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搞不定蒙古,清朝却能让蒙古彻底臣服?
迪丽瓦拉
2024-11-19 06:43:57
0

原标题:为什么明朝搞不定蒙古,清朝却能让蒙古彻底臣服?

大明花了两百多年时间,一直搞不定蒙古。

后金(清)则仅花了十余年时间,就征服了蒙古,并将这种关系一直维系到大清灭亡。

其中差异,究竟何在呢?

大明的方略

大明对蒙古的方略,总结下来为两句话:“用夏变夷”,“以夷制夷”。

所谓“以夏变夷”,就是将能够直接搞定的蒙古部族内迁,用“以夏变夷”的方略安置。

大明是从蒙元手中夺取天下的,因此,在朱元璋看来,无论是留在内地的蒙古民,还是在草原的蒙古民,都是大明需要从蒙元手中接过的臣民。

朱元璋的思路是:通过继续北伐,讨灭北元残余势力,然后将降服的蒙古各部族内迁,“以夏变夷”。“使之服中国圣人之教,渐摩礼仪,以革其俗”。(《明太祖实录》)

然而,朱元璋数次北伐,虽屡获大胜,但始终无法完全实现。

此后,北元灭亡,蒙古分为三部。

自朱棣开始,遂改为采取“以夷制夷”的方略,即拉一个打一个,削弱敌人。

以夷制夷的方略,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

到明朝末年,大明以蒙古右翼压制蒙古左翼,甚至拉拢女真以钳制蒙古左翼。

当然,在大明衰落,蒙古也分裂后,大明利用蒙古游牧经济单一,依赖“互市”的特点,以“互市”为筹码,使一些蒙古大封建主接受大明册封的世袭王位,试图以此“搞定”蒙古。

然而,搞来搞去,大明始终无法搞定蒙古,却是女真人“搞定”了蒙古。

大明方略无法成功的原因

1、没有适合的统治之方。

朱元璋的“用夏变夷”之法,确实取得了相当成绩。尤其是对盘踞云南、辽东的蒙元残余势力。

然而,此法之所以能在云南、辽东成功,是因为这些地方也适合农耕。

而草原则不同,受降雨量影响,该地没有农耕条件,古代只能发展单一的畜牧经济。

对于“逐水草而居”的草原人来说,“用夏”之法根本不适合!

所以,北元灭亡,草原各部仍然不认大明天子为草原“大汗”,依然与大明为敌。

这就注定了,大明不能因俗而治,没有机会将其纳入大明版图。

2、以夷制夷,只能收一时之效,不能实现长期安定。

明成祖雄才大略,五次亲征漠北,联此击彼,拉一打一,沉重打击了草原力量,短期效果极佳。

然而,五次亲征中,四次以鞑靼和兀良哈为作战目标,只有一次以瓦剌为目标,其结果是:鞑靼衰落,瓦剌渐强。

成祖以后,瓦剌强盛,甚至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并围攻京师,使大明由盛转衰。

成祖雄才大略,尚且如此,何况大明中后期的帝王们呢?

以夷制夷,其收效注定是短暂、局限的,注定是不能实现长期安定的。

3、经济手段虽有一时之效,但没有抓住草原经济的分散特点。

草原以单一畜牧经济为主,依赖与大明的“互市”。

大明以“互市”为筹码,拉拢一些蒙古大封建主,赐其王号,给印、授敕、赐衣,允其世袭,试图以此获取安定。

然而,草原的游牧经济是分散的。草原各部利益各不相同,彼此分裂。

因此,即便通过“互市”拉拢了大封建主,依然有其他部族侵犯边疆,大明始终不能获取真正的、稳定的安定。大明的“互市”,只能换取局部地区(如宣府、大同)的较长时间安定,却不能获取整个漫长边境线的安定。

