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马桶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也是极为古老的器物。关于它的起源,常听到汉朝时就已有雏形的说法,但为何要叫“马桶”,其中又到底和“马”有怎样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沿着传说与史实的线索,细细探究其中的奥秘与演变。
民间流传的说法多样而有趣。其一讲述汉高祖刘邦有一次急切难耐,竟把大臣的官帽用来接住自己的排泄物。为避免场面尴尬,工匠于是为皇帝制作了一件玉质虎形的坐具,俗称“虎子”,由太监随身携带,皇帝可随时使用。这一物件的外形与功能,成为对后世“虎子”称呼的初步印记,也让虎形成为早期马桶的象征性符号。
关于“虎子”的发明,另有记载见于《西京杂记》。传说里,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后,人们据此铸造了一只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投入其中,以此表达对猛虎的蔑视与胜过。此说将虎子与勇猛的虎联系在一起,赋予其象征意义,也为虎子之名提供了另一种源流的解释。
还有另一则传说在更早的时候流传。传说中,山海之间有一座神鸟之山,山上居住着一种神兽“麟主”,麟降伏百兽。传说里,当人们要小便时,传说中的老虎会蹲伏张嘴承接尿液,因此就以此形成了“虎子”的造型与名称。无论哪种说法,虎子都在民间形成了一种“虎”与排泄用具的联想,使早期的马桶带有强烈的象征色彩和神话色彩。
那么,既然最初的器物被称为“虎子”,为何后来又改名为“马桶”呢?要从唐朝的名讳制度说起。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字就是“李虎”,为了回避皇室的名讳,官员便将“虎子”改称为“兽子”或“马子”。与此同时,虎形的器物逐渐演变为马形,配合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只木桶来完成排泄与清洁的基本功能,因此人们自然把它称作“马桶”,这一名称的用法便从此沿袭至今,成为最广为人知的称呼。
关于冲水功能的马桶,其实在全球范围的历史中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历史上最早的冲水马桶被认为是由约翰·哈林顿于1597年设计并安置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之中。此一发明开启了以水冲洗为核心的排便与冲洗理念的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师和匠人不断改良,最终出现了带有U形弯管的排污系统——这一设计有效地阻断了污水管道的倒灌与臭气外溢,使马桶的使用更加卫生可靠,使用体验也更加舒适。
综上所述,马桶的称呼与形态经历了多轮演变,虽然在不同地区和时期有着各自的传说与说法,但它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马桶,现代人的生活将难以想象。你们觉得这些传说与历史交织的故事,是否也为日常生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历史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