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晚年被关深宫,李亨为何这么狠?一日杀三子,李亨怕了18年
迪丽瓦拉
2024-11-18 16:43:31
0

原标题:李隆基晚年被关深宫,李亨为何这么狠?一日杀三子,李亨怕了18年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一位传奇君主,一手缔造了开元盛世,但他在开元晚期却丧失了当初的睿智与贤明,躺在以前的功劳簿上腐化堕落,在他手中,大唐强盛过,也是在他手中,大唐差点亡国。

唐玄宗做过的荒唐事可不在少数,比如无视杨玉环儿媳的身份,将其纳入后宫,又比如听信宠妃武惠妃的挑拨,在一天之内诛杀三个儿子。从李隆基对待儿子的态度中,不难看出他残忍刻薄的本性,也更加证实了皇室无亲情这一说法。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遥尊逃亡到巴蜀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太上皇这个身份看似尊贵,实际上地位却很尴尬,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天下只能有一位至尊,即使太上皇是皇帝的亲爹,他们之间也有着不可调和的权力之争。

其实,李亨在迎回父皇李隆基后对他也不放心,将其幽禁在深宫,亲信近侍全部调走,那么李亨为何要这样对待父亲李隆基呢?

武惠妃也想当皇后

年轻时期的李隆基可以称得上雄才伟略,不仅挫败太平公主的野心,独揽大权,还先后启用姚崇、宋璟等拥有才干的大臣为相帮他整顿朝堂,在君臣合力下,大唐终于重现盛世风景。

可惜好景不长,意得志满的李隆基开始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为了把控朝政,李隆基还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将大唐朝堂搞得乌烟瘴气。公元737年,李隆基更是听信武惠妃的谗言,将李瑛、李瑶以及李琚等三个儿子在同日内诛杀。

武惠妃的身份可不简单,按照辈分来算,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由于其幼年丧父,后来被收养在宫中,等到李隆基掌权后,善于逢迎的武氏很快便获得李隆基的宠爱,虽然武惠妃在历史上不及杨贵妃有名,但李隆基对她的宠爱可一点都不少。

李隆基原配王皇后无子,后因巫蛊之事被废,既然王皇后被废,那么接下来谁适合当皇后呢?按照李隆基的意思,武氏当为皇后,奈何几乎满朝文武都一致反对,理由嘛很简单,他们不想大唐再出现一个武则天。

李隆基自然不好强行册立武氏为皇后,为了安抚武氏,李隆基干脆不立皇后,同时将武氏晋封为惠妃,给她与皇后相当的待遇,也就是说武惠妃此时的权力与皇后无异,只是少了一个皇后的名头而已。

武惠妃没能当上皇后自然心有不甘,只有成为皇后,她的儿子才是嫡子,争抢太子之位也就更加名正言顺。不过,当时她的儿子李瑁也很年幼,不具备争储的能力,所以武惠妃只能暂时隐忍。

听信谗言杀三子

直到李林甫当上宰相后,武惠妃才再次开始冲击皇后宝座。

李林甫本是唐朝宗室子弟,他能在朝堂上立足乃至当上宰相,就是因为搭上了武惠妃这条线,而李林甫当上宰相之后,自然也想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帮助武惠妃成为皇后,帮她儿子成为太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于是在两人的谋划下,一个阴毒的计策被制定了出来,只要除掉当朝太子李瑛以及其他几个优秀的皇子,那么武惠妃儿子李瑁成为太子也就顺理成章了,到那时,武惠妃成为皇后的愿望也就可以实现了。

公元737年,武惠妃派人去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以及光王李琚三人火速领兵进进宫,理由则是宫中进了贼人,让他们前往救驾。三位皇子信以为真,果真披甲领兵进宫,与此同时,武惠妃与女婿杨洄却向李隆基告状,言称太子几人发动兵变。

通过兵变上位的李隆基自然最忌讳此事,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威胁到他的权力,于是李隆基将李瑛、李瑶以及李琚三人贬为庶人并流放到瀼州,不仅如此,李隆基为了永绝后患还直接赐死了三个儿子,后来还将三人的母族全部处死。

这就是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的过程。实际上,以李隆基的精明而言,他完全知道这是有人针对太子李瑛设的局,毕竟李瑛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背后积攒了深厚的政治势力,已经隐隐对李隆基的权势造成威胁,李隆基早就有了废除太子的心思。

被迫退位,幽禁深宫

虽然武惠妃成功除掉了太子李瑛,但她却并没有如愿以偿成为皇后,反而在一年后就去世了,更有意思的是的,李隆基不仅没有立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当太子,还抢走了李瑁的王妃杨玉环。

