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从来没打过仗,萧何凭什么相信他有将帅之才
迪丽瓦拉
2025-07-25 09:32:36
0

刘邦被封为汉王,是他人生中最至暗的时刻之一。

外部,项羽对他虎视眈眈、严加提防,封了三个王牢牢堵住他出汉中的道路。内部,士兵不断逃亡、部队军心涣散,实力不断消减。再这样下去,不用项羽动手,刘邦就被活活“困”死了。

真正让刘邦“活”起来,从此走向人生转折点的,是韩信的出现!在萧何的推荐下,韩信被拜为大将军,成为刘邦麾下最高军事长官,也就从这一天,刘邦开始了雄心勃勃的争霸天下之旅。

刘邦将如此重要的职位授予韩信,并不是韩信有多大的名气,也不是因为他对韩信有多大的信心,更不是因为韩信展露了多少才华,而是基于对萧何的信任。

作为刘邦在沛县的老兄弟、帐下的头号谋臣,萧何与刘邦早已经休戚与共、利益一体,如果不是出于对韩信的极度欣赏和信任,萧何不可能极力推荐韩信并把他推到军中第一人的高位,否则这跟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韩信如果打几次大败仗,把家底败光了,他萧何又能落到什么好?

所以,萧何一定是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极端信任,那么,这种信任是从何而来的呢?

萧何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人才

在刘邦的团队中,萧何的定位是“内政”,无论是跟随刘邦征讨天下,还是立国后治理国家,的确展现了超人的理政和治理能力,成为刘邦手下的头号功臣,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的话,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要困难得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萧何是所有帝王梦寐以求的内政型人才。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多人对萧何的误解,认为萧何只会管理内政,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确,与韩信、项羽等盖世名将相比,萧何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咋样,但这并不代表萧何不会打仗、更不能说明萧何对军事一窍不通。

素有大志的萧何,也曾经熟读兵书,具备了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这块料,所以就放弃了朝这方面努力,给人的印象就是他是个“大管家”型人才。

这种错觉,就好比大家认为李白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大诗人,却不知道他是个“砍人不眨眼、千里不留行”的剑客。

萧何这点军事才能不足以让他成为带兵的将军,却让他具备了初级的军事知识,这些知识足够他用来鉴别、分析、判断韩信的军事才华,至少他知道韩信说得是否靠谱。

另外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萧何追随刘邦的过程中,虽然没有亲自上战场,但也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作战,这种实战的历练,是极为宝贵的军事经验,萧何绝不是什么军事小白。

所以,萧何有足够的能力判断:韩信这家伙非常厉害,是难得的军事人才。

韩信如何体现自己的厉害

萧何知道韩信厉害,但以他肚子里的墨水,根本探不到韩信的底,就像它无法探到项羽的底一样,因为这些名将在军事上的造诣,已经远远超出了萧何这样的“普通人”的认知边界。

那么,它为什么这样信任和推荐韩信呢?因为韩信的口才。

刘邦面临被“封死汉中”的绝境,如何打破这个僵局?韩信在与萧何的交谈中,提出了自己的军事设想,有理有据、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韩信从军事角度,为刘邦出汉中、争天下指出了一条明路。

能够在纷乱的局势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方法,并且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普通人”能够听懂的方式说出来,深入浅出,足以证明韩信的厉害。

能够把复杂的问题说透、说清、说明白,难道还不足折服萧何吗?教员的《论持久战》,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这篇文章不仅预测到了日本的失败,就连他们怎么失败的、抗日军民怎么打、世界局势的走向,都说得一清二白。

这就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阳谋,你明明知道对方要这么打,偏偏找不到应对的办法,鬼子明明知道八路想干什么,却只能跟着八路军走。

再比如诸葛亮,靠着一张地图,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雄伟战略目标,把刘备集团的崛起之路安排得明明白白,这难道不是盖世的谋略吗?

那些故弄玄虚、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根本就是能力不足好不好?

这就好比李白的诗,不炫技、不弄巧,用的都是朴实无华的汉字,吟得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可凑在一起却如此美妙、尽显中华文明语言之美,就连小朋友和文盲都能够读懂,这才是高手啊!

当韩信抽丝剥茧地把天下大势分析给萧何听的时候,萧何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意识到自己捡到宝了!

