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长河,每当王朝更替之时,末代帝王们虽然鲜有被直接处决的案例,但最终往往难逃厄运。相比之下,西方历史的王朝更迭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王室血脉断绝而自然更替。然而在西方历史中,仍有三位君主以极其特殊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他们都是在司法审判后被公开处决的。这些在世界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君主究竟是谁?让我们一探究竟。
首先是被载入史册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1603年,随着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离世,辉煌的都铎王朝宣告终结。由于血缘关系,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南下继承英格兰王位,改称詹姆士一世。1625年,其子查理一世加冕为王,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这位固执的君主为筹集军费被迫重启议会,却因专断独行与议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引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激烈的内战中,查理一世兵败被俘。1649年1月,一个特别法庭以叛国罪和背叛人民罪对他进行审判,最终判处极刑。在伦敦白厅前的断头台上,这位49岁的君主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虽然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曾短暂复辟,但最终还是在1714年因绝嗣而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是被送上断头台的法国波旁王朝路易十六。1774年,那位留下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名言的祖父路易十五驾崩,年轻的王孙继位为路易十六。这位性格优柔寡断的君主接手的是一个财政濒临崩溃的烂摊子,而他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挥霍无度的奢侈生活,更是让国库雪上加霜,为她赢得了赤字夫人的恶名。1789年5月,为解决财政危机而召开的三级会议意外成为革命的导火索。7月14日,愤怒的巴黎民众攻占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虽然初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但路易十六暗中勾结外国势力的行为最终激怒了革命者。1793年1月21日,经过国民公会的审判,这位法国国王在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送上断头台,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决的君主。 最后是遭遇灭门之灾的俄国罗曼诺夫王朝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1894年登基的这位专制君主,在位期间不断扩张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几乎将中国东北变成其势力范围。日俄战争的惨败后,他又将目光转向蒙古,在1911年策划了外蒙古独立。在欧洲,他与英法结成协约国,密谋瓜分奥斯曼帝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军在前线的接连失利加剧了国内矛盾。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沙皇被迫退位。1918年7月17日,在叶卡捷琳堡的地下室里,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被布尔什维克秘密处决,标志着统治俄国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终结。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皇室家族,最终以如此悲惨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