然而储君之位不可久悬,公元738年,李隆基选择将27岁的三皇子李亨推上前台。

李亨自从当上太子那一刻起,便明白自己已经陷入残酷的权力斗争中,要时时刻刻小心提防来自朝堂的明枪暗箭,他永远也忘不了父皇对待三位手足兄弟是多么的心狠手辣。

在此后18年的太子生涯中,李亨活得很是憋屈,既要小心应对李隆基的猜忌,还要防范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构陷,在最艰难的时期,李亨为了自保甚至只能无奈休掉妻妾以证清白。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才有机会真正摆脱李隆基的控制。在马嵬坡兵变发生后,李亨决定抓住契机与李隆基分道扬镳,一年过后,李亨在多方势力的支持下在灵武登基称帝,逃亡巴蜀的李隆基则被遥遵为太上皇。

随着安史之乱结束,李隆基也被李亨接回长安,此时李隆基也有自知之明,明白儿子李亨已经大权在握,于是主动承认了李亨继位的合法性,李亨也投桃报李,让李隆基过了一段舒心的生活:身边不仅有高力士、陈玄礼等亲信陪伴,偶尔出行时,还能听到百姓们高呼万岁的声音。

李隆基在民间仍有如此大的声望令李亨十分忌惮,李亨怕李隆基贪恋权势,在某一天还会抢回皇位,再次上演杀子的戏码,于是便找各种理由将李隆基身边的亲信调走,断绝其复位的可能,不久后,李隆基在深宫中郁郁而终。

或许李隆基在下令赐死三个儿子时心中也十分悲痛,但皇权斗争的残酷令他不敢对披甲入宫的儿子们心存仁慈,而李亨在担惊受怕中当了18年太子,登基称帝后更是将李隆基幽禁起来才能放心,这也许就是对无情帝王家最生动的诠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继元朝之后,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与元朝相比,清朝...
原创 徐... 共和国的第一位大将是粟裕,他因出色的军功在1955年被选为大将。尽管在革命的资历上,粟裕将军可能不如...
原创 古... 从近代历史来看,缅甸对中国的影响很大:比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沿海地区差不多都被被日本人占领,所以中...
原创 顺...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皇帝一直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掌握着不可动摇的权力和荣耀。在这条通向帝...
宋代私家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 《郡斋读书志》,南宋晁公武撰。是现存最早的、具有题要的私家藏书目录,基本包括了南宋以前的各类重要著述...
原创 单... 死亡并不可怕,被人遗忘才最可怕。 先看一组数据。 截至2024年末,韩国单人家庭(单人户)数量首...
原创 西... 1936年10月,红军的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汇合,长征正式结束。随即,在军委的批准下,红军与红四方面...
原创 二... 1949年初,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中原野战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然而,二野在...
原创 红... 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国际政坛上备受推崇的黄金搭档,长期以来,周恩来都在毛泽东的辅佐下工作。然而,历史上曾...
原创 当... 在抗战前后,日本知识分子之间流传着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元朝和满清都能依靠汉人军头来治理中国,因...
原创 汉...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深刻总结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国家安定的时候,文臣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原创 宁... 俄乌冲突与俄罗斯远东的命运 很多人已经了解了俄乌冲突的本质,但在这场冲突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同...
原创 近... 波兰曾是一个横跨波罗的海与黑海的庞大国家,领土辽阔,政治与军事力量强大,曾经在欧洲中部占据重要地位。...
原创 我... “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这是几乎所有帝王们永恒的追求。纵观历史上的众多皇帝,虽然他们地位显赫,...
原创 秦...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国家的名称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它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
原创 他... 1955年,萧克将军被评定为上将,位居57位上将之首。虽然上将头衔象征着萧克在战争中的杰出贡献,然而...
原创 石... 石勒所建立的后赵,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政权,而是一个由多种族、多势力组成的复杂联邦体制。羯族本身就...
原创 第... 在中原大战结束后,清末民初时期的各大军阀势力终于被完全打垮了。那些曾经强大的军阀部队,要么被解散、缩...
原创 后... 自从武则天登上女皇帝的宝座后,唐朝的皇室女性们纷纷开始产生了新的野心。她们每个人心中都怀抱着一丝渴望...
原创 朝... 朝鲜战争的序幕:李昖、申砬与日军的对决 在日本大规模侵略朝鲜的第三天,也就是4月17日,水军将领林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