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承元帅:我军有两人最会打仗,一个是徐总指挥,一个是粟司令
迪丽瓦拉
2025-07-25 09:33:28
0

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战役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战役也胜利步入第三阶段,整个战役的走向和结局至此已经非常明朗了。

这天,刘、邓、陈三位首长乘坐汽车来到了华野指挥部的驻地蔡洼村,同粟裕、谭震林进行了会面。这也是淮海战役以来,总前委的第一次集体碰面。

在常见的影视剧作品中,这5位前委是在白天见面的,并留下了那张著名的集体合影。但事实上,刘、邓、陈三位首长是在晚上来到蔡洼村的。

据时任华野副参谋长的张震回忆,会议期间,5位首长

“重点研究了明年夏季渡江作战方案和对部队的整编的问题。休息时,还一起照了相。这张宝贵的五人合影,使人们今天得以重睹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战斗风采。”

12月19日,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就带着大家讨论的结果,坐车去西柏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去了。也就是说,那张著名的照片拍摄于12月18日白天。

因为工作调动的缘故,粟裕和陈毅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至于刘伯承司令员,粟裕上一次见到他,还是红军时期在中央苏区的时候。

那是1931年11月,粟裕离开红一方面军红四军参谋长的岗位,进入中央红军学校学习,担任学员队队长,而当时刘伯承司令员刚刚上海来到瑞金,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

据《粟裕传》记载,粟裕见到刘伯承司令员后,上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说:

“刘校长,我们有17年没有见面了。”

刘伯承司令员哈哈大笑道:

“啊,对,那时候你才20多岁,现在都胡子八碴了,哈哈哈……”

(粟裕比刘伯承小15岁)

当然,他们的缘分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南昌起义,当时刘伯承是起义军前敌委员会参谋团的参谋长,而粟裕则是负责保卫

前敌委员会的警卫队班长。

17年前红军学校一别,刘伯承和粟裕经历了完全不同的轨迹,刘伯承参加了长征,粟裕则留在南方;刘伯承成为了八路军129师师长,粟裕则成了新四军1师师长;后来,两人一个成为了中野的军事主官,一个成了华野的军事主官。

虽然不在同一个系统和区域工作,但两人都干出了傲人的成绩,刘伯承凭借一系列战役证明了他“军神”的威名,而粟裕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凭借一系列的战役成为了能够和刘伯承并驾齐驱的解放军名将。

刘伯承和粟裕虽然未能在一起工作,但他们的默契配合却由来已久。1947年7月,中野进入大别山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华野于是“七月分兵”,让5个纵队挺进外线展开作战,为中野舒缓压力。两军从此互为侧翼。

1948年初,三路大军各一部在平安路西平、确山地区会合,此后他们的合作更是紧密。粟裕进行豫东战役期间,刘伯承指挥中野为他阻击胡琏的增援,确保粟裕能完成歼敌目标;淮海战役期间,粟裕展开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的作战,中野又为其阻击黄维兵团;第二阶段,粟裕又命令陈士榘率领

华野3纵、7纵、11纵、13纵、鲁中南纵队、特种兵纵队一部协助中野围攻

黄维

兵团,而且特地致电陈士榘,消灭黄维后,华野部队不参加战场打扫,把所有缴获都留给中野。

再后来,刘伯承和粟裕又共同指挥了渡江战役,分别率领二野和三野渡过长江,给了蒋介石最后的沉痛一击。

可以说,刘伯承和粟裕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默契的,他们共同将关内的解放战争推向了最后的胜利。

在这期间,刘伯承和粟裕多次英雄所见略同,比如1948年粟裕向中央“斗胆直陈”,提出“三个纵队暂不渡江,留在中原打大仗”,电报发出前,粟裕就特地征询了刘伯承的意见。

刘伯承非常欣赏粟裕直陈己见的用和独到的战略眼光,并对粟裕的建议表示了充分了认可,他说:“如果过江与自身准备尚不充分,则以迟出几个月为好”,“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

之后粟裕果然通过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在刘伯承的支持和协助下,完成了自己预期的战略目标。

正是因为和粟裕有过这段时间的深度合作,刘伯承对粟裕的军事才华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而且,他身为德高望重的前辈,也从来不会吝啬对粟裕这位后起之秀的溢美之词。

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刘伯承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高度赞扬粟裕:

“粟裕同志智勇深沉、百战百胜、有名将之风,是我军优秀的高级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这是在公开场合里的公开赞扬。私下里,据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刘伯承生前曾说过:

