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追击,围歼敌旅——闻夏战役纪实
1946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在闻喜、夏县地区展开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二十九团作为先头部队,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展开追击。经过数十里的急行军,终于在正午时分咬住了敌整编第一六七旅的尾巴。时任团长的楚大明站在一处高地上,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敌情。透过镜片,他清楚地看到溃逃的敌军队伍混乱不堪,士兵们惊慌失措地奔逃,完全失去了建制。楚大明当机立断,决定采取三路包抄的战术:他亲自率领三营从正面追击,咬住敌军尾部;同时命令副团长吴效闵和副政委各带一个营,分别从左右两翼迂回包抄。
这个战术部署可谓精妙绝伦。三营在追击过程中,很快遭遇了敌军后卫部队的顽强阻击。敌人在制高点上架设了三十多挺轻重机枪,构筑了密集的火力网。更危险的是,已经退入闻喜县城的敌军还用榴弹炮、迫击炮不断轰击我军阵地。面对如此猛烈的火力压制,如果贸然强攻势必会造成重大伤亡。经验丰富的楚大明立即调整战术:他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在前方牵制敌军,同时命令其余部队迅速疏散隐蔽,利用地形地物掩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就在战局胶着之际,吴效闵率领的二营突然从敌军侧后杀出。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顿时打乱了敌军的阵脚,机枪阵地陷入一片混乱。楚大明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立即命令司号员吹响冲锋号。激昂的号声响彻战场,全团官兵如猛虎下山般发起总攻。经过激烈战斗,敌一六七旅负责断后的一个营被全歼。
至此,四纵在闻夏战役中已取得辉煌战果:歼灭胡宗南部一个整旅,重创另外两个旅的三个营,毙伤俘敌6300余人。这一胜利彻底粉碎了胡宗南\"三个月打通同蒲路\"的狂妄计划。中央军委专门发来嘉奖令,毛泽东主席在亲自起草的电报中,将闻夏战役誉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典范战例,要求全军学习推广。
然而,四纵的指挥员们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虽然周希汉在战役指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他谦虚地将首战告捷比作\"整训后的第一次考试,勉强及格而已\"。司令员陈赓也清醒地指出:此战之所以顺利,除了部队英勇善战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敌人的骄傲轻敌。
果然,吃了大亏的敌军开始调整战术。敌第一军军长董钊派第一师师长罗列亲临前线督战,各部奉命收缩防线,进行休整补充。敌军改变了战术,采取白天缓慢推进、黄昏前集中宿营的方式,并加强了工事构筑和警戒部署。四纵虽组织两次袭击,但因敌军已有防备,均未取得重大战果。
面对新的战场形势,陈赓审时度势,决定率部撤回曲翼地区休整。一些求战心切的干部对此表示不解,陈赓幽默而深刻地开导他们:\"我们这点兵力,要是和装备精良的国军打消耗战,非得把裤子都赔进去不可。见好就收才是上策。\"
闻夏战役不仅取得了辉煌战果,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34门火炮、100多挺轻重机枪、3800余支冲锋枪和卡宾枪。就连周希汉这样的\"老烟枪\"都抽上了缴获的美国香烟。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部队装备得到显著改善。在随后的休整期间,四纵从战术总结、纪律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整顿,并补充了3000多名新兵。各旅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官兵们求战情绪高涨,纷纷请缨要在下一场战斗中担任主攻任务。
这场漂亮的歼灭战,为后续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闻夏战役的胜利,充分展现了人民军队灵活机动的战术思想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