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抗日战争南京保卫战全景大扫描之四:守军困兽犹斗,撤退变溃逃
迪丽瓦拉
2025-10-02 20:01:46
0

复廓阵地由外廓与内廓两部分构成:外廓为明代所筑的外郭土城(年代久远,今仅存遗迹与土垄),内廓则是保存相对完好的明城墙。两道城墙及其间的狭长地带共同形成南京城防的主抗区,守军主力亦集中于此(下图)。战事发展至此,内廓——也就是坚固而高大的明城墙——俨然成为最后一道可倚仗的屏障。一旦明城墙被撕开缺口,南京便岌岌可危。因此,围绕明城墙及其城外附属阵地的争夺,成为南京保卫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幕。最激烈的交锋点主要集中在紫金山老虎洞、光华门—大教场、以及雨花台—中华门一线。

12月8日,日军颁发《攻占南京城要领》,核心意图清晰:其一,在南京守城司令或市政当局尚在城内时,先行劝降,力图“和平入城”;此时各师团各以一个大队(9日改为三个大队)为骨干先期突入,分区清剿。其二,若守军仍负隅顽抗,则动用全部到场炮兵实施强力炮击,遂以步兵一个联队为基干进入城内扫荡,其余主力则在城外集结待机。其三,各部须严格遵守既定分区,防止误伤,违纪者必究。其四,城内双方作战分界以共和门—公园路—中正街—汉中路为界。其五,明确分配各军负责进攻之城门:派遣军负责中山门、太平门、和平门;第10军负责共和门、中华门、水西门。其六,入城后的秩序、警备与仪式(略),并强调主力仍应在城外适地集结。其七,关于攻占与入城的注意事项(略)。

同日,南京守军也完成最终城防部署(上图)。孙元良第72军88师固守雨花台—中华门(①);王敬久第71军87师据守河定桥至孩子里(江南铁路北);桂永清率教导总队扼守紫金山至光华门(②③);新抵的徐源泉第2军团占据杨坊山、乌龙山及其要塞;宋希濂第78军36师控制红山、幕府山(④);邓龙光第83军156师及36师于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机动;俞济时第74军51、58师守牛首山—河定桥线;镇江方向何知重第103师、霍守义第112师急进增援;叶肇第66军至大水关附近集结;宪兵教导第1团扼守水西门、汉中门及上新河河堤(⑤),宪兵第2团、第10团把守城内要点。

至9日拂晓,日军推进至城垣外围关键点:第16师团抵麒麟门、沧波门,第9师团进至光华门外,第114师团达雨花台以南,第6师团抵雨花台以西并占大胜关。当天起,城垣阵地的正面争夺全面爆发。自早7时起,为掩护地面攻城,敌机六七十架高低轮番投弹,巨响与烟尘覆盖城线,数百枚炸弹将砖石震得簌簌坠落。

日军总司令松井石根(上图)以飞机向唐生智投掷《投降劝告书》,限10日午前交城。唐生智(下图)断然不理,反下达《卫参作字第36号令》:一、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末线,各部须与阵地共存亡,不得后撤半步,违者以连坐法从严惩处;二、各军所有船只统一移交运输司令部,严禁私自扣留与渡江逃散,责成宋希濂督同沿江宪警严禁违令,抗者以武力制止。然暗潮已起,部分高级将领私藏小轮与汽艇,留作突变时的“后路”。

紫金山方向:教导总队为守军王牌,装备精良、兵力充沛(3万余人),总队长桂永清、参谋长邱清泉统筹紫金山及以南阵地。第一峰为最高点,第二峰次之,西麓天堡城为第三峰,东麓老虎洞地势险要(下图)。8日,老虎洞战火骤起,日军以炮火开道、步兵冲击紧随。守军第3旅5团罗雨丰营凭借高地与坚固工事,以密集火力截击,迫使敌军退却。9日拂晓,敌自马群方向升起侦察气球,吊篮中炮兵观察员实时校射,燃烧弹、烟幕弹雨点般倾泻,山麓烟火翻卷。罗营顽强支撑,在团主力侧击协同下再度击退来犯。午后,敌乘风势再发燃烧与烟幕,继之猛攻,罗营长壮烈殉国,全营大部伤亡,老虎洞终被突破。

