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第一名叫韩信,听到这个第一啊,肯定有人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凭什么韩信是第一位?卫青、霍去病、李广、周亚夫为什么不能是第一?别争,我这个第一只是说在汉朝名将当中,在时间上韩信第一而已。军事能力是不是第一我们先不论,但是韩信绝对是最有戏剧性的名将,一生几次大起大落,不该赢的时候他赢了,不该输的地方他又输了。
韩信身上最奇怪的地方是那一身本事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古代学习可不像现在那么方便,当时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与能力学习,别的不说,几大车书都不是平民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的。但是韩信早年间极为落魄,不工,不商,不官不农,啥也干不了,整天就挎个宝剑到处蹭吃要饭。所以有一种说法就认为韩信是落魄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啥也不会,也只有贵族能够佩戴宝剑,但即便是贵族也是战国贵族了,没人拿他当回事儿了,有个地痞流氓就看韩信很不爽,啥本事没有,还整天挎个宝剑,于是就过去挑衅说,你胆大就把我给杀了,你要胆小就从我胯下钻过去,当时还是秦朝,杀人者必死,韩信就想了半天,我不能跟他一起陪葬啊,所以就从流氓的胯下钻了过去,这叫胯下之辱。
但是这件事儿我至今仍然有疑问,你不杀他,打他一顿也行啊,不打的话扭头走也是可以的,啥丢人能丢得过钻裆去?所以我估计混混肯定也不止一个,他们把韩信围了起来,要么把他们全杀了,要么从他胯下钻过去。但是不管怎么说,如果天下一直太平,韩信一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好在他生的时机很好,没多久陈胜吴广反秦,天下大乱,项羽项梁也起兵,韩信离得近就投奔了他们。你想啊,项羽项梁都是名将,光环太重,还有龙且之类的人在,韩信没有出头的机会,所以秦灭了之后,韩信就脱离了项羽,跟刘邦一起入了蜀。其实到刘邦那儿,韩信也就是个连敖。连敖具体是啥,说法不一,反正就是一个小吏。韩信当了一阵子连敖,不仅没得到升迁,而且还因为连坐被处了死刑。行刑的时候,刘邦进城,夏侯婴路过,韩信大喊,汉王既然想得到天下,为什么要擅杀壮士?夏侯婴就此推荐了韩信,结果刘邦给韩信还是给了个小官儿,成了后勤主任,还是不被重用。
又过了一段时间,韩信觉得没啥意思,就跑了。当时的后勤部长,也就是韩信的直系上司萧何了解韩信,知道他是个大才,所以一听韩信跑了,就招呼也不打,独自急忙去追,
害得刘邦以为萧何也跑了。追回韩信之后,刘邦就劈头把萧何骂了一顿,那么多人跑了,也不见你去追,韩信跑了,你招呼也不打就消失了。你和韩信到底什么关系?萧何说,你要是想当汉王,韩信跑了也就跑了,你要是想当皇帝,想取得天下,就非韩信不可。
于是刘邦登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封韩信为大将之后,刘邦用韩信的策略,平定了关中,然后西出函谷,一直打到项羽的老家彭城。结果项羽从其地回军,击败刘邦,甚至一度将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一看正面刚不过项羽,于是派韩信北上去攻打魏、赵、燕、齐等地,其中魏国和齐国基本上就是一战而溃,燕国直接投降。最精彩的就是韩信灭赵之战,当时的韩信只有几万军队,而赵国有20万大军。赵国有个人叫李左车,他认为韩信士气正盛,不可正面冲突,应该截断粮道。但是主帅觉得我有大军20万,还打不过一个区区韩信,于是就和韩信展开决战。结果韩信查看地形之后,兵分两路,主力渡河面对赵军是背水下寨,然后派2000骑兵北上,在赵军营寨附近埋伏。双方正面交战之后,韩信先佯装炸退,退回营寨之中,然后利用背水必死的心理,引导士兵抵住赵军的猛攻。那两千骑兵一看赵军与韩信胶着,立即突袭赵军营寨,赵军腹背受敌,瞬间大乱,被一举击溃。韩信一路高歌猛进,
项羽就坐不住了,派大将龙且进攻韩信,韩信就先派人在河道上游建立简易的堤坝,用沙袋暂时阻住河水,然后佯装败退,引诱龙且追击,等待楚军涉水之后,立即放水,将楚军淹死大半,龙且也战死了。
所以你发现没有,韩信用兵是善用地利,龙且一死,项羽失势。刘邦就联合韩信、彭越、英布将项羽围困在垓下,使其自刎而死,夺得了天下。而夺得天下之后,韩信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论功行赏,他先是被封为了楚王,结果很快被人诬告谋反。刘邦先不动声色,佯装巡游,路过楚地的时候,趁着韩信没有防备,就把韩信给抓了,然后贬其为淮阴侯。之后韩信是郁郁不得志,甚至感叹,我怎么沦落到和樊哙这等人为伍的地步。于是韩信就和晨曦商量反叛,结果这事儿很快被韩信的手下泄露给了吕后。
吕后找来萧何,让萧何引韩信入宫。韩信入宫之后就被就地擒获,当场处死。可怜一代名将卫,死于敌人刀下,却死于后宫之手,早知今日,当初还不如隐姓埋名,一辈子蹭吃要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