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从隐忍到权倾天下的政治谋略家
司马懿一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谋略家之一。他凭借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和深谋远虑,在曹魏政权中蛰伏数十年,最终在正始十年(249年)抓住魏帝曹芳与大将军曹爽兄弟前往高平陵祭祀的绝佳时机,发动了改变历史走向的政变。这场精心策划的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以雷霆手段一举铲除了曹爽集团,彻底掌控了曹魏朝政大权,为其后司马氏代魏建晋奠定了坚实基础。
司马懿与甄氏共育有九子二女,这些子女在魏晋之际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让我们详细探究司马懿九位儿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最终结局。
长子司马师:军政全才的继承者
作为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师继承了父亲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这位性格沉稳、处事果断的继承人在高平陵政变前夕的表现尤为突出。当司马懿将政变计划告知二子时,司马昭紧张得彻夜难眠,而司马师却安睡如常,展现出过人的心理素质。次日拂晓,他迅速调集暗中蓄养的三千死士,精准控制了洛阳城的战略要地司马门和武库,为政变成功提供了决定性支持。在父亲去世后,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改立曹髦,并先后平定毌丘俭、文钦的淮南叛乱。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嘉平六年(254年)讨伐文钦时,遭遇其子文鸯的突袭,因惊吓过度导致眼珠迸出,不久伤重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次子司马昭:奠定晋朝基业
相较于兄长的锋芒毕露,司马昭更擅长运筹帷幄。在继承兄长权位后,他先是平定诸葛诞的淮南第三叛,彻底扫清了司马氏掌权的障碍。景元元年(260年),他指使贾充等人弑杀魏帝曹髦,创造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历史典故。景元四年(263年),他派遣钟会、邓艾分兵灭蜀,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咸熙二年(265年),五十五岁的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随即逼迫魏元帝禅让,建立了西晋王朝。
三子司马伷:灭吴功臣
司马伷自幼聪慧过人,历仕魏晋两朝,官至征虏将军。西晋建立后受封东莞郡王,后改封琅邪王。在太康元年(280年)的灭吴之战中,他率军直逼建业,迫使吴主孙皓出降,因功晋升大将军。太康四年(283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四子司马亮:八王之乱的牺牲品
作为西晋初年的重要宗室,司马亮历官至太尉,封汝南王。晋武帝晚年因与杨骏争权被外放许昌。惠帝即位后虽重掌朝政,但在与楚王司马玮的权力斗争中,遭贾南风陷害,成为八王之乱早期的重要牺牲品。
五子司马干:长寿的平原王
司马干历经魏晋两朝,西晋建立后封平原王。在动荡的政局中保持相对超然的态度,得以善终。永嘉五年(311年)去世,享年八十岁,是司马懿诸子中最长寿者。
六子司马京:英年早逝
这位才华横溢的公子未及见西晋建立便英年早逝,年仅二十四岁。
七子司马骏:关中贤王
封扶风王,任镇西大将军期间治理关中颇有政绩,深得民心。太康七年(286年)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八子司马肜:政治投机者
初附赵王司马伦,后见其败亡又上表弹劾。太安元年(302年)去世。
九子司马伦:僭越称帝
永康元年(300年)废杀贾后,次年篡位称帝,引发诸王讨伐,最终兵败被赐死。
司马懿诸子的命运轨迹,生动展现了魏晋之际权力更迭与政治斗争的残酷。从司马师的军政才能到司马昭的深谋远虑,从司马伦的僭越败亡到司马亮的政治悲剧,这个显赫家族的兴衰荣辱,构成了西晋王朝建立过程中最精彩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