我军有两个人最会打仗,一个是徐总指挥,一个是粟司令。

刘伯承还曾说:

“(淮海战役)我们中野武器差,兵力少,打黄维是瘦狗拉硬屎,多亏了粟裕派来的部队及时支持。”

刘伯承的评价,不仅正面体现了他对粟裕的欣赏和肯定,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虚怀若谷,高风亮节,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胸怀去夸赞自己的“同行”,尤其是这个“同行”还是自己的后辈。

刘伯承和粟裕惺惺相惜,不仅因为他们在军事上有着共同的正确看法,还因为他们的性格非常相似。刘帅是我军著名的儒帅,粟裕也是一个相当内秀和沉默寡言的人。

身为将军,刘伯承善战但不爱战,他晚年拒绝回忆淮海战役,说

千百万的年轻寡妇找我要丈夫,多少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找我要孩子,我心里很不安

”。

而在粟裕的回忆录中,也没有回忆淮海战役,更不同意把战役的功劳的算在自己头上,

“淮海战役是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胜利的。淮海战役这个大题目要请小平同志来讲。”

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毅然离开了军队,去创办了南京军事学院。而粟裕在1951年从苏联养病回国后,中央想让粟裕进总参谋部当副参谋长,粟裕却提出:

“中央决定刘伯承司令去搞军事学院就很好,所以我一直想去搞步校。”

(《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纪念文集》07版,160页)

他们再次想到了一起。

后来粟裕一有机会回到南京,一定要去军事学院看望刘伯承,刘伯承也会时不时邀请粟裕来学院给学生们作报告。两位开国元勋惺惺相惜,亦师亦友的关系,令人称羡。

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与世长辞,两年之后,刘伯承元帅也告别了人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识人,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智慧。哪怕娱乐圈的人精,也在“识人”上栽了很多大跟头。 贾乃亮拿PG One当...
原创 北... 北齐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短暂的朝代,但是其短暂的历史中,却出现了太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人和事情,比如北齐的高...
原创 朝... 这次事件表面看去有点严重,起因就是韩国的无人机在10月的3日、9日、10日将传单散到了朝鲜的首都平壤...
原创 曹... 老刘的人生最巅峰莫过于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彻底从正面击败了曹操,获得了汉中郡,这可不像在《三国演义》中...
原创 傅... 自古至今就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对抗时,有不少的国民党人都选择脱离国民...
原创 出... 人类进化史上,新文明的出现往往无情碾压旧时代,现代人想要回头探究祖先的每一段足迹变得不容易,不过任沧...
原创 1...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最为悲壮的一位将军,他代表着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精神。如果1940年,将军没...
原创 刘... 刘伯温临终前,让儿子送给朱元璋一筐死鱼,17年后朱元璋领悟奥秘却为时已晚 话说刘伯温与诸葛亮相比,两...
原创 朱... 张无忌是不是金庸笔下最厉害的主角很难说,但他的故事一定是读起来“最爽”的,尤其是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一...
原创 差... 西汉时期有吕雉临朝称制,唐朝时有武则天临朝称帝,在宋朝也有一个人与吕后、武后二人齐名,她就是宋真宗的...
《三国志·战棋版》PK剧本“方... 哈喽大家好啊,刚刚三棋官方公布了PK剧本“方外之士”的信息,快跟着随风的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全新武将...
原创 清... 在清宫戏中,太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在清宫戏中,太监是少不了的角色,并且在电视剧里,牛逼哄哄的太监...
原创 都... 贞观年间,李承乾因为造反之事,被废除了太子之位,李泰因为心狠手辣也被排除在外。吴王李恪是一个非常有才...
原创 秦...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实是无法被洗白的,秦始皇三十四年,天下早已经统一了,但是在思想文化的层面上,秦帝国...
原创 袁... 在清末民初历史上,袁世凯是一个风云人物,他起家于朝鲜,小站练兵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李鸿章去世后又接替...
原创 多... 熟悉清朝的人都知道多尔衮的存在,作为清朝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人,多尔衮不是帝王却享受帝王待遇,甚至庙号...
原创 为... 自近代以来,湖南这个省份就与历史发展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当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
原创 曾... 前言: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和蒙古等都曾经在华夏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尤其是蒙古。自从铁木真统...
河南发现距今约5000年大墓 ... 本文转自【新华社】; 近日,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大墓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被发现,该墓葬出土遗物350...
原创 白... 战神白起,死的时候是否是七十多岁这个还需要我们去考证,不过他在死的时候,已经为秦国征战沙场四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