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当丞相必然是十分辛苦的,在历史上很多有名的丞相都离不开勤劳两个字,更不要说他们还要为国家大事而尽心尽力,但是却有这样子的一位丞相,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可以说对国家大事是非常的不放在心上。就连他的儿子劝说他要好好的管理国家大事,都被这个丞相给痛骂和打了一顿,但是老百姓在说到这位宰相的时候却都是称赞,这便是在惠帝底下做事的曹参这位丞相了。
曹参之所以能够当上丞相也和一个人有关系,这个人便是和他一起做过笔吏的萧何了。他和萧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后面他又曾经在惠帝做亭长的时候帮过忙,这也使得惠帝对曹参的才华还是很认同的,也知道曹参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在萧何跟自己举荐说让他当大丞相的时候,惠帝对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疑惑或者是不情愿的。当然在曹参决定只知道吃喝玩乐和不管事的时候,惠帝对曹参的怨言可以说是很多的。
不过这两个人在前期虽然是好朋友,但是在后期的惠帝却觉得他们两个人恐怕已经闹翻了,而这个原因还是在于分封的时候,皇帝特别的重视萧何,特意把给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曹参给排到了后面。要知道曹参当时可是为皇帝带来了非常大的贡献的,单单是诸侯国就已经帮他拿下了两个,可以说在军事上面的大部分功劳都是属于曹参的。而萧何在前期并没有像曹参一样有那么大的功劳,但是他在分封上面却在官职和地位都比曹参高。后面曹参也表现得好像对这件事情非常不满,所以他和萧何之间看起来好像闹翻了,在私底下也并没有什么过多的来往。
皇帝之所以会特意给予这样子的一个安排,也是希望他们两个人能够闹翻,毕竟当上皇帝的刘邦最重要的是让国家安定。而萧何和曹参两个人都是才华出众的人,甚至他们在地位和名望上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如果他们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的话,万一他们联合起来想要把惠帝给取而代之,恐怕这也是一件不算是太难的事情,这对惠帝和国家的安定来说都是一个威胁,所以他才故意借这件事情来离间这两个人。
但是这两个人其实是并没有闹翻的,而他们之所以表现出关系疏远,也是猜到了惠帝的一个心思,这就从当时萧何在临终之前把他给选为宰相,更说出只有他一个人能当宰相的这一番话就能看出来。如果他真的对曹参有意见,就不会给予这样的看法了。
而且当时在曹参当上宰相的时候,还是面临着一个问题的,那就是朝廷里面的大臣和惠帝都觉得在制度上面要怎么办,改变制度会使得还没稳定下来的国家局势,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变,毕竟大家都觉得曹参其实对萧何是很不满的。
但是曹参却决定按照萧何留下来的制度完办事,甚至对此也没有提出自己的任何一个改变,在后面安排好这些制度之后,就一直选择休养生息,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吃喝玩乐和不管事。虽然大臣们对曹参没有改变制度是很开心,但是曹参在后面根本就不去管事,只是按时的上朝和做好本分,但是在其他方面是不做出任何的改变,甚至在大臣跑过去劝说他的时候,还特意带这些大臣到处去吃喝玩乐。
当时皇帝在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还特意找了他的儿子来劝说曹参。曹参在知道自己儿子是有意来劝说自己的时候,先是骂了他一大顿,然后看他依然还要劝说自己,就打了自己的儿子一顿。惠帝在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还特意的去跟他说了这一件事情,当时的曹参便通过清静无为这四个字来回答。
小编认为,事实上,曹参和萧何之前能够成为好朋友,也源于他们的政治主张是相同的,都是非常认同清静无为这种治国方法,更是提出不要随随便便的去更改法律。而萧何在之前就已经按照这种政治主张来安排下各种法令,尤其是提出要以发展经济作为积极的措施,曹参当然也是认同这一个法令法规的,再加上当时国家在萧何的措施之下,在经济上繁荣和社会上也安稳,所以他便将这种无为的管理方法也同样的延续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