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在不经意间重演,但角色的错位却令人唏嘘。有人生于故土,长于斯,却转身将矛头指向养育他的土地;有人背井离乡,却始终心系家国。当一个人的身份与立场彻底割裂,其行为便不再只是个人选择,而成为某种象征。石平,这个名字近年来频频出现在中日舆论场,不是因为贡献,而是因其言行一次次挑战民族底线。
石平,1962年生于四川成都,80年代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是当时无数寒门学子中的佼佼者。那个年代的北大学子,被视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本可以在中国的学术或政界留下足迹,但他选择了另一条路。1988年,他赴日本留学,后在神户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7年,他正式加入日本国籍,改名“石平太郎”,完成了身份的彻底转换。
此后,他的言论逐渐清晰而极端。他频繁出现在日本极右翼媒体《产经新闻》、《正论》、《Voice》等刊物上,主题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全面否定中国的发展道路,攻击中国政府,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他公开声称南京大屠杀“不符合历史事实”,支持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呼吁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发展核武器。2018年,前首相福田康夫访问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他在社交媒体上指责福田为“卖国贼”,其逻辑之颠倒,令人瞠目。
2008年,他前往台湾,受到李登辉接见,其著作被后者“高度评价”。这一举动,已显露出他对分裂势力的亲近。2012年,他参与组建“要求安倍晋三出任首相民间有识之士之会”,助力安倍重返政坛。此后,他不断鼓吹对华强硬政策,将中国描绘为日本的“最大威胁”。
2025年2月,石平宣布将以日本维新会候选人身份参选参议员。他声称无法忍受菅义伟、岸田文雄、石破茂政府的“媚华”政策,要亲自上阵“捍卫日本”。然而,这一举动在日本国内引发强烈反弹。许多日本民众质疑:一个中国人出身的人,即便入籍,是否真的能代表日本?他是否会对日本忠诚?舆论压力之下,他一度宣布退选。但他并未放弃,6月再度宣布参选,口号是“守护日本”,强调修改宪法、增强防卫、防范外国移民。7月,他以47939票当选日本参议员,随后加入“日华议员恳谈会”,公开鼓吹加强与台湾的关系,对西藏事务妄加评论。
中国外交部于9月8日宣布对其实施反制:冻结其在华财产,禁止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交易合作,对其本人及直系亲属不予签发签证、不准入境。这一措施迅速引发舆论反响。
网友“人品是你最高学历SWH”评论:“严惩倭寇石平!祖国万岁!和平来之不易,向先烈致敬!”另一名用户“时光暖心”指出:“又是清北出身”,暗指精英教育背景与背叛行为之间的反差。“值得保密”则感慨:“8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如果在国内从政,至少是个省部级干部了吧”,言语中充满对人才流失的惋惜。也有理性声音,如“直爽旭日m5C”认为:“这种家伙不怕你制裁,就怕你把他往死里打”,暗示强硬回应的必要性。但亦有质疑连坐制度的声音,“我爱硕晃”提出:“他作恶多端,关直系亲属什么事?不要搞连坐。”反映出公众对措施边界的审慎思考。
石平的轨迹,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彻底异化。他掌握语言、熟悉文化、了解体制,却将这些能力用于攻击母国。他的存在,提醒人们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也暴露了教育与价值观塑造的深层问题。他以为在异国获得政治身份就能彻底割裂过去,但他低估了历史的记忆与民族的情感。
石平的结局,早已写在起点。一个背叛故土的人,无论在异乡如何表演,终将被双方所审视。他的言论看似激烈,实则空洞;他的政治前途看似开启,实则受限。他无法真正融入日本政坛,也永远失去了中国人的认同。他的存在,不过是一面镜子,照出极端民族主义与身份焦虑的扭曲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