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主簿作为各级主官的重要助手,主要负责文书管理和行政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代的高级秘书或行政主管。随着三公等重臣开始设立府署处理政务,主簿的职责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参与日常行政工作,还常常涉足重大决策,其政治影响力也随之提升。特别是在各诸侯势力中,主簿往往被视为心腹之臣,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孙权麾下三位著名的幕僚主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政治贡献。
首先来看顾徽,字子叹,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官宦世家。他的兄长顾雍后来官至东吴丞相,显赫一时。顾徽年轻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游历各地,见识广博,尤其擅长言辞辩论,在士林中颇负盛名。孙权即位之初,听闻顾徽的才能,立即将其征召入幕府担任主簿一职。作为孙权的贴身幕僚,顾徽经常参与军政要务的讨论,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出色的谋略才能,逐渐赢得了孙权的信任和倚重。在关键时刻,孙权往往会单独召见顾徽商议国事,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后来,顾徽被提拔为东曹掾,主管官员选拔工作。据史料记载,当曹操意图进犯东吴的消息传来时,孙权忧心忡忡,特意召见顾徽说:子叹乃我心腹之臣,今闻曹操有异动,望卿能代往探查虚实。于是顾徽被任命为辅义都尉,后又升任巴东太守。可惜的是,就在孙权准备进一步重用他时,顾徽却英年早逝。其子顾裕继承父志,年少成名,最终官至镇东将军,延续了家族的荣耀。
其次是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他的仕途经历颇为曲折,最初只是县衙的一名小吏,后因才干出众受到县令孙河的赏识,逐步升任曲阿县丞、长史等职。在地方任职期间,吾粲勤政爱民,政绩斐然,与当时的名臣陆逊、卜静等人齐名。孙权担任车骑将军时,慕名征召吾粲出任主簿。此后,吾粲的仕途进入快速发展期,先后担任山阴县令、参军校尉等要职。黄武元年(222年),吾粲与吕范、贺齐等将领共同指挥水军,成功击退了魏将曹休的进攻,因功升任会稽太守。之后又出任昭义中郎将,与吕岱一起平定山越叛乱,继而入朝担任屯骑校尉、少府及太子太傅等显职。然而在赤乌年间,孙权欲废太子孙和改立鲁王孙霸时,吾粲坚持立嫡以长的传统礼制,与孙权意见相左。这使他遭到孙霸一党的陷害,最终被下狱处死,结局令人唏嘘。
最后是吕范,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今安徽省太和县)人。他年轻时在汝南县担任小吏,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时避难至寿春,在此结识了孙策。吕范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忠诚的品质,很快成为孙氏集团的核心成员。他不仅参与军事谋划,还负责后勤保障和外交联络,为孙吴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吕范历任多个重要职位,最终官至大司马,成为东吴重臣。他于228年去世,孙权深感痛惜,追赠其谥号以示哀荣。
这三位主簿虽然起点相似,但各自的人生轨迹却大不相同。他们或英年早逝,或含冤而死,或功成名就,其经历生动展现了三国时期士人在乱世中的不同命运。通过对他们生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东吴政权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