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蒸蛮头、虾生、老鼠仔、象鼻,唐朝人的餐桌上都有哪些奇葩美食?
迪丽瓦拉
2025-10-02 17:04:26
0

杜甫有一首诗叫做《槐叶冷淘》,诗中提到: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这所谓的“槐叶冷淘”,其实就是唐代版的创意凉面——只不过唐人对待吃的态度,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讲究、更风雅。

他们要选盛夏时高槐树顶最鲜嫩的叶子,热水轻焯,细细研磨,滤出清汁,再用这带着植物清香的碧绿汁液与当年新麦磨成的面粉揉合成面条。出锅之后,浇醋点酱,码上细碎的小菜,整盘凉面色泽鲜亮、清新诱人,说是“碧鲜俱照箸”,一点儿也不夸张。

但你若以为唐朝人的餐桌只有这般雅致风物,那就错了。

1,唐朝人都吃些什么?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更是一条"美食之路"。当波斯香料遇见中原食材,当西域面食遇上东方烹饪技艺,唐朝人的餐桌,俨然成了一场贯穿东西的舌尖盛宴。

唐朝人的主食相当丰盛,粟、黍、稻、稷、麦……这些我们现代人所熟悉的粮食,在长安城的市井街巷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

尤其小麦,自两汉以来因石磨改良,从“粒食”转向“面食”,在唐代迎来它的高光时刻。“饼”在此时并非单指某一种食品,而是所有面食的统称。蒸饼、煎饼、胡饼、蛮头、汤饼……可谓“世重饼啖”,无饼不欢。

现代我们去陕西玩,会发现当地面食文化很繁华,其实这种习俗那个时代便已经有了。

炎热夏日,没有空调的唐人自有消暑妙招。

取水晶饭、龙晴粉、龙脑末、牛酪浆,调配好之后,放入金提缸中,再把缸垂到冰池里放凉,一碗清凉爽口的清风饭就做好了。

民间则偏爱“蔗浆菰米饭”——浇上甘蔗汁的菰米甜香软糯,连王维也写诗盛赞:"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

【菰米】

2,唐朝面食文化

“饼”这个字,在唐朝及之前的朝代,包含的范围很广,所有水和面粉合在一起做成的食物,在当时都可以称为面条。

若你穿越到长安街头想吃碗面条,可不能直接说“来碗面”,而得娴熟地点一份“汤饼”或“水引”。若是想尝尝带馅的,那就得叫“蒸饼”或“馄饨”。我们今天严格区分的馄饨、饺子、抄手之类,在唐代多半被归入“汤饼”一类,或者笼统称作“浑沌饼”。

唐人对面条的形态已有相当细致的区分。北魏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两种面条:一种叫“水引”,细长如筷子,长约一尺,可视为早期的拉面;另一种叫“馎饨”,粗如手指、长约二寸,更像我们现在的面片疙瘩汤的雏形。这些面食不仅在民间流行,也登得上贵族宴席。

而当时被称为蒸“蛮头”的,其实更像今天的包子,通常裹着肉馅,是蒸制面点中的主流。

据明人郎瑛的《七修类稿》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另一款极具人气的包馅面食,则是馄饨。唐代甚至还出现了高端定制款——韦巨源《食谱》中所记录的“二十四气馄饨”,以二十四种不同馅料对应二十四节气,可谓唐代饮食文化与节气哲学的完美结合,也反映出当时面点制作的精湛工艺。

长安城中甚至有专营馄饨的名店。据《酉阳杂俎》记载,萧家馄饨尤为出名,其汤清到“可以瀹茗”——滤去浮油后竟能用来煮茶,可见其清鲜不腻,风味极高。

3,岭南,饮食文化分界线

但你要是以为唐朝人吃饭都这么“小清新”,那就错了。一旦走出中原,翻过南岭,画风突变——岭南地区的饮食,生猛鲜活、大胆泼辣,跟长安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岭南人吃海鲜,讲究“活”和“生”。

“生油水母”要用草木灰反复搓洗,直到透明如紫玉,再切条用椒桂炸得酥脆,蘸着五辣肉醋食用——主打一手"脆爽鲜香"的吃法。

还有有一道叫“虾生”的菜,是把活虾泼上浓酱醋,盖上热盖子,虾在碗里乱蹦,有的还能跳出碗外!食客趁活吃下,爽脆鲜甜——是不是很像现在的生腌?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对食材的大胆开拓。