韩信所处的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阮籍《晋书·阮籍传》记载:“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句话揭露了楚汉争霸时期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人才的极端匮乏。

中华民族第一个人才井喷的时候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式微,分封的诸侯野心勃勃,相互征伐。这既是一个纷乱的时候,又造成了无数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是中华民族文明最为灿烂的时期之一。

然而,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却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盛况,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导致人才消耗殆尽。秦朝并没有产生人才的土壤,因为它既没有科举制度,更没有全国性的人才培养机构。或者,从维护统治稳定性的角度出发,秦朝的统治者并不需要“过多的人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从春秋战国至秦,包括军事知识在内的教育是垄断的,这些知识在旧六国贵族、高门大户中父子相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基本上就是文盲。垄断教育、垄断知识、垄断文化,是贵族保证自己统治地位的不二法门。

什么将门虎子、名臣之后,根本就是文化知识的垄断。他们对于自己吃饭的家伙,看得比什么都重,根本不会传给外人。能够精通军事、并且有所见地的人才,简直是万中无一,这让韩信显得格外耀眼。

楚汉争霸时期,打来打去就那么几个人,真正的名将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刘邦的班底就是一群沛县小吏而已,所以才会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感叹!

人才的极度稀缺让韩信显得格外厉害,所以萧何能够在一群人中发现韩信这个人才,当然会觉得他比较厉害了,而且一交谈,咦,这哥们谈吐不凡、见识也不错啊!

结语:正因为萧何见识到了韩信的不凡,这才极力向刘邦举荐,被拜为上将军,楚汉争霸就这样缓缓拉开了帷幕。

韩信也并没有辜负萧何的推荐和刘邦的信任,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改写了天下大势,立下不世功勋,获得了兵仙的美称。

其实如果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萧何在穷途末路之际举荐韩信,未尝没有“赌一把”的心思在里面。还好最终赌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识人,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哪怕娱乐圈的人精,也在“识人”上栽了很多大跟头。 贾乃亮拿PG One当...
原创 北... 北齐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短暂的朝代,但是其短暂的历史中,却出现了太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人和事情,比如北齐的高...
原创 朝... 这次事件表面看去有点严重,起因就是韩国的无人机在10月的3日、9日、10日将传单散到了朝鲜的首都平壤...
原创 曹... 老刘的人生最巅峰莫过于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彻底从正面击败了曹操,获得了汉中郡,这可不像在《三国演义》中...
原创 傅... 自古至今就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对抗时,有不少的国民党人都选择脱离国民...
原创 出... 人类进化史上,新文明的出现往往无情碾压旧时代,现代人想要回头探究祖先的每一段足迹变得不容易,不过任沧...
原创 1...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最为悲壮的一位将军,他代表着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如果1940年,将军没...
原创 刘... 刘伯温临终前,让儿子送给朱元璋一筐死鱼,17年后朱元璋领悟奥秘却为时已晚 话说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比,两...
原创 朱... 张无忌是不是金庸笔下最厉害的主角很难说,但他的故事一定是读起来“最爽”的,尤其是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
原创 差... 西汉时期有吕雉临朝称制,唐朝时有武则天临朝称帝,在宋朝也有一个人与吕后、武后二人齐名,她就是宋真宗的...
《三国志·战棋版》PK剧本“方... 哈喽大家好啊,刚刚三棋官方公布了PK剧本“方外之士”的信息,快跟着随风的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全新武将...
原创 清... 在清宫戏中,太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在清宫戏中,太监是少不了的角色,并且在电视剧里,牛逼哄哄的太监...
原创 都... 贞观年间,李承乾因为造反之事,被废除了太子之位,李泰因为心狠手辣也被排除在外。吴王李恪是一个非常有才...
原创 秦...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实是无法被洗白的,秦始皇三十四年,天下早已经统一了,但是在思想文化的层面上,秦帝国...
原创 袁... 在清末民初历史上,袁世凯是一个风云人物,他起家于朝鲜,小站练兵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李鸿章去世后又接替...
原创 多... 熟悉清朝的人都知道多尔衮的存在,作为清朝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人,多尔衮不是帝王却享受帝王待遇,甚至庙号...
原创 为... 自近代以来,湖南这个省份就与历史发展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当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
原创 曾... 前言: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和蒙古等都曾经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尤其是蒙古。自从铁木真统...
河南发现距今约5000年大墓 ... 本文转自【新华社】; 近日,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大墓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被发现,该墓葬出土遗物350...
原创 白... 战神白起,死的时候是否是七十多岁这个还需要我们去考证,不过他在死的时候,已经为秦国征战沙场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