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7日夜里,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20世纪最瞩目的一场社会革命在莫斯科爆发了。
布尔什维克击垮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中,托洛茨基居于支配地位,起义的一切组织工作都是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完成的,他是当之无愧的军事领袖。
经此一役,托洛茨基赢得了不朽的历史地位,苏联“教父”、苏联红军之父、共产国际缔造者等荣誉加身。
作为和列宁地位不相上下的苏维埃革命领袖,托洛茨基却在列宁病重以及逝世后的权力斗争中,输给了后生晚辈斯大林。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理想主义的天真,敌不过现实主义的铁拳。
1922年5月,列宁因为中风导致身体部分瘫痪,病重的他开始减少政务,住进了病房,斯大林负责看护。
当列宁健康时,斯大林是一个本分忠诚的小老弟,当列宁重病缠身时,斯大林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暗黑、狠辣的猛人。
龙游浅水的列宁猛然间发现,这个跟随了自己20多年的小弟,把自己看管起来了,隔绝了外界一切信息。
无可奈何的列宁写了一份遗嘱给妻子,其中有一段对斯大林的评价:
他能不能永远谨慎地使用权力,我没有把握。
此后,他又专门针对斯大林做了一个补充:
斯大林过于残暴,作为总书记这一点是不能容忍的,建议把他从总书记的位置上撤换下来。
此时的苏联,在列宁弥留之际已经处于权力的真空期,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列宁即便身体已经不行了,身份、威望仍在。
托洛茨基在之前一系列国内外大事上,尽管和列宁有分歧和争论,但最终在党内辩论之后都和列宁站在统一战线上,意见保持一致。
唯独这次,关于列宁提议解除斯大林总书记职务上,托洛茨基智商下线,没有支持列宁。
列宁和托洛茨基这一代人,秉承的是集体领导制。
他们在党内的斗争尽管也要讲究策略,但取胜的主要因素还是依靠理论和决策是否正确,大家伙坐一起商讨辩论,通过投票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同志之间理论观念、方针政策的分歧,错了接受批评就是了。
这种斗争允许人犯错误、允许人保留自己的观点、也给人改过的机会,是一种良性的党内斗争。
因此,托洛茨基认为,在国内权力“真空期”贸然解除斯大林的职务,有可能会导致党的分裂。
他仍旧天真地把斯大林当成同志,认为斯大林可以改过自新,与其他人精诚合作,并拒绝了手下用暗黑手段处理掉斯大林的建议。
但这次他看错了人,并为自己的理想主义付出了代价。
两个人眼里的斗争性质是不一样的,在斯大林看来这是一场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夺取最高权力才是斯大林唯一的目标。
在心狠手辣的斯大林心中:
权力斗争是你死我活,谁给你嘻嘻哈哈辩论投票;
权力斗争是不择手段,要千方百计干掉对手;
权力斗争是扫清障碍,不把障碍除掉就得不到权力。
这和列宁领导时期的党内良性斗争是完全不一样的。
体现了斯大林的现实:权力在自己手里才是硬道理。
最终,托洛茨基被斯大林现实主义的铁拳教做人。
第二:恃才傲物,情商低下,得罪众人。
论地位、论声望,党内外除了列宁基本没人可以和托洛茨基相提并论。
而且,他还是苏联红军的缔造者,苏俄内战时期苏军的最高军事领袖,手下猛将如云,很多军方将领都是他的小弟。
按理说背靠军方这棵大树,托洛茨基怎么都不会输给斯大林,毕竟斯大林在军方的威望连托洛茨基的一根手指头都比不上。
但现实就是如此魔幻,在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权力斗争时,军政两方都没有人出来站他。
托洛茨基在列宁去世后,马上干了一件败人品的事。
在和斯大林权力斗争的关键时期,托洛茨基展示了自己的低情商,头硬地写下了《论列宁》和《十月的教训》。
《论列宁》写的都是贬低列宁、夸大自己的话,他说十月革命时期,都是老夫的功劳,没有我的领导和指挥列宁啥也不是。
听听,正常人能说出这话嘛,心有所想,但不可说啊。
在别人看来,老大尸骨未寒,你就敢搞事?
因此,托洛茨基在这事儿上犯了众怒。
《十月的教训》则是直言不讳的批判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
这老兄真是疯起来连自己人都不放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时是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三巨头联合执政。
但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都是支持托洛茨基路线和理论的人,和托洛茨基是一个战线。
看到托洛茨基化身网络喷子,两个人气得全身发麻。
经托洛茨基这么一顿喷,直接导致两个队友投靠斯大林,联手把网络喷子KO出局。
在说托洛茨基是如何得罪军方之前,要科普一下托洛茨基的理论。
他太激进了。
托洛茨基用不断革命论来否认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或者数个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欧洲主要国家同时进行,发动世界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简单点说就是:干,一直干,在全世界不停地干。
这也反应了托洛茨基理论中的理想主义,他忽略了苏俄是一个在血战中艰难存活下来的新生政权,还处于极度疲软期。
而现实主义的斯大林稳的一批,他认为要尽快稳固苏联的地位和保证生存为主,优先发展重工业,利用苏联地大物博的资源优势,先让自己茁壮成长,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后才有资格有能力发动下一步的革命计划。
简单点说就是:先苟住,活着最重要。
由此可见,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在理论上就是背道而驰的。
事实证明,斯大林才是人间清醒,拥有阅读世界局势的大局观。
如果没有他的优先工业化,苏联肯定抗不过战争的威胁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剿。
因此,在苏俄内战结束后,鼓动继续对外征战,发动世界革命的托洛茨基遭到了军方小弟们的不满,甚至有人对他提出了批判。
这为他日后争权失败埋下一个伏笔。
托洛茨基还有得罪军方的举动,就是削减部队和阻碍军工企业发展。
如同批判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两个队友一样,托洛茨基下手削减的竟然还是对他无比忠诚的部队。
而且身为地主家富二代出身的他瞧不起底层出身的将领,导致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两人都被斯大林笼络到了自己麾下。
在托洛茨基削减部队时,斯大林在军中的嫡系班底:第一骑兵集团军,被斯大成功保了下来。
另外就是军工企业和军方大佬有直接利益关系,托洛茨基为了反对斯大林,阻碍军工企业的发展相当于断了军方大佬的钱袋子,这也让军方高层与他渐行渐远。
(当然,以图哈切夫斯基为代表的的旧贵族和旧沙俄军官还是支持托洛茨基的。)
因此,在和斯大林斗争的关键期,托洛茨基在苏共高层落了个无人支持的惨淡局面。
结语
托洛茨基的自我意识、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和斯大林完全不是一个段位。
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亲手把队友推到了对立面。
最为关键的是,他过于天真,没有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没有正确认识斯大林这个对手,没有看清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
他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
到死都没有想明白,权力场上没有心慈手软,只有你死我活。
这就注定他要扮演一个悲剧角色。
最终,理想主义的托洛茨基被斯大林现实主义的铁拳,锤死在异国他乡。
为什么说普京怀念的苏联就是他理想中的强国?
斯大林为什么要对苏联的开国元帅们痛下杀手?
渐行渐远的“梅普”组合,为什么说普京不可能让梅德韦杰夫接班?
从沙皇三巨头到斯大林再到普京,俄罗斯为什么只能出“沙皇”?
你争我抢的克里米亚到底是谁的?黑海门户的历史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