大教场—光华门方向:淳化镇方面,因第51师撤离与第87师接防未稳,日军乘隙追至高桥门,七桥瓮与中和桥来不及炸毁。拂晓,敌步兵约2000、坦克十余辆推进至光华门外与大校场通光营房。城门内仅有教导总队少数官兵,情急之下闩门垒沙袋至半门高,硬挡敌锋。敌以野山炮近距离轰击,门扇被掀,沙包泥袋倾泻如瀑,百余敌乘隙攀入即被尽歼。城门“破而复堵、堵而复破”反复拉锯。王耀武第51师反突击失利。坦克反复冲门,守军调四门小钢炮在街口近距射击,击毁一辆,余数退至射界外暂避。继而第87师后续抵达,直属特务队加入,协同反冲,将大校场之敌击退。入夜,城门再度封堵,惟门洞高处仍留一处难以填实的暗孔,威胁犹存。

10日13时,日军对城垣总攻展开。第6、114师团抡起重锤,猛击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与紫金山第二峰。光华门附近,一支敌敢死队与教导总队工兵排近身白刃,二度突入城内之百余敌终被肃清。长官部以李江第156师驰援通济门,协同抢堵光华门洞。尚有漏入城门洞死角之敌,因火力射不到且天色将暗,第156师以敢死队由城墙上悬吊而下,投以手榴弹与汽油,将伏敌一举清除,并乘势反袭通光营房,将其驱逐。悬吊而出之几十名勇士全部战殁,换来光华门、通济门一线的短暂稳住。此时,城防副司令刘兴亲赴一线坐镇。

雨花台—中华门方向:第88师右翼在强攻下丢失数处前沿支撑点;东面第2军团于孟塘受挫,开始后收。11日,敌鉴于光华门、通济门未果,遂以精锐对雨花台、中华门再施重压。雨花台上空敌机轮番轰炸,掩护第6与第114师团猛扑。朱赤第262旅与高致嵩第264旅分守东西两岗,顽强坚守,二旅长先后殉国,多数官兵血战至尽。至此,明城墙外所有附属阵地相继失守,双方的争夺焦点集中到城墙本身,成败只在呼吸之间。第88师部分被迫入城,敌乘势追击,致中华门一线乱成一团,云梯与闭门来不及完成,约三百余敌先期冲入。城防副司令罗卓英赶赴前线,在门内组织巷战,将入城之敌尽数击毙,再度封堵城门,局面暂缓(下图)。

同日西南线,敌部自大胜关—江心洲迂回,猛袭第74军侧背,企图沿江北上包抄下关、浦口;第74军被迫收向水西门。东线第2军团因银孔山失守与城内隔绝,午后态势不明。夜间,第88师为缩短正面,只得依托城墙在外沿坚守,城垣防务由第156师与第74军分担。原拟组织反突击,然各部伤亡沉重、人困马乏,且第112师、第103师由镇江撤回亦疲惫不堪,只得搁置(下图)。

11日中午,唐生智接顾祝同转达之蒋介石撤退令:当晚可北撤渡江,守军相机突围。唐以部署未定为由未即离城。22时,长官部再接“如情势不支,可相机撤退,以期重整反攻”的电令。遂议于14日夜始撤,12日凌晨召集参谋拟定计划与命令。

12日拂晓起,攻击达最高潮(上图):敌机与重炮密集轰击,各门段城垣砖石横飞,缺口渐显,城里士兵可直视城外敌情。空中三十余机同时抛洒炸弹与传单相互交错,威逼利诱并用。东方正面,第16师团推进仍乏成效,派遣军遂自苏州调第3师团参战,于12日晨加入第9师团左翼。南面,雨花台约10时陷落,第264旅残部因中华门已封不得入,只能沿护城河西移,侧翼裸露,伤亡惨重。敌占雨花台后居高临下,炮火压制中华门。第88师师长孙元良自认难守,擅率残部经市区北走下关求渡,被宋希濂第36师于挹江门阻回,只得折返。午前后,敌炮终在中华门与邻段打开缺口,大量步兵蜂拥而入,第88师残部顶不住开始溃退。民众亦为避难北走,溃兵与难民挤塞街巷,秩序顿失。孙元良换便衣潜至娼馆,后转入安全区隐匿,直至城破杀戮稍歇方伺机出逃(下图影视画面)。

唐生智见势,14时命第36师维持城北及下关秩序;然中华门既破,诸路守军亦在重压下退入城内,整体防御体系松动。唐判断已难支撑至原定14日晚,只得决定提前当夜撤离(下图)。

