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林銮渡的点点帆影,到如今10万吨级巨轮频繁进出,石湖港这座千年古港变迁的背后,是一代代海事人用专业与汗水铸就的安全屏障......
古渡新港
千年丝路焕发新生
石湖港的前身是林銮渡,唐代已是泉州港重要渡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至上世纪20年代,蚶江内港航运衰落,林銮渡成为外海轮船寄泊锚地。
现代石湖港的建设始于1993年,1997年9月完成首期水上工程。
2025年4月,石湖港区5号、6号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通过对外开放验收并投产,新增年吞吐能力120万标箱,使港区迈入年吞吐能力超300万标箱的大型港口行列。
航线扩容
“海丝”枢纽加速形成
随着港口能级提升,石湖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
2025年4月,开通至越南、泰国外贸集装箱航线,较传统中转模式节省7天运输时间。
▷
2025年5月,“泉州(石湖)—日本”直航国际航线开通,从日本到石湖港仅需4天航程,提供周班服务。
▷
截止7月,石湖港已开通外贸航线14条,有效覆盖东南亚,并打开通往欧洲、中东、非洲的通道。
业务升级
新兴货种出海忙
石湖港的货物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正成为“新三样”产品出海的重要通道。
2025年5月,首批新能源汽车组件出口印尼,实现泉州港“新三样”出口“零”的突破。
2025年6月,实现泉州港首次铁海联运出口新能源汽车产品。
2025年8月,成功保障新能源汽车整车滚装出海业务,标志着“泉州—欧洲”滚装运输航线实现首航。
监管挑战
海事护航不停歇
★船舶大型化:
10万吨级巨轮操纵难度大、惯性大,需要更精确的导航,对通航安全保障要求更高。
★货物多样化:
从传统集装箱、散杂货到光伏产品、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特别是危险品和高价值货物的监管需求突出。
★航线国际化:
“一带一路”航线的增加,要求海事监管具备国际视野和协调能力。
★水域交通复杂化:
商渔船交汇等带来的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需要持续防范。
海事举措
全方位保障安全
★智慧监管全天候:
依托智慧海事监管系统,运用VHF、CCTV等信息化手段,对石湖作业区及周边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合理安排其他船舶的航行和避让,确保船舶航行安全。
★严格检查除隐患:
对到港适检船舶进行严格安检,确保运输安全。开展商渔共治等专项活动,紧盯商渔船交汇风险区,规范船舶航行秩序。
★应急响应保安全:
针对台风、浓雾等恶劣天气,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在台风来临前,及时组织船舶撤离或采取加固措施,确保船舶和港口设施安全。
★优化服务提效率:
加快线上申报办理审批,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对照船舶、货物各项信息,办理船舶进出口岸手续、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审批,实现船舶在港“零待时”。
★协同联动聚合力:
与海防、海关、海警、海洋渔业、边检联合签订《“五海一边”共建协议书》。积极参与“丝路海运”建设,加强与国际航运界的沟通合作。
从千年古渡到现代化深水港口,改变的是船舶的规模与航速,不变的是海事人守护航路安全的初心。新一代的海事人将继续用专业和坚守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续写崭新篇章。
供稿人:
石狮海事处
张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