求对冷枪一事给予说法。

国军请示上级后拒绝开门。日军也请示上级。凌晨时分日本声称再次遭到枪击,日军决定开战。双方打打、谈谈、停停,7月11日,日本首相作出增兵华北的决定。

日方史料认为,庚子拳乱是前车之鉴,此时华北日军兵力处在弱势,应增兵以防万一,否则日侨随时可能被屠杀。后世相当多日本学人认为,内阁这次增兵决定是鲁莽、愚蠢、灾难性的。

02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

凡尔登是绞肉机 ,罗店却是血肉磨坊

淞沪战败,继而南京沦陷,国民党高层多数主和,蒋介石力排众议,“决不投降”

抗日战争第一场大型会战,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号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中国政府调集70余万国民革命军,蒋介石亲自指挥,与日军血战三月,终以敌强我弱等原因,形成溃败,日军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标志中日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同时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计划。

史海钩沉:

淞沪会战的主动方并非日军,而是国民党部队。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最高国防会议上作出决策:要借鉴1932年经验,主动攻击上海租界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希望借此吸引英美等国注意,能够出面调停借以结束中日战争。

另有一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引导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

03

南京保卫战 /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老天下了一场血雨!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攻占南京。两日后,首都南京沦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悲剧性的重大事件。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杀,遇难人数超30万。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是日军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史海钩沉:

12月18日的草鞋峡集体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很具典型性:

一是屠杀人数之多令人胆寒(57418人);二是并非单纯屠杀,而是在屠杀前对屠杀对象进行迫害,丧尽天良地令让这些待死的中国人冻饿几天几夜(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不给水喝,老人小孩相继饥渴而死,妇女全被轮奸);最后,在尸体上浇上煤油,焚尸灭迹。

日军又强迫附近百姓来处理现场,将尸首抛至江中,然后将这些中国人杀害。

04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1日)

百万精兵,血战江城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武汉并控制了中国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但就战略而言,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但是,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

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史海钩沉:

武汉会战后期,确认无法守住,政府决定紧急疏散100万吨的物资和150万人。当时距长江枯水期只有40天,上上下下都慌了神。这时有一人站了出来——卢作孚,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

但问题是民生公司也没有多少船。卢作孚掏私人腰包征用大量民船,雇佣三千多人,把一切能调动的手段都调动出来,居然把150万人和100万吨的军事物资运完。

日本人打到武汉时,一座空城,这一次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卢作孚为这次撤退付出400万银元。

05

松山战役

(1944年6月4日)

焦土抗战,尸积如山

滇缅会战中的关键。滇缅会战是中美英同盟国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在同一地区首次协同作战。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约瑟夫·史迪威:“(滇缅会战是)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战。”

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进攻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至9月7日结束,共95天。敌我伤亡比1:6.2,战死人数超过负伤人数。牺牲的国军最小的只有9岁,十几岁的孩子很多。

“为了救国,中国的母亲把家里的最后一个孩子送上了战场”(作家萨苏)。本次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史海钩沉:

荣2团第3营官兵,去时600多人,胜利时只剩18人:一个排长,一个班长,16个士兵。其余人包括营长、连长全部牺牲。参谋向副军长李弥说我们胜利了,李弥如同一个木头人,坐在一块石头上一动也不动,眼泪一颗颗落下来。

荣3团团部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每人发法币5000元,若拿下主峰再发5000。敢死队员都把钱背在背上,流着泪,场面极为悲壮。

当敢死队冲上子高地后,由美军联络官温夏克少校和副团长崔继圣率领的美国兵重机枪掩护队也冲上子高地,他们惊呆了:

四周密密麻麻堆放着双方官兵的尸体,有的互相扭打成一团,你抱着我的头,我卡着你的脖子,有的还在蠕动呻吟,被污血浸透的土壤发出腥臭和硝烟味。

06

开罗宣言

(1943年12月1日)

胜利的指向,正义的基石

1943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初露之时,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小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

12月1日,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

史海钩沉

11月23日晚,蒋介石与罗斯福单独会谈。罗斯福说:“琉球系日本当年用不正当手段抢夺的,可以交给贵国管理。”蒋介石不知如何回答,老半天才说:“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11月25日两人再次会谈,罗斯福说:“琉球群岛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蒋介石十分犹豫,最后答复道:“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由于蒋介石的坚持,《开罗宣言》写到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时,未提琉球群岛。

07

日本天皇颁诏书日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抗战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当天,蒋介石对全国军民和世界人士发表广播演说。他激动地说:“我们的正义必然战胜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它最后的证明……”为庆祝抗战胜利,全国即日起放假3日。民众狂欢,噩梦结束了!

史海钩沉:

日本政府拒绝《波茨坦公告》,先后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综上,从时间线上看,抗日战争是一场惨胜,更是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的延续和突变,是中国现代化的一次惨痛的成人礼。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可以说是抗战又一次塑造了现代中国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图文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名... 《三国名将周瑜之死的历史疑云》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热血呐喊,穿越时空!广西抗战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风雨洗不去烽火烙印,八桂大地的石崖、墙壁...
原创 军... 十六国时代的军事奇才:谁能与李世民一较高下? 在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堪称军事天才辈出的时代。若仅...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恢弘的历史画卷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赢得了无数读...
原创 假...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各路豪杰纷纷崭露头角。在这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曹操凭借过人的胆识与谋略,逐步建...
山河见证| 硫磺岛血战遗痕仍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太平洋的绞肉机”的硫磺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为血腥、同时战略意义非常重...
原创 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一句千古传诵的诗句,道尽了杨贵妃绝世的容颜。作为中国古代...
原创 明... 大明王朝覆灭背后的隐形杀手:华北鼠疫的致命影响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大明王朝的覆灭主要归咎于朝廷的...
原创 历... 《明朝那些事儿》对张居正的评价颇为犀利,认为他在道德层面并非完美无瑕。然而,陈泽敏却持有不同见解,他...
【教育改造】铭记历史烽火 点亮... 西川监狱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教育活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原创 原... 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与蜀汉兴衰的另一种可能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规划中,刘备集团若要进取中原,...
原创 藐... 众所周知,张飞在三国时代以勇猛著称,他的武艺可谓独步天下。就算是有“人中吕布”之称的吕布在世时,也未...
原创 史... 改写后的文章(历史类) 第一段:古代文明的兴衰 人类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辉煌的古代文明,它们在不同...
大明宣德年制斗彩龙凤纹荷叶罐:... 大明宣德年制斗彩龙凤纹荷叶罐:宫廷艺术的璀璨明珠 在琳琅满目的中国古代瓷器中,大明宣德年制斗彩龙凤纹...
原创 叶... 苏联,这个曾经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庞然大物,一度与美国并肩争霸,成为冷战格局中不可或缺的力...
曹操手下第一猛将并非虎贲双雄,... 说起曹操帐下最为凶猛的武将,很多人第一反应往往是典韦和许褚。这两人常年贴身护卫曹操,可谓是曹魏的“虎...
原创 有... 中亚草原上的朝鲜乡音:一个漂泊族群的百年融合史 在广袤无垠的中亚草原上,当一阵熟悉的朝鲜民谣随风飘...
原创 唐... 公元845年,一场震惊朝野的宗教改革在唐王朝爆发。年仅33岁的唐武宗李炎在位第六年时,以雷霆手段在全...
抗战时期的香港“八办”主任廖承... 来源:《炎黄春秋》杜俊华陈阳阳/文 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的推荐下,廖承志接受中共中央的派遣,前往香...
原创 唐... 根据《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典籍的记载,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唐太宗亲自前往监狱巡视。当时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