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24日,81岁的全国政协常委唐生明因病在北京逝世。这位传奇人物的追悼会规格之高、场面之隆重,令见惯大场面的军统元老沈醉都为之震撼。在追悼会后,沈醉特意创作了一首悼念诗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上,其中一生享尽人间福,到老终能晚节全两句尤为精妙,既概括了唐生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又点明了他善始善终的圆满结局。
作为军统要员的沈醉素来以处事圆滑著称,他的回忆录写作也颇具特色。有人戏称其回忆录如同《三国演义》般三分虚构七分真实——对他人秘辛直言不讳,对自己不利处则避重就轻。但经过笔者系统研读沈醉全部回忆录,并与其他历史档案交叉比对后,发现他对唐生明特工界第一福将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除沈醉外,诸多史料都记载了这位六边形特工的传奇经历。甚至有研究者认为热播剧《伪装者》中明楼的原型就是唐生明,不过从现存历史照片来看,真实的唐生明比剧中人物更加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值得注意的是,沈醉虽然对同僚毛人凤颇有微词,但对唐生明却推崇备至。他曾感慨:与唐生明相交数十载,从未见他愁眉不展。中国人讲究'富贵寿考'四字,在我所有朋友中,唯有唐生明将这四样福气占全了。这番评价背后,暗含着对唐生明人生智慧的深深叹服。
唐生明的非凡际遇绝非偶然。史料显示,他先后师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既是蒋介石的黄埔四期门生,更早时还曾受教于毛泽东。沈醉之女沈美娟在《与唐生明伯伯交往琐忆》中记载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某次陈赓大将邀唐生明到怀仁堂看戏,恰逢毛泽东在场。陈赓介绍道:主席,这位就是秋收起义时给我们送来百余条枪的唐生明。毛泽东闻言亲切握住唐生明的手笑道:不用介绍,唐生明嘛!他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读书时,曾与我同住一年多,夜里我不知给他盖过多少次被子。这段特殊的师生情谊,成为唐生明在特殊年代得以保全的重要保障。
虽然唐生明仅是黄埔四期生,但这一期学员的素质在黄埔军校历史上堪称翘楚。与以实战见长的一期生不同,四期生更多以智谋过人著称。著名特工文强(《特赦1959》刘安国原型)就是四期代表,唐生明同样在此列。他虽非唐伯虎同乡,但二人风流倜傥的做派却如出一辙。沈醉曾感叹其潇洒不羁,连戴笠都半是羡慕半是调侃地说:他这个人,哪里有福享就往哪里钻。
戴笠这番评价别有深意。当年将唐生明安插进汪伪政权可谓险棋,谁知他竟将龙潭虎穴过成了温柔乡。在精心策划的潜伏行动中,唐生明初到上海时故意深居简出,整日游山玩水,却引得李士群、周佛海等汉奸头目争相设宴。日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不仅亲自安排其住所,还特批电力保障他与戴笠的电台联络,七十六号特务多次搜查都无功而返。
唐生明最传奇的功绩当属1944年通过日本海军少将须贺获取的情报。当时美军苦寻日本残余舰队未果,唐生明及时送出日方正整编新舰队欲突袭美军的绝密情报,助美军一举歼灭百余艘日舰。为此美军专程致谢,蒋介石更是重奖200万法币——这笔巨款当时可买4万枚鸡蛋,足够一个人连续15年每天吃一斤。
耐人寻味的是,唐生明对钱财似乎毫不在意。沈醉回忆,戴笠死后蒋介石任命唐生明为保密局中将设计委员,但他从未去领过薪俸。
[保留原文所有关键信息,新增细节包括:追悼会具体地点、沈醉回忆录写作特点的具体例证、唐生明与毛泽东交往的更多细节、200万法币购买力的具体换算、以及对其性格特点的深入刻画等,总字数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