唐代段公路所著的岭南风土录《北户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广之属城,循州雷州,皆产黑象牙,小而红,堪为笏裁亦不下舶上来者。土人捕之,争食其鼻,云肥脆,偏堪为炙,滋味小类猪之含消。亦不知一割牛心、猩猩唇之美也。”

这段话讲的是广州下属的循州、雷州两地产一种黑象,当地人喜欢吃烤黑象鼻子,说又肥又脆,味道接近烤乳猪

而唐代张鷟朝野佥载》中提到的“蜜唧”,则更显猎奇:“岭南撩好蜜唧,鼠子未开眼,未生毛,赤蠕者,饲之以蜜,饤之叠上,嗫嗫而行。以箸挟取啖之,唧唧能作声,故曰‘蜜卿’。”

这道菜,甚至是某些部落待客的最高礼遇。

从长安城的精致"槐叶冷淘"到岭南的生猛"虾生",从北方的"胡麻饼"到南方的"象鼻炙",唐朝人的餐桌跨越了地域、突破了想象,这些看似"奇葩"的美食背后,是唐朝人开放包容的饮食观念和对味觉体验的大胆探索。

在那个没有"美食博主"、没有"网红打卡"的年代,唐朝人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饮食文化。这种对美食的热爱与创新精神,或许正是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密码所在。

这个灿烂的时代,不仅在诗歌与壁画中留下风华绝代的身影,更在每一个普通人的碗碟之间,写下了开放、包容、敢于尝试的时代精神——哪怕一碗面、一碟生虾、一口包子,都是大唐滋味的真实回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满清贵族、八旗子弟,这些词汇在很多古装影视作品中都频频出现,观众对其大体已有所了解。清朝建立之初,统...
原创 同... 王朝更替,天时、地利与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其中“人和”常常是最关键的因素。纵观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业,...
原创 从... 在《隋唐演义》系列故事中,最初活跃的主要人物多是出自瓦岗寨的英雄,如秦琼、罗成、程咬金、徐茂公等。随...
原创 此...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硝烟不仅在欧...
原创 为... 今天我们和朋友们一起聊聊三国时期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提到刘备、孙权、曹操,很多喜欢三国的朋友都会毫不...
古代的奇葩刑罚,把犯人全身的毛... 髡刑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羞辱性的刑罚。它在身体上并不会带来痛苦,但在心理上却犹如凌迟一般,让人...
刘备执意发起夷陵之战,诸葛亮明...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确实是三国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标志曹操统一北方的奠基,赤壁之...
原创 1... 今天的故事聚焦在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一生,请大家先放下心中的民族情绪,跟随我缓缓讲述她的命运与遭遇。画...
原创 清... 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古代,读书或习武的终极目標往往是走进官场,为朝廷效力。为此,多少...
历史上的李卫:靠捐官入仕的富家... 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与《李卫当官》中,李卫的传奇色彩几乎可以说是“开挂式”的,他的机智、灵活以及对雍...
原创 袁... 建安初年的寿春城(今安徽寿县),袁术端详着案头的地图,手指划过南阳、汝南、九江等郡,嘴角浮起一丝笑意...
原创 让... 在欧洲的历史舞台上,有一位女性不仅能与中国的武则天相提并论,甚至被尊称为“大帝”。在俄罗斯数百年的帝...
明朝为啥是有风骨的王朝,看完这... 明朝不仅是中华历史上最具骨气的一个王朝,同时也是一个让后世心生敬畏的王朝。如果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
原创 幸... 建文帝削藩的故事,后人常说成一场悲剧。 有人感慨他失败了,导致靖难之役,把皇位拱手让给朱棣。 可真要...
刘备托孤大臣都有谁?都是哪里人...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前,将继承人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与李严,史书因此记载为白帝城托孤。 一、诸...
明朝从何时开始走向灭亡?答案让...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士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大一统王朝,其盛极一时的辉煌与日后的衰落,一直是史...
大秦最后的希望,胸怀挽狂澜于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位秦朝末年最让人唏嘘的名将——章邯的故事。章邯在战争中屡建奇功,却始终笼罩着浓浓的悲...
曹操杀害杨修后,问其父杨彪为啥... 汉末乱世,天下四分五裂,群雄逐鹿,社会动荡不安,百姓如同行走在刀尖之上,稍有不慎便可能丢掉性命。今天...
历史上实际疆域最大四个朝代,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某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句话,逐渐成为官方最常用、最有力的表述...
刘备有四个儿子,为啥选择资质平... 刘备共有四个儿子,其中刘封是义子,年龄也是四人中最大的一位;另外三人则为亲生。刘禅生于甘夫人之手,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