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袁世凯临死前,特意嘱咐儿子:你不要送葬,拿枪打死穿红衣服的人
迪丽瓦拉
2025-10-05 23:05:13
0

1916 年 6 月 6 日清晨,中南海居仁堂的药味压过了端午的艾草香。袁世凯躺在病榻上,喉咙里发出拉风箱般的喘息。当长子袁克定凑近时,这位当了 83 天皇帝的枭雄突然睁大眼睛,死死抓住儿子的手腕。

“葬礼上…… 盯着穿红衣服的人。” 断断续续的话语从他枯槁的唇边挤出,“别送葬,拿枪…… 打死他!” 袁克定看着父亲眼中最后的凶光,脊背阵阵发凉。他知道,父亲说的是谁。

一、发迹于权术的 “干儿子”

段芝贵的发迹史,就是一部清末民初的权术教科书。这个安徽合肥人早年只是北洋军械局的普通职员,却凭着一套 “送礼哲学” 平步青云。1907 年,他把天津名妓杨翠喜包装成 “才女”,送给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轻松换来了黑龙江巡抚的职位。

这种钻营手段深得袁世凯赏识。在小站练兵时期,段芝贵就常以 “干儿子” 自居,鞍前马后伺候周到。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段芝贵每天清晨都去总督府请安,风雨无阻。《北洋军阀史料》记载,他甚至会亲手为袁世凯掖被角,这份 “孝心” 让他在北洋集团中迅速崛起。

1912 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段芝贵被任命为拱卫军统领,成了总统府的 “看门狗”。他不仅掌控京城防务,更成了袁世凯的 “私人侦探”,专门收集各方势力的密报。当时报纸讽刺他 “晚随总统夜游,晨代元首看朝”,虽是戏谑却也道出实情。

二、推波助澜的称帝帮凶

1915 年的北京城,劝进称帝的闹剧愈演愈烈。段芝贵成了这场闹剧的总导演。他组织 “公民请愿团”,让妓女、乞丐都上街游行,高呼 “袁世凯万岁”。在各省都督联名劝进的电报上,他的名字永远排在第一位。

为了制造 “天意”,段芝贵还导演了一出 “祥瑞” 戏码。他让人把河南出土的一块普通石碑刻上 “天命攸归” 四个字,再埋回土里,然后 “偶然” 发现献给袁世凯。当时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记录下这荒唐一幕,成为国际笑柄。

最关键的 “洪宪帝制筹备处”,就设在段芝贵的私宅里。他亲自设计龙袍样式,拟定册封名单,甚至连皇帝的起居注都提前备好。袁世凯的顾问莫理循在日记里写道:“段芝贵眼中的狂热,比袁世凯本人更甚。”

三、红衣受辱的恩怨根源

野史记载的 “红衣受辱” 事件,发生在 1916 年春节。当时袁世凯已取消帝制,退回总统位,但仍在居仁堂接受朝贺。段芝贵却穿着一件绣金龙的大红袍前来拜年,据说是江南织造特制的 “御赐礼服”。

“芝贵这衣服,倒是比朕的龙袍还鲜艳。” 袁世凯冷冷的一句话,让满堂文武都变了脸色。段芝贵却故作轻松地说:“托大总统洪福,这是民间贺喜的吉服。” 转身还向众人炫耀衣角的珍珠装饰。

这个细节被袁世凯记在了心里。据袁克定后来回忆,父亲当晚砸碎了心爱的霁蓝釉瓷瓶,骂道:“竖子敢欺我!” 此时护国战争已经爆发,袁世凯认定段芝贵是故意用红袍嘲讽自己的失败。

更让袁世凯愤怒的是军事上的背叛。段芝贵被任命为征滇总司令后,在湖南战场一败涂地,却把责任全推给部下。袁世凯在病榻上看到战报时,气得吐血:“他拿朕的兵当儿戏!”

