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庄园2025年9月9日庄园小课堂知识问答的最新问题是成语“纸上谈兵”的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赵括还是白起?答案是【赵括】。
成语 “纸上谈兵” 的原型为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该典故源于公元前 262 年至公元前 260 年的长平之战。赵括为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研习兵法,熟悉各类兵书战策,常与父亲讨论军事理论,对答如流,但赵奢认为其仅懂理论,缺乏实战经验,曾评价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公元前 260 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对峙,赵军初由廉颇率领,采取固守疲敌策略。后秦国施反间计,使赵王误信廉颇怯战,改任赵括为主将。赵括上任后,完全摒弃廉颇的作战部署,照搬兵书理论,下令主动出击。秦军将领白起针对其弱点,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战术,先佯装战败撤退,引诱赵军追击,随后派出奇兵截断赵军粮道与退路,将赵军分割为两部分。
赵军被围四十余日,粮草断绝,多次突围失败,最终赵括在亲率精锐突围时被秦军射杀,四十余万赵军降卒被坑杀,赵国国力自此大幅衰退。
后世根据赵括只凭兵书空谈军事、缺乏实战能力导致惨败的史实,逐渐形成 “纸上谈兵” 这一成语,用以指代那些仅通晓理论而无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或行为,成为中国历史上警示空谈误事的典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