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风雨洗不去烽火烙印,八桂大地的石崖、墙壁、村角,仍留存着一条条用石灰、墨汁甚至鲜血写就的抗战标语。它们是枪炮声中的呐喊,是绝境里的誓言,更是八桂儿女同仇敌忾的鲜活见证。
综合广播推出特别报道《穿越时空的呐喊》,我们的记者深入广西各地,循着这些镌刻在八桂山水间的历史回响,探寻标语背后的故事,触摸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们一起聆听“还我河山的誓志”。
“标语就在上面,这里比较陡,慢慢来……”在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共和村大凤岩一处陡峭的石壁上方,“歼彼倭寇 还我河山”几个灰白色的大字清晰可见,笔锋浑厚有力。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黎志逸站在峭壁上,向记者讲述起了标语背后的故事:“当时日本侵略者把铺门街烧掉了,信都战工队为了鼓舞信都人民不怕日本鬼子,在石壁上写下了这个标语。”
记者采访黎志逸
1944年8月,日军由广东怀集向西发起袭击,经过铺门,进逼梧州,妄图扼住广西东部咽喉。民族危难之际,当时的信都战工队队员写下标语鼓励民众参与抗日救国。贺州市八步区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退休干部姚兴座说:
“当时也有很多热血青年为抗日救国积极奔走,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日,能出钱的出钱,能出粮的出粮,能出力的出力。”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黎志逸说。
1944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意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随着长沙、衡阳等地先后被日军占领,广西多地也面临危急时刻。9月15日,日军挺进团从怀集出发绕道广东开建县逼近信都、铺门,信都县保安队和群众武装在铺门乡河东榄冲口一带布防开展阻击。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渡过贺江,铺门沦陷。贺州市八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继任说,自己的爷爷奶奶就是铺门阻击战的亲历者。“日本兵来了,当地群众没有退缩,一呼百应,拿起枪来保卫家园。” 陈继任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陈继任
1944年到1945年期间,日军多次进犯广西东部地区,当地抗日武装力量为守护祖国河山顽强抵抗。这期间,一批民主人士到达贺州,在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何成学说:“贺县地区开明人士创办了私立临江中学,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就以这个地方为驻地,发动革命力量,开展统战工作,为抗日战争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革命力量。”
1944年在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期间,由中共广西省工委组织领导和中共党员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抗日武装共有2000多人,他们活跃在广西二十多个县,共打死打伤日军、日伪军1000多人,击沉敌船60艘。1945年开始,中共广西省工委直接主导,以昭平黄姚中学等为据点,联络爱国民主进步人士,在桂东一带开展抗日民主运动。“桂东地下党组织领导桂东地区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国运动,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何成学说。
张明夏在贺州市建设路小学讲述红色故事
他们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贺州市八步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张明夏的爷爷奶奶都参加过抗日战争,她将爷爷奶奶的故事创作成文艺作品,以进机关进校园等各种方式进行宣讲。“他们能够坚持心中的信念,确实很值得我们后辈去学习,我们八步区文化馆会经常进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
虽然炮火声早已远离,但现在的人们读起石壁上的标语,依然铿锵有力。黎志逸是土生土长的仁义镇共和村人,退休之前是学校校长,他一直努力将标语背后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了历史之后,大家懂得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就更进一步加强了对标语的深刻理解。共和小学少先队也多次来这里进行宣传教育,这个就是我们身边最好的场地、最好的资源。”黎志逸说道。
身边的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精神最宝贵的财富,贺州当地充分利用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等红色文化场所,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信联村的一处山坡上,高11米的信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静静矗立在松柏之间,每年清明节,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到此献花、宣誓、祭奠,感恩英烈为守护祖国大好河山作出的牺牲。贺州市八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继任说:
贺州市八步区仁义镇共和村村民黎志清骄傲地告诉记者,近十几年来,村里不少青年主动加入军营,用行动延续保卫河山的意志,这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是对红色血脉的赓续。
记者采访黎超信
如今,崖壁上的标语也成为了指引孩子们学习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共和小学教导主任黎超信说,学校将红色资源开发成为校本课程,每年的10月13号——中国少先队建队日,都会组织学生到崖壁下重温那段不可磨灭的烽火抗战故事。“让孩子们知道现在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铭记先辈们的贡献。”黎超信说。
八十年前那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如今已经深深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共和小学六年级学生梁宝说:
记者:范凡、蒋文婷、唐慧婷、张鸿飞、董杰
通讯员:盘姝吚、谭小荣
值班编辑:张鸿飞
值班主管:刘晓宇
值班总监:阳岌、苏文超
出品:广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风雨洗不去烽火烙印,八桂大地的石崖、墙壁、村角,仍留存着一条条用石灰、墨汁甚至鲜血写就的抗战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