如此,大明花了200多年时间,非但不能征服草原,连长期安定也无法实现,可以说是“搞不定”蒙古。

后金(清)使蒙古长期臣服

后金(清),则在入关之前,就已使蒙古臣服。

几乎在后金崛起的同时,蒙古的林丹汗崛起。林丹汗凭手中八大营二十四部的实力及大明的支持,也企图统一蒙古。

努尔哈赤、皇太极遂拉拢试图摆脱林丹汗的蒙古各部,与林丹汗及其支持者展开竞争。

1627-1635年,皇太极三征林丹汗,彻底击败了这个最大的对手。

在此前后,许多蒙古部族归附了后金。

皇太极遂划分各部的放牧地、财产、居民,并在保证各部贵族特权的基础上推行后金法令。

由于归附者日子过得好,归顺的蒙古部族越来越多。

1636年正月,各部在沈阳举行大会,承认皇太极继承蒙古大统,以博克达汗。

到清入关之前,大部分蒙古部族已归附,成为大清的一部分。

此后,终大清一世,蒙古始终臣服于大清。

后金(清)使蒙古长期臣服之因

1、后金(清)有统治之法。

北元灭亡,蒙古各部仍与大明为敌。而林丹汗覆灭次年,皇太极就成了蒙古各部的“博克达汗”。

最关键的差异在于:后金找到了治理草原的办法。

如努尔哈赤对喀尔喀贝勒所说,“两国语言不同,但衣服、各种生活习惯皆相同,像一国一样”。

后金政权的畜牧业比重极大,非常熟悉游牧经济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游牧文化、游牧政权的特点。

因此,皇太极很快就可以对归附各部推行后金法令,建立行政机构,确立起牢固的君臣、主从关系。

后金将八旗制度推广到蒙古各部,形成了盟旗制度。

盟旗在不触动蒙古原有封建领主制经济结构和内部社会等级制度的基础上,赋予了封建领主贵族与行政官员的双重身份,既能使蒙古上层倾心归附,又能使后金法令行于草原,草原各部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彻底受制于后金。

2、喇嘛教。

蒙古各部之所以很快归附皇太极,还有一个原因:皇太极派去的使者,多是黄教喇嘛,而皇太极讨伐林丹汗时,也多打着保护喇嘛、寺庙的口号。

喇嘛教自明代中期传入草原。

对草原各部来说,获得喇嘛册封,他们就可以获得独立的合法性,不再依赖黄金家族的承认,因此,多积极引进、推广黄教,使黄教流行于蒙古各部。

皇太极以喇嘛教保护者的身份,使蒙古各部倾心归附。

此后,有清一代,大清长期尊崇喇嘛,并使之成为与蒙古各部之间强有力的文化纽带。

3、持续的频繁联姻,使双方统治阶层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值得注意的是,后金、清与蒙古的联姻,范围是极大的,其联姻的对象几乎遍及蒙古各部!仅皇太极的女儿,下嫁蒙古王公者就达12人!另又大量满洲宗室女下嫁蒙古各部,而皇太极及满洲贵族也多娶蒙古女。

密切的血缘关系,使双方统治阶层“合为一家”。

在对待蒙古的问题上,清比明有明显的进步。

不过,无论明还是清,都未能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平等。

如今,我国推行正确的、平等的民族政策,必能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任何外部势力,也不可能破坏这一历史进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崛起之路可谓一目了然。从一个长期封闭的岛国,到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日本在近代史...
原创 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从,他们承担了许多重要职责,深得皇帝信任。虽然在生理上经历...
原创 4...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1946年4月,沙岭战斗结束后,第四纵队的司令吴克华被调往其他岗位,上级决定将...
泛舟赏菊 沪上今昔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行书上海二日游诗二首(书法) 陆深(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 【藏...
原创 他... 1963年,杜平从沈阳军区副政委升任南京军区政委,并排在了第七位。当时南京军区设有七位政委,这让人不...
原创 朱... 1955年初,拟定的授衔名单提交给朱德审阅。细心的朱德在中将名单中发现少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
原创 正... 提到三国名将,99%的人会脱口而出:关羽、张飞!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翻开正史《三国志...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
郑浩胜:「宝安」地名的千年变迁 很多人知道,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而宝安,也是深圳这块土地最古老的名字。但是,在1913年前的一些诗...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经常被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表明了诸葛亮在三国中的至高地位。然而...
原创 如... 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着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习和仰慕。...
原创 陈... 在中国历史上,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一个真实写照,许多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无数功臣的牺牲为代价的。皇帝们为了...
原创 “... 他是日本帝国最后的“陆军大酱”,也是“玉碎战术”的代表人物。自杀式战机、自杀式鱼雷、自杀式导弹等各种...
原创 毛... 一位农民出身的教师,如何培养出一支能够横扫千军的将领团队?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在这些...
原创 宋... 赵匡胤统一天下后,为了确保后代能够秉承正确的治国理政方针,他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三条祖训。碑文中明确告...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四位人物可以真正被称为“天命之子”,他们的崛起可谓传奇。与通常的世袭贵族或天...
原创 地...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地府是亡灵最终的归宿之地,是一个拥有严格秩序和独特审判体系的地方。在这个体系...