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心里第一个疑问一定是:这些人究竟是谁?那就按照他们登场的顺序,一一拉出来见见吧。
一、童贯登场
公元1111年,童贯受命出使辽国,途经卢沟桥时,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插曲。一个名叫马植的辽国人偷偷潜入童贯的驻地,自称有妙计可以让宋朝彻底消灭辽国。
马植出身辽国的显赫家族,时任光禄卿(相当于组织部长),但因贪污腐败遭到处分,声名狼藉。原本应自我反省,但他却因受辱而怀恨辽国,妄图借机报复。当看到童贯的到来,他心生歹念,决定投靠宋朝。
童贯将他视为一件能换取厚赏的“奇货”,便将马植改名为“李良嗣”,连同搜集来的辽国书画古玩,一并献给了宋徽宗赵佶。童贯心里清楚,这样的“礼物”定能博得皇帝欢心。
二、宋徽宗赵佶登场
李良嗣见到宋徽宗后,献上离间之计:指出辽国皇帝天祚帝昏庸无能,东北女真部族与辽国有深仇大恨。如果宋朝能派使节从登州蓬莱渡海抵达女真地界,结成同盟,再加上南北夹击,辽国必然灭亡。
宋与辽自“澶渊之盟”以来,百余年和平往来,边贸畅通。许多大臣担心,一旦辽国灭亡,崛起中的金国将直接威胁宋朝。然而宋徽宗想的却不一样:若是我能完成祖先未竟之业,灭掉辽国,那岂不名垂千古?这个机会,简直是老天赐予的伟业。想到这里,他欣喜若狂。
他赐李良嗣“赵”姓,改名赵良嗣,连升数职,并派他亲自联络女真。最终双方达成协议:金军攻辽国北部,宋军进攻燕京,事成后幽云十六州归宋,岁贡转交金国。
宋徽宗再次派童贯领兵北伐,封其为国公。然而宋军却在燕京城下惨败,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尸横数十里。金人看在眼里,心中暗笑:原来宋军虚弱到如此可笑的地步。辽国虽被金灭,宋却仅收回六个荒芜之州,且人口早已迁空。
东京城内却大肆庆祝,皇帝被颂为救世主,童贯更封为广阳郡王。可宋军的软弱,使金国萌生进攻之心。机会很快到来——辽将张觉归降宋朝,徽宗欣然接纳。金人以此为借口发动进攻。徽宗仓皇杀张觉送首级,却无济于事。1125年,金军直逼汴梁,徽宗急忙退位,把烂摊子丢给儿子赵桓。
三、宋钦宗赵桓登场
金将宗翰为和平开出苛刻条件:黄金五百万两、白银五千万两、牛马一万头、绸缎百万匹,外加割地十州。宋钦宗竟一一接受,金军满载而归。为了确保金兵安全北撤,他甚至下令全国百姓不得阻拦,违者以叛逆论处。
讽刺的是,钦宗暗中却干了荒唐事。他给金国大将耶律余写信,劝其造反,又遣使向远在中亚的辽国残部求和,希望联手对抗金国。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封秘密信件居然交给了金国使者萧仲恭转交。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信件被送到金帝手中,宋朝背盟之事昭然若揭。
1126年中秋节后,金军再次南下,直逼东京。宋朝毫无还手之力,终于爆发了震惊古今的“靖康之耻”。北宋就这样在几个昏庸之辈的合力推动下,彻底走向灭亡。
这便是童贯、宋徽宗与宋钦宗接连登场的悲剧链条,一步步将北宋推入深渊。
要不要我把这篇改写的历史故事进一步加工成更通俗、带点故事感的“白话版”,让读者读起来像小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