四、葬礼上的无声对决

1916 年 6 月 28 日,袁世凯的葬礼成了北洋集团的鸿门宴。袁克定腰里藏着德国造驳壳枪,眼神像鹰隼般扫视着前来吊唁的人群。按照父亲的遗嘱,他要在灵前处决那个穿红衣的仇人。

段芝贵的出场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没有穿官服,而是一身素色长衫,头戴瓜皮帽,混在普通吊客中。当司仪唱名 “前陆军总长段芝贵” 时,他才慢慢走出人群,对着灵柩深深鞠躬。

英国公使朱尔典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这诡异的场面:“袁公子的手始终按在腰间,而段氏鞠躬时,后背的汗浸湿了衣料。” 这场没有硝烟的对决,最终以段芝贵的低调退场告终。

袁克定终究没敢开枪。亲信劝他:“杀了段芝贵,北洋就真散了。” 他看着父亲的遗像,想起那句 “拿枪打死他” 的嘱咐,最终把枪扔给了保镖。多年后,袁克定在天津租界隐居,还常对着红衣玩偶发呆。

五、权术终成镜花水月

躲过一劫的段芝贵,并未风光太久。1917 年张勋复辟时,他又跳出来支持,结果成了全国通缉的 “帝制余孽”。直到 1920 年直皖战争后,才靠着曹锟的关系重返政坛。

1925 年春,段芝贵在天津英租界病逝,享年 56 岁。《大公报》的讣闻只简单写着 “前陆军总长段君芝贵逝世”,连生平事迹都懒得详述。他苦心钻营一生,最终只落得 “权术家” 的恶名。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评价这段恩怨:“袁世凯杀不了穿红衣的段芝贵,正如他挡不住历史的车轮。” 那个荒诞的临终遗嘱,成了民初政治伦理崩塌的缩影 —— 当权力失去底线,连死亡都变成了权谋的舞台。

如今中南海的红墙依旧,只是没人再记得那场未完成的刺杀。偶尔有游客在居仁堂遗址前驻足,或许能从导游的讲述中,听到那个关于红衣、遗嘱和背叛的古老故事。而历史早已证明,靠权术堆砌的帝国,终究会像那件大红袍一样,在风雨中褪色成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纵观中国历史长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社会结构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根基稳固的阶层。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农...
原创 若... 若没有此人,中国历史或将改写!晚年离休后享受什么待遇? 你以为他是个大人物,其实你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
原创 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大肆诛杀功臣而饱受后世诟病,其中以洪武二十六年爆发的蓝玉案最为骇人听闻,这场政治...
隋炀帝登基后,所立皇太子英年早...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更迭中,皇储的确立始终被视为关乎国本的头等大事。这不仅关系到皇室血脉的纯正传承,...
原创 作... 朱标:大明最稳固的储君与未竟帝王路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大明开国太子朱标堪称一个独特的存在。...
原创 长... 长江,这条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水系,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第一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
原创 为... 《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从开篇到结尾都鲜明地体现了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将蜀汉政权塑造成正统...
朱标死后,朱元璋若放弃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深知皇位传承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这位从布衣起家的开国皇帝,将全部...
原创 原... 大汉王朝的兴衰历程:从开国到吕后专权的历史画卷 在中国历史长卷中,大汉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
原创 张...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传奇武将,其中张飞与赵云作为蜀汉五虎上将的杰出代表,都以超凡武艺和显赫战功闻...
原创 袭... 关于清代异姓爵位与世职制度的探讨,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众多御史学者在相关论述中,大多聚焦于爵位体系...
2025年9月16日 新华纵横... 【标题】尕日塘秦刻石的实证与文明解码 【字幕】青藏高原的风吹过扎陵湖畔,一块沉睡了2200多年的石英...
原创 岳... 岳家军的真实战力究竟达到何种程度?从他们辉煌的战绩与敌方的评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这支劲旅的强大实...
原创 岳...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岳飞精忠报国却惨遭陷害的悲壮故事代代相传。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民族英雄的部分...
原创 成... 咱今天来聊聊成吉思汗的死因。这话题啊,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各种说法都有。其中有一种 “雷击说”,说...
原创 王... 咱今天唠唠王阳明龙场悟道这事儿,可太震撼了!王阳明,那在明朝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哲学家、军事家,厉害得...
汉宣帝刘病已将西汉推向巅峰,功... 汉宣帝刘病已:被历史低估的盛世明君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西汉历史上一位功绩卓著的帝王,他成功...
原创 自...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长卷中,自秦始皇嬴政开创帝制以来,共涌现出四百零八位帝王。这些帝王如同璀璨...
原创 襄... 在三国时期的暑期创作大赛中,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被提出:当孙权派遣吕蒙与陆逊联手攻占荆州并擒杀关羽后,...
周瑜与陆逊军事能力对比!名将和... 《东吴双璧:周瑜与陆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命运探析》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画卷中,东吴政权常常被夹在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