12日17时,唐召集师以上军官会议,简述战况后询问续守之可能,无人应声。唐遂出示11日晚蒋之“相机撤退”电令,由参谋长周斓发布预制的《撤退命令与突围计划》:一、敌情如众所知;二、当夜卫戍部队整体突击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第七战区正于安吉—柏垫—孙家埠—杨柳铺一线牵制并准备接应;三、各部起程时刻、通过区域与集结地另附表(见下图);四、难以转移之重炮与弹药悉行自毁;五、通讯器材与既设网络彻底破坏;六、突围后避公路并破坏要桥以阻敌;七、官兵自备四日炒米盐;八、第36师担任长官部与直属部队北渡护卫。

须着重一点:命令要求“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并由第七战区接应。经研判其附表所列“突围地境—行军地境—集结地”线路,理论上具备可行性;若军纪稳固、协同得当,多数部队原可完成。然而大势已去,执行者寥寥。尽管困难重重,这仍是当时唯一正确抉择。会后,有的军师长未归部传令,反径赴江边先行脱离;教导总队桂永清与邱清泉虽致电富贵山司令部交代事项,旋即亦渡江离去。

夜幕降临,紫金山火光冲天,雨花台、中华门、通济门一带亦被焰潮吞噬。城内指挥链松断,撤退迅速演变为溃逃。除叶肇第66军、邓龙光第83军依令自太平门、岔路口、仙鹤门、汤山、板桥、马鞍山一线向皖南绕行突围外,其余多不顾军令,蜂拥江岸求渡。岸边舟少,或拆门板为筏,至江心即覆;更有为争船鸣枪相向,自乱阵脚,江岸一带遂至极度混乱。

13日晚,南京失守。敌军入城后,在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对手无寸铁之军民施以大规模屠杀。在其占领南京的六周里,数万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与二十余万平民被害,合计逾三十万人,史称“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以鲜血与废墟为证,成为近代战争史上最沉痛的记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 道台:清代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关键枢纽 在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清朝的道台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官职。这个职位不...
原创 正... 【帝王的荣耀与辛酸:从康熙到成吉思汗的生死迷思】 当我们谈论古代帝王时,金碧辉煌的宫殿、至高无上的权...
朱元璋的一次军事行动,造就了明... 捕鱼儿海之战:蓝玉的巅峰与北元的覆灭 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秋风萧瑟,大明王朝的十五万精锐...
刘封的上庸兵团加入襄樊战役,能... 《——·历史回眸:襄樊战役的转折与抉择·——》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一场决定三国格局的关...
诸葛亮才是真正的野心家蜀汉的衰... 诸葛亮:忠臣典范还是权谋野心家?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卷中,诸葛亮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既...
原创 张... 三国双雄:关羽与张辽的传奇与评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
原创 卧... 公元207年,正值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之际,屯驻于荆州新野的刘备慕名前往拜访隐士司马徽。二人在草庐中促膝...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大分裂时代之一。这个动荡的年代,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开始,到公...
原创 李... 李靖:隋唐之际的传奇名将与军事奇才 李靖是隋末唐初时期最负盛名的军事统帅之一,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
原创 2... 戈尔巴乔夫:苏联解体的关键推手与争议遗产 作为苏联历史上最后一位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19...
原创 朱... 明成祖朱棣能够成功夺取大明江山,宁王朱权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朱棣当初承诺与宁王\"平分天...
原创 小... 改写后的文章 文|历史时刻录 图|来源于网络 〈项羽与楚怀王:权力游戏中的傀儡与枭雄〉 在波...
日本前首相参加九三阅兵!其家族... 即便面临重重阻碍,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仍毅然来到北京,出席 93 大阅兵。这一举动,让人们再次看到日...
原创 霍... 千年战神霍去病:汉武盛世最耀眼的将星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军事史上,霍去病堪称千年难遇的军事奇才,其战...
原创 庞... 《三国演义》中的\"卧龙\"与\"凤雏\":命运迥异的两位奇才 但凡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必然对...
原创 日... 历史是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其间的因果联系往往难以简单厘清。1965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埃尔佩诺维茨提...
原创 三... 三国谋士郭嘉:曹操最器重的旷世奇才 在三国时期,曹魏的主公曹操素以严苛著称,对待身边之人极少给予...
原创 区... 历史长河中的军事较量:赵国与汉朝对匈奴的不同战果探析 当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北方战场上大败匈奴,...
藏品中的抗战记忆:一位农民收藏... 中新网运城9月4日电 题:藏品中的抗战记忆:一位农民收藏家的家国情怀 作者 陆祁国 杨建义 卫世新 ...
汉景帝削藩在几个月内就平了七国...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大汉王朝无疑是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当我们追溯这个伟大王朝的兴